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65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19:57
提供不产生NV而能够抑制轴承的烧伤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具备:旋转轴,其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轴承,其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能够供从位于轴线的轴向的一方的上游部供给的冷却介质朝向位于轴向的另一方的下游部流通;保持部,其保持轴承;空间部,其设置于比保持部的外周部靠外侧的位置,且与下游部连续并且能够供冷却介质流通;冷却介质承接部,其设置于比轴承的下游部靠轴向的另一方的位置,限制在轴承流通后的冷却介质从空间部的流出量;冷却介质引导部,其设置于空间部,在轴向上从冷却介质承接部朝向轴承的上游部引导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供给部,其将由冷却介质引导部进行了引导的冷却介质向轴承的上游部供给。上游部供给。上游部供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利用滚动轴承来支承转子的旋转电机等的结构。在上述的旋转电机等中,提出了各种为了防止轴承的烧伤而将适当量的冷却介质向轴承供给的技术。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218947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真空泵的结构,该真空泵具备:轴承,其支承转子的旋转轴;贮藏部,其贮藏向轴承供给的冷却介质;微小流量泵,其将冷却介质向轴承与贮藏部之间的循环路径中的旋转轴侧的循环路径呈液滴状放出;以及毛细管构造的流路,其通过毛细管力使贮藏部的冷却介质移动到微小流量泵。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从贮藏部通过毛细管构造的流路而移动到微小流量泵的冷却介质由微小流量泵向旋转轴侧的构件呈液滴状放出。冷却介质在旋转轴侧的构件的表面上传递而移动到轴承。由此,能够稳定地执行向轴承进行的冷却介质供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5]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利用表面张力来向轴承供给冷却介质,因此能够向轴承供给的冷却介质量受限。因此,当冷却介质不足时,冷却介质因离心力而向轴承的外周部集中,有可能发生由于冷却介质不分布于轴承的内周部而引起的轴承的烧伤。
[0006]此外,以往,已知有旋转电机的旋转轴沿着水平方向配置的水平放置的旋转电机的结构。在这样的水平放置的旋转电机中,为了防止轴承的烧伤而考虑增加冷却介质量。然而,在增加了冷却介质的情况下,虽然冷却介质会分布于轴承的内周部,但有可能在冷却介质流路上位于比轴承靠下游处的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中进入有冷却介质的一部分,产生NV(noise vibration)。
[0007]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产生NV而抑制轴承的烧伤的旋转电机。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具有以下的结构。
[0010](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旋转电机具备:旋转轴,其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轴承,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且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能够供从位于所述轴线的轴向上的一方的上游部供给的冷却介质朝向位于所述轴向的另一方的下游部流通;保持部,其保持所述轴承;空间部,其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设置于比所述保持部的外周部靠外侧的位置,并与所述下游部连续并且能够供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冷却介质承接部,其设置于比所述轴承的所述下游部靠所述轴向的另一方的位置,用于限制在所述轴承流通后的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空间部流出的流出量;冷却介质引导部,其设置于所述空间部,用于在所述轴向上从所述冷却介质承接部朝向所述轴承的所述上游部引导所述冷却介质;以及冷却介质供给部,其将由所述冷却介质引导部进行了引导的所述冷却介
质向所述轴承的所述上游部供给。
[0011](2)在(1)的方案的旋转电机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保持部的外周面是利用所述旋转轴旋转时的离心力将所述冷却介质朝向所述轴承的所述上游部引导的冷却介质诱导面。
[0012](3)在(1)或(2)的方案的旋转电机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空间部形成为使所述冷却介质能够从所述冷却介质承接部朝向所述轴承的所述上游部流通,并且从所述轴向观察时,形成为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
[0013](4)在(1)至(3)中任一方案的旋转电机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空间部设置有随着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从所述轴向上的所述轴承的所述下游部侧向所述上游部侧倾斜的诱导部,所述诱导部是朝向所述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凸部及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凹陷的凹部中的任一方。
