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414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以RE-Ba-O系化合物(RE是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Ba-Cu-O系液相原料为起始原料,将液相成分熔融后进行结晶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作在超导轴承、超导磁力运输装置、超导永久磁铁、磁屏蔽等多样的用途中使用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块状超导体在飞轮和线性电动机驱动车辆等中应用为前提,期待制作出更高性能的块状超导体。并且认为,为了实现上述应用,作为块状超导体,优选REBa2Cu3O7-d系超导体(RE123,RE为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由于超导体与永久磁体的斥力,与临界电流密度(Jc)和超导体内流通的屏蔽电流环(R)的大小成比例,因此为了制作更高性能的块状超导体,增大Jc和R是必要的。为了使临界电流密度(Jc)提高,需要尽量排除晶界等妨碍电流流通的弱结合因子。此外,Jc在低磁场中在与123晶体的c轴平行的方位具有变得最大的结晶方位依存性,因此优选充分利用该依存性。为了增大屏蔽电流环(R),增大晶体的粒径成为必需。另外,现在晶体取向控制技术不断进步,在温度梯度下使用晶种使之熔融生长的方法已被开发,已能得到大型的单一磁畴的超导块状材料。该大型块状材料,在液氮温度(77K)下捕捉超过5T的磁场在原理上也是可能的。作为实现它的方法,可以使用MTG法(参照S.Jin et.al.,Appl.Phys.Lett.,52(1988),2074.)、QMG法(参照M.Murakami et.al.,Jpn.J.Appl.Phys.,54(1989),2074.)、和OCMG法(参照S.I.Yoo et.al.,Appl.Phys.Lett.,65(1994),633.)(均为熔融生长法)。这些方法,是将原料粉末用金属模具、采用单轴成型压力机装置和/或冷静压压力机装置(CIP)成型为规定形状,将该超导前体(成型体)暂先加热到RE123超导相的熔点以上,然后冷却到熔点以下使之结晶化的方法。根据该方法,能够得到排除了弱结合的大型的超导晶体。通常,上述熔融生长法在空气中实施。但是,使用含有具有Gd以上的离子半径的LRE(LRE是轻稀土类元素La、Nd、Sm、Eu、Gd)的RE123系材料作为原料的场合,当在氧分压高的气氛下(空气中等)进行结晶生长时,LRE离子置换Ba离子,使超导特性劣化。因此,在制作含有上述元素的超导体晶体的场合,在低氧分压下进行熔融生长,防止固溶体的生成。另外,有报告记载当以机械特性的提高为目的,预先在超导体原料中添加过剩的第2相(RE211或RE422)和/或10质量%左右的银时,断裂韧性等机械特性提高(参照J.P.Shigh et.al.J.Appl.Phys.,66(1989),3154)。
技术实现思路
通常的超导块体,可通过在高温下部分熔融由RE123和RE211构成的成型体后,进行结晶生长来制作。但是,为了进行RE123的均匀热分解,高温且长时间的熔融是必要的,但该熔融在以大型化为目标的场合特别难。特别是在LRE123系材料的制作中,如果内部的氧不充分地脱除,则会产生因生成固溶体而导致的特性劣化,存在引起超导转变温度降低和不均匀分布的可能性。另外,通过高温且长时间的熔融,会发生熔融物与基板材的反应,有时使长大的超导晶体的特性劣化。此外,在用以往的方法制作的超导试样中,存在作为初始原料而添加的RE211相和由于RE123的热分解而生成的RE211相这2种相。前者的RE211相主要是球状,后者的RE211相是针状,在超导晶体中2种RE211相混合存在。其结果,在块状超导体的性能提高上产生极限。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开发不包括RE123相的热分解工序的、不需要高温且长时间熔融的工艺,提供一种制作大型且高性能、而且机械特性优异的超导块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者对不包括RE123相的热分解工序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潜心研究。其结果发现,当以RE2BaO4或RE4Ba3O9(RE-Ba-O系化合物、RE为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Ba-Cu-O系液相原料为起始原料,将液相成分熔融后进行结晶生长时,按照RE-Ba-O化合物+液相1→RE211+液相2→RE123的反应,超导晶体生长。根据该方法,在结晶生长过程中省略了RE123相的热分解工序,并能够均匀地生成新的RE211相。另外,将Ba-Cu-O系液相原料全体熔融并使之渗透到由RE-Ba-O系化合物形成的骨架结构体的空间区域,然后进行结晶生长也是可以的。将这些方法称为空间渗透-生长法(Universal Infiltration GrowthMethod,以下简称为“UING法”)。另外,本专利技术者发现,根据UING法,熔融处理在低温下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因此能够缩短大型超导块体的制作时间,能够减低由残留氧引起的特性劣化,而且能够抑制由于与基板材料反应而引起的特性劣化。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的见解而完成的,其要旨如下(1)一种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以RE-Ba-O系化合物(RE为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Ba-Cu-O系液相原料为起始原料,将液相成分熔融后进行结晶生长。(2)根据上述(1)所述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使Ba-Cu-O系液相原料渗透到由RE-Ba-O系化合物(RE为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形成的骨架结构体中,然后进行结晶生长。(3)根据上述(2)所述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骨架结构体是由RE-Ba-O系化合物的微细粒子形成的。(4)根据上述(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RE-Ba-O系化合物是RE2BaO4(RE为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5)根据上述(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RE-Ba-O系化合物是RE4Ba3O9(RE为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6)根据上述(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上述RE-Ba-O系化合物和Ba-Cu-O系液相原料组成的组合物的平均组成为RE∶Ba∶Cu=X∶Y∶Z(1.1≤X≤2.0,2.2≤Y≤2.6,3.1≤Z≤3.6)。(7)根据上述(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RE-Ba-O系化合物和/或Ba-Cu-O系液相原料含有2质量%以下的铂(Pt)或CeO2。(8)根据上述(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RE-Ba-O系化合物和/或Ba-Cu-O系液相原料,进一步作为分散相含有30质量%以下的银(Ag)。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制作由结晶生长的低温短时间化、残余氧降低和与基板材料的反应降低所带来的特性提高、和超导相能够微细且均匀地分散的、大型而高性能的超导块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超导体的组织的图。图2是表示磁化率对温度的依存性的图。图3是表示临界电流密度对磁场的依存性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以RE-Ba-O系化合物(RE为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Ba-Cu-O系液相原料为起始材料,将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以RE-Ba-O系化合物和Ba-Cu-O系液相原料为起始原料,将液相成分熔融后进行结晶生长,其中RE为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7-26 217594/20041.一种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以RE-Ba-O系化合物和Ba-Cu-O系液相原料为起始原料,将液相成分熔融后进行结晶生长,其中RE为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使Ba-Cu-O系液相原料渗透到由RE-Ba-O系化合物形成的骨架结构体中,然后进行结晶生长,其中RE为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骨架结构体是由RE-Ba-O系化合物的微细粒子形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RE-Ba-Cu-O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RE-Ba-O系化合物是RE2BaO4,其中RE为稀土类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井直道胡安明成木绅也村上雅人平林泉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国际超电导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