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默涵专利>正文

楼梯扶手带内嵌式行李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329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楼梯扶手带内嵌式行李固定装置,在护壁板上设有扶手带,在两个护壁板相对的侧壁上段均设有支撑板,在两个护壁板相对的侧壁下段均设有底板,连接块的开口正对护壁板,每个转轴外壁上均套设有凹槽滑轮,随动轮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接触,凹槽滑轮与支撑板的下表面接触,在连接块底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末端连接有底座,在底座的侧壁上设有夹持组件,相邻的两个副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在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双面齿环形带,在随动板端部设有不完全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现有的站内扶梯进行改进,方便乘客在乘坐扶梯的同时能够对大件行李进行存放,实现乘客与行李的同步移动,达到降低扶梯梯级上的空间占用,确保客流量的正常转运。量的正常转运。量的正常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梯扶手带内嵌式行李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领域,具体是楼梯扶手带内嵌式行李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战略的推行,高铁中国速度的不断刷新的,将城市间距离不断拉近;同时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城市的高铁车站也逐渐在城市乃至乡镇中不断建设也逐渐成为城市新的发展区域。新建高铁车站大多采用新型的进出站流线模式——上进下出,乘客从站厅层到站台层乘车需要通过楼梯下行;对于携带大件行李乘客而言是十分痛苦的事,尤其是比较瘦弱的女性乘客,无外人的帮助下将行李搬运下去十分困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有电梯的设置,但是在大客流的情况下电梯并不能完全满足运能,同时在大客流情况下大件行李在楼梯上人力运输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3]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行,城市人口的聚集导致城市交通出行拥堵的情况,同时城市污染也愈发严重;地铁的建设成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对于地铁而言,有些车站为了缓解站内疏散压力,只设置出站手扶电梯,不设置进站电梯,乘客只有走楼梯,这时对于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而言就会面临运输困难的问题;同时在高峰时期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如果未对行李妥善处理将会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提供了楼梯扶手带内嵌式行李固定装置,能降低在高峰时期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
[0005]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楼梯扶手带内嵌式行李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护壁板,在护壁板上设有扶手带,还包括呈U型的连接块,在两个护壁板相对的侧壁上段均设有与扶手带匹配的支撑板,在两个护壁板相对的侧壁下段均设有与支撑板对应的底板,所述连接块的开口正对护壁板,在连接块的U型区域内转动设置有一排随动轮,在连接块的U型区域内还转动设置有一排转轴,每个转轴外壁上均套设有凹槽滑轮,且所述随动轮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凹槽滑轮与支撑板的下表面接触,在连接块底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末端连接有底座,在底座的侧壁上设有夹持组件;每个所述转轴活动贯穿连接块的侧壁后向外延伸,在转轴的延伸段上固定有副齿轮,且相邻的两个副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在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有与之匹配的双面齿环形带,双面齿环形带正对每一个凹槽滑轮的凹槽,在每一个凹槽滑轮的凹槽上均开有呈弧形的通孔,随动板贯穿通孔后向外延伸,在转轴的外圆周壁上固定有随动板,在随动板延伸段端部设有与双面齿环形带配合的不完全齿轮,在连接块U型区域内还设有控制转轴转动的调整组件。现有技术中,高铁站或是地铁站等交通运输枢纽中并未针对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做出对应的辅佐措施,在客流高峰期,大件行李的流动对客流的正常运转形成了严重的干扰,附带会产生相对突出的安全隐患,对此,申请人通过长期研究,对现有的站内扶梯进行改进,在现有护壁板上增设一个可供大件行李转运的往复通道,方便乘客在
乘坐扶梯的同时能够对大件行李进行存放,即实现乘客与行李的同步移动,达到降低扶梯梯级上的空间占用,确保客流量的正常转运。
