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19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丝杠机构、提升装置、支撑立柱、升降板、滑移板和载放板,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支撑立柱的顶部,且与提升装置驱动连接,升降板安装于提升装置上,第二驱动装置、丝杠机构、滑移板和载放板均安装于升降板上,带动位于升降板上的滑移板和载放板一同进行升降移动,第二驱动装置通过丝杠机构与滑移板连接,带动滑移板移动至停放架位置,载放板滑动设置于滑移板的上方,且第三驱动装置与载放板驱动连接,沿导轨滑移至停放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智能小车的快速精准停放,取代人工操作,省时省力,提高了智能小车停放的智能化。提高了智能小车停放的智能化。提高了智能小车停放的智能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小车管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最近几年智能小车及智能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畜牧及养殖行业也逐渐开发出智能移动机器人,用于笼舍巡检及对养殖的动物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尤其是一些大型养殖场,其养殖规模大,笼舍也更多,需要更多的移动机器人进行巡检及信息采集,这就带来了移动机器人存放不便,管理混乱,信息上传困难等相关问题。
[0003]虽然可以人工存放智能小车及智能移动机器人,并统计整理其采集的信息,但此过程耗时耗力,且若是人工调整干预过多,还可能会造成循迹不准确,与计划循迹路线差距过大等问题。尽管中国在智能小车,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越多越深入,但对于其停车平台,尤其是立体停车平台的研究较少,不能系统地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完成智能小车及智能移动机器人自动停车的停车平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存放智能小车导致的耗时耗力以及容易导致小车寻迹不准确的缺陷。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丝杠机构、提升装置、支撑立柱、升降板、滑移板和载放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且与所述提升装置驱动连接,所述升降板安装于所述提升装置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丝杠机构、所述滑移板和所述载放板均安装于所述升降板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丝杠机构与所述滑移板连接,所述载放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滑移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载放板驱动连接。
[0006]其中,还包括顶板,所述支撑立柱竖直安装且至少设置四根,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支撑立柱且安装于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顶板上。
[0007]其中,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皮带,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丝杠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皮带分别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啮合连接。
[0008]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动滑轮和钢丝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动滑轮连接,所述升降板搭载安装于所述动滑轮上。
[0009]其中,在所述载放板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滑轮驱动连接。
[0010]其中,所述支撑立柱为伸缩杆。
[0011]其中,还包括充电桩和信息传输平台,所述充电桩和信息传输平台均安装于所述升降板上。
[0012]其中,所述丝杠机构为合金工具钢丝杠。
[0013]其中,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安装于所述提升装置上。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提升装置带动位于升降板上的滑移板和载放板一同进行升降移动,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和丝杠机构带动滑移板移动至停放架位置,通过第三驱动装置带动载放板沿导轨滑移至停放架上,实现智能小车的快速精准停放,取代人工操作,省时省力,提高了智能小车停放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的左视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载放板;
ꢀꢀꢀꢀꢀꢀꢀꢀꢀ
2:滑移板;
ꢀꢀꢀꢀꢀꢀꢀꢀꢀ
3:皮带轮;
[0020]4:升降板;
ꢀꢀꢀꢀꢀꢀꢀꢀꢀ
5:动滑轮;
ꢀꢀꢀꢀꢀꢀꢀꢀꢀ
6:第二驱动装置;
[0021]7:丝杠机构;
ꢀꢀꢀꢀꢀꢀꢀ
8:钢丝绳;
ꢀꢀꢀꢀꢀꢀꢀꢀꢀ
9:第一驱动装置;
[0022]10:配重块;
ꢀꢀꢀꢀꢀꢀꢀꢀ
11:支撑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下面结合图1

图2描述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包括:第一驱动装置9、第二驱动装置6、第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丝杠机构7、提升装置、支撑立柱11、升降板4、滑移板2和载放板1,第一驱动装置9固定于支撑立柱11的顶部,且与提升装置驱动连接,升降板4安装于提升装置上,第二驱动装置6、丝杠机构7、滑移板2和载放板1均安装于升降板4上,第二驱动装置6通过丝杠机构7与滑移板2连接,载放板1滑动设置于滑移板2的上方,且第三驱动装置与载放板1驱动连接。
[0025]具体地,第一驱动装置9用于驱动提升装置沿支撑立柱11进行升降运动,而升降板4、滑移板2和载放板1均跟随提升装置进行相应的升降运动。其中,第一驱动装置9可采用曳引电机,第二驱动装置6可采用普通电机,第二驱动装置6输出的旋转运动经丝杠机构7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滑移板2水平滑移,当滑移板2运动至车位停放架时,第三驱动装置启动,驱动载放板1沿导轨滑移至停放架上,实现停放操作。应当理解的是,载放板1同样可通过第三驱动装置驱动进行反向移动,滑移板2同理也可以进行反向移动,而提升装置可以在第一驱动装置9的带动下进行升降运动。
[0026]进一步地,该停车平台还包括配重块10,配重块10安装于提升装置上,保证提升装置在下降时的稳定性,避免晃动。
[0027]在停放位周围增加升降立柱,当智能小车停在停放位上时,停放位上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感知智能小车的位置控制立柱升起,以限制智能小车的移动。立柱只在车轮周围升起,其高度约为车轮高度的2/3左右,这样既保证了智能小车在停放位上的稳定,使智能小车不会因为停车架的晃动而造成跌落,又保证了其电子设备不会因为碰撞到立柱而造成损伤。
[0028]若将本实施例的停车平台放置在室外,在停车平台上方设置太阳能板和对应的太阳能发电组件,其储存的电量可供系统平时的正常运行和当遭遇断电等紧急情况时的应急运行,太阳能板所提供电量占所需总电量的30%左右,可节约大量能源,也使停车平台顶部空间得以充分利用。
[002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丝杠机构、提升装置、支撑立柱、升降板、滑移板和载放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且与所述提升装置驱动连接,所述升降板安装于所述提升装置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丝杠机构、所述滑移板和所述载放板均安装于所述升降板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丝杠机构与所述滑移板连接,所述载放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滑移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载放板驱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所述支撑立柱竖直安装且至少设置四根,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支撑立柱且安装于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顶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循迹导航的智能小车停车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皮带,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英杨志晨段恩泽王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