[0014](5)在(1)至(4)中任一方案的旋转电机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冷却介质引导部在比所述保持部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交叉设置。
[0015](6)在(1)至(5)中任一方案的旋转电机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旋转电机具备:转子铁心,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定子,其具有与所述转子铁心的外周部隔开间隙而配置的定子铁心及装配于所述定子铁心的导电构件;以及覆盖构件,其覆盖所述导电构件的比所述定子铁心向所述轴向的外侧突出的搭接部,并且从所述轴向观察时形成为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在所述覆盖构件的内周面与所述保持部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所述空间部。
[0016](7)在(6)的方案的旋转电机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冷却介质承接部从所述覆盖构件的所述内周面朝向所述径向的内侧伸出。
[0017](8)在(6)或(7)的方案的旋转电机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覆盖构件的所述内周面以随着从所述轴向上的所述轴承的所述下游部侧趋向所述上游部侧而内径变大的方式倾斜。
[0018]专利技术效果
[0019]根据(1)的方案,在水平配置的旋转电机中,在保持轴承的保持部的外周部,形成有与轴承的下游部连续且能够供冷却介质流通的空间部。在空间部设置有从冷却介质承接部朝向轴承的上游部引导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引导部。由此,在轴承流通并从轴承朝向下游部排出的冷却介质借助冷却介质引导部而在空间部内循环,通过冷却介质供给部并再次向轴承的上游部供给。通过像这样再利用冷却介质的一部分,能够将向轴承供给的冷却介质量始终确保得多。因而,能够稳定地供给冷却介质,抑制轴承的烧伤。
[0020]冷却介质承接部设置于比轴承的下游部靠轴向的另一方的位置,用于限制在轴承流通后的冷却介质从空间部向外部流出的量。由此,能够抑制从轴承的下游部排出的冷却介质进入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因而,能够在抑制冷却介质进入气隙所引起的NV的产生的同时,使向轴承供给的冷却介质量增加。
[0021]因此,能够提供不产生NV而能够抑制轴承的烧伤的旋转电机。
[0022]根据(2)的方案,保持部的外周面是利用离心力而将冷却介质朝向轴承的上游部引导的冷却介质诱导面,在冷却介质诱导面传递而移动到轴承的上游部的冷却介质在轴承内从上游部朝向下游部流通,由此冷却及润滑轴承。由此,能够向轴承始终供给多的冷却介
质,因此能够抑制轴承的烧伤。能够将保持轴承的保持部的外周面作为冷却介质诱导面利用,因此无需为了将冷却介质向轴承的上游部诱导而追加新的部件。因而,能够在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的同时,利用离心力将冷却介质高效地向轴承供给。
[0023]根据(3)的方案,空间部形成为以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空间部内能够供冷却介质流通。由此,冷却介质利用在轴承流通时得到的离心力而在空间部内沿着环状的周向移动。沿着周向移动的冷却介质到达冷却介质供给部之后,向轴承的上游部供给。由此,冷却介质冷却及润滑轴承。因而,能够有效利用冷却介质的离心力而从冷却介质承接部向轴承的上游部稳定供给冷却介质,有效地抑制轴承的烧伤。
[0024]根据(4)的方案,设置于空间部的诱导部随着从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从轴向上的轴承的下游部侧向上游部侧倾斜。因此,从轴承排出的冷却介质利用离心力而在空间部内沿着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在周向上移动时,沿着诱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电机,其中,所述旋转电机具备:旋转轴,其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轴承,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且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能够供从位于所述轴线的轴向上的一方的上游部供给的冷却介质朝向位于所述轴向的另一方的下游部流通;保持部,其保持所述轴承;空间部,其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设置于比所述保持部的外周部靠外侧的位置,并与所述下游部连续并且能够供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冷却介质承接部,其设置于比所述轴承的所述下游部靠所述轴向的另一方的位置,用于限制在所述轴承流通后的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空间部流出的流出量;冷却介质引导部,其设置于所述空间部,用于在所述轴向上从所述冷却介质承接部朝向所述轴承的所述上游部引导所述冷却介质;以及冷却介质供给部,其将由所述冷却介质引导部进行了引导的所述冷却介质向所述轴承的所述上游部供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电机,其中,所述保持部的外周面是利用所述旋转轴旋转时的离心力将所述冷却介质朝向所述轴承的所述上游部引导的冷却介质诱导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旋转电机,其中,所述空间部形成为使所述冷却介质能够从所述冷却介质承接部朝向所述轴承的所述上游部流通,并且从所述轴向观察时,形成为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修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