[0007]具体实现时,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在踏上梯级的同时将行李放置在底板上,然后将行李拉杆向上拉出,乘客再将与扶手带连接的连接块下方的伸缩杆向下拉出,通过底座上的夹持组件对拉杆进行锁定,乘客只需轻微扶持行李即可与扶梯一起进行上下传送;其中,设置的伸缩杆与扶手带垂直,能够根据行李的尺寸大小进行长度调节,以确保行李的固定稳定性,并且在底板上可增设多个与行李滚轮匹配的限位槽,以防止行李在底板上发生侧滑;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本技术方案中的护壁板距梯级的宽度与传统的护壁板距梯级的宽度大,进而减小大件行李对梯级上站位空间的占用,而支撑板与底板的长度相同,即在乘客上下扶梯时,支撑板、底板始终与护壁板保持相对静止,双面齿环形带设置在支撑板下方,通过设置驱动电机进而为双面齿环形带提供动力输出,且当乘客下扶梯时,多个随动轮以及滑轮分别于支撑板的上下表面接触,乘客可根据自身需求,如静止站立在梯级上,通过控制按钮启动调整组件,使得多个转轴同步转动,直至与转轴连接的随动板朝靠近双面齿环形带的方向转动,再当不完全齿轮与双面齿环形带啮合后,调整组件维持其工况,多个转轴与双面齿环形带通过随动板暂时连接成一个整体,即通过驱动电机使得双面齿环形带进行转动,其中双面齿环形带的转动速度与扶手带的移动速度保持一致,而当乘客在进出站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按钮,多个转轴反向转动,以解除不完全齿与双面齿环形带之间的啮合状态,使得随动轮与凹槽滑轮能够自由沿支撑板运动,即乘客自主推动行李便能加快行程进度,在扶梯行程结束后,乘客自主将拉杆从夹持组件取出即可。同理,在乘客上扶梯时,操作方式相同。
[0008]所述调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U形区域内的微电机,微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贯穿连接块的侧壁后向外延伸,且在微电机输出端的延伸段上固定有与副齿轮啮合的主齿轮。进一步地,调整组件由微电机、主齿轮构成,当微电机启动,主齿轮与副齿轮啮合,使得多个转轴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多个随动板同步转动,直至在不完全齿轮与双面齿环形带之间具备多个接触点后,行李的移动稳定性提升至最大效果。
[0009]在每个所述转轴的延伸段上固定有轴承,且轴承位于副齿轮与连接块侧壁之间,在轴承外圈的侧壁上固定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与副齿轮的一侧壁连接,在所述转轴延伸段的末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且在副齿轮的另一侧壁上设有与转轴延伸段螺纹配合的调整筒。进一步地,在乘客上下扶梯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行进方式,如静止站立在梯级上与梯级同步移动,或是自主推动行李沿支撑板加速移动;当乘客选择自主推动行李沿支撑板加速移动只需旋转调整筒,使得调整筒朝远离连接块侧壁的方向移动,初始状态下拉伸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调整筒解除对副齿轮的挤压后拉伸弹簧将副齿轮弹出,直至该副齿轮与相邻的另一个副齿轮脱离啮合,即可保证多个凹槽滑轮不再实现联动,随动轮与凹槽滑轮自由滑动,乘客即能推动行李快速自由移动;当乘客选择静止站立时,维持不完全齿轮与双面齿环形带的啮合即可。
[0010]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对向设置的两个固定块,在两个固定块相对的侧壁上均开有盲孔,盲孔内滑动设置有连杆,在盲孔底部固定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与连杆的外壁连接,在连杆的端部连接有呈U型的卡扣,且两个卡扣的开口正对;初始状态下,两个卡扣对接构成一个封闭的环。进一步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对置的卡扣,通过活动式的连杆能够带动卡扣
进行收缩,在对拉杆进行固定时,乘客需要用力将两个卡扣分开,将拉杆的横杆至于两个卡扣形成的区域内,在压缩弹簧回复形变后产生的弹力作用下,两个卡扣复位,以完成对拉杆的横杆的锁定。
[0011]在所述连接块的底部两侧分别开有限位孔,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与限位孔对应的定位销,且在定位销上端部两侧分别设有橡胶凸缘;初始状态下,定位销与限位孔对中,橡胶凸缘被压缩发生形变后与限位孔的内壁接触。进一步地,由于伸缩杆的首尾两端分别与连接块、底座连接,在乘客无大件行李进行拉拽转移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楼梯扶手带内嵌式行李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护壁板(2),在护壁板(2)上设有扶手带(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U型的连接块(17),在两个护壁板(2)相对的侧壁上段均设有与扶手带(1)匹配的支撑板(6),在两个护壁板(2)相对的侧壁下段均设有与支撑板(6)对应的底板,所述连接块(17)的开口正对护壁板(2),在连接块(17)的U型区域内转动设置有一排随动轮(16),在连接块(17)的U型区域内还转动设置有一排转轴(19),每个转轴(19)外壁上均套设有凹槽滑轮(18),且所述随动轮(16)与支撑板(6)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凹槽滑轮(18)与支撑板(6)的下表面接触,在连接块(17)底部连接有伸缩杆(3),伸缩杆(3)的末端连接有底座(5),在底座(5)的侧壁上设有夹持组件;每个所述转轴(19)活动贯穿连接块(17)的侧壁后向外延伸,在转轴(19)的延伸段上固定有副齿轮(24),且相邻的两个副齿轮(24)之间相互啮合,在支撑板(6)的下表面固定有与之匹配的双面齿环形带(23),双面齿环形带(23)正对每一个凹槽滑轮(18)的凹槽,在每一个凹槽滑轮(18)的凹槽上均开有呈弧形的通孔,在转轴(19)的外圆周壁上固定有随动板(20),随动板(20)贯穿通孔后向外延伸,在随动板(20)延伸段端部设有与双面齿环形带(23)配合的不完全齿轮(21),在连接块(17)U型区域内还设有控制转轴(19)转动的调整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楼梯扶手带内嵌式行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块(17)的U形区域内的微电机(27),微电机(27)的输出端活动贯穿连接块(17)的侧壁后向外延伸,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默涵张瀚涛邹清秀扈焕容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孙默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