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305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机构、工件隔热套和淬火支架,所述中频感应加热机构由多个相同规格的感应加热线圈构成,其中相邻两个同规格的感应加热线圈中的一个的出水口与另一个的进水口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工件隔热套安装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与工件加热区域之间,所述工件隔热套由耐高温板材构成,所述淬火支架由若干支撑板构成,所述支撑板设置与感应加热线圈相匹配的卡槽,组成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铜管卡固在所述支撑板的卡槽内。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淬火加热的温度和深度的同时降低烧圈和支架烧毁的风险。和支架烧毁的风险。和支架烧毁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作辊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使用如Cr12MoV等高铬合金作为原料制作的冷轧工作辊为了提高使用寿命需要对工作辊表面淬火硬化,但是由于工作辊本身体积较大,工作辊不同位置对的力学要求差异也比较大,因此在在淬火时使用常规的气氛保护炉或者盐浴加热炉整体淬火时难以满足辊身和辊颈位置的不同要求,而且整体淬火后脆性较大,容易产生断辊或者爆辊等事故。而使用常规的感应加热淬火时,由于工作辊中合金含量较高,不能使用喷水速冷,而且淬火深度不够,难以达到要求,而使用多圈感应加热方法淬火时,随着加热温度的提升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加热管受热增加,感应圈容易烧圈,而且感应圈使用的非金属支撑架也容易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频感应淬火装置,能够用于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工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所述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机构、工件隔热套和淬火支架,所述中频感应加热机构由多个相同规格的感应加热线圈构成,其中相邻两个同规格的感应加热线圈中的一个的出水口与另一个的进水口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工件隔热套安装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与工件加热区域之间,所述工件隔热套由耐高温板材构成,所述淬火支架由若干支撑板构成,所述支撑板设置与感应加热线圈相匹配的卡槽,组成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铜管卡固在所述支撑板的卡槽内。
[0005]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频感应加热机构的总加热长度为100~120cm。
[0006]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使用的加热铜管规格为16mm
×
16mm或者12mm
×
12mm。
[0007]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相邻加热铜管之间的距离为8~10mm。
[0008]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工件隔热套的材料为耐高温陶瓷。
[0009]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工件隔热套上设置若干可供测温的测温孔,所述测温孔的位置设置在相邻两个同规格的感应加热线圈中的出水口与进水口焊接的位置。
[001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共有3个,相邻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60
°

[0011]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由胶木制成。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感应加热器是由多个较小的同规格感应加热圈组合焊接而成,满足了淬火时对温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有效提高了淬硬的深度的同时,通过隔热套隔离感应圈与工件,使工件的热量不会直接辐射到所述多圈感应加热器上,并增加所述多圈感应加热器的进出水口数量,缩短铜管的过水距离,提高了整个感应加热器单位时间内的过水总量,有效增强了对铜管的冷却效果,避免铜管发热引起烧圈和支架烧毁。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0016]1.线圈、2.工件隔热套、3.支撑板、4.进水口、5.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内容包括:
[0019]一种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所述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机构、工件隔热套和淬火支架,所述中频感应加热机构由4个相同规格的感应加热线圈1构成,其中相邻两个同规格的感应加热线圈1中的一个的出水口4与另一个的进水口5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工件隔热套2安装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1与工件加热区域之间,所述工件隔热套2由耐高温板材构成,所述淬火支架由3个支撑板3构成,所述支撑板3设置与感应加热线圈1相匹配的卡槽,组成感应加热线圈1的铜管卡固在所述支撑板的卡槽内。
[0020]所述中频感应加热机构的总加热长度为120cm,每个感应加热线圈1的加热长度为30cm,所述感应加热线圈1使用的加热铜管为16mm
×
16mm,所述感应加热线圈1的相邻加热铜管之间的距离为10mm。通过上述设置,降低了相邻加热铜管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加热功率,提高了加热效率,提升了加热速度。
[0021]所述工件隔热套2的材料为耐高温陶瓷板材,所述工件隔热套2上设置3个可供测温的测温孔,每个测温孔的位置都设置在感应加热线圈1的出水口5与相邻感应加热线圈的进水口4焊接的位置。所述耐高温陶瓷材质的工件隔热套2可以耐受1100℃的高温不变形,可以在加热时将工件加热时产生的高温隔绝在所述工件隔热套2内,一方面降低对加热线圈1的影响,防止加热线圈1受热过大,导致加热铜管内冷却水气化,引起烧圈,另一方面,减少加热时的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所述测温孔设置在焊接位置的原因是焊接位置的空间较大,可满足测温要求。
[0022]所述支撑板3共有3个,相邻支撑板3之间的夹角为60
°
,所述支撑板3由胶木制成。所述支撑板3可以均匀支撑住整个加热线圈1和工件加热套2,而且所述支撑板3使用胶木制
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热性能和弹性,可以有效防止工件加热过程中加热线圈1过重产生的振动和变形。
[0023]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内容包括:
[0024]一种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所述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机构、工件隔热套和淬火支架,所述中频感应加热机构由4个相同规格的感应加热线圈1构成,其中相邻两个同规格的感应加热线圈1中的一个的出水口4与另一个的进水口5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工件隔热套2安装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1与工件加热区域之间,所述工件隔热套2由耐高温板材构成,所述淬火支架由3个支撑板3构成,所述支撑板3设置与感应加热线圈1相匹配的卡槽,组成感应加热线圈1的铜管卡固在所述支撑板的卡槽内。
[0025]所述中频感应加热机构的总加热长度为100cm,每个感应加热线圈1的加热长度为25cm,所述感应加热线圈1使用的加热铜管为12mm
×
12mm,所述感应加热线圈1的相邻加热铜管之间的距离为8mm。通过上述设置,降低了相邻加热铜管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加热功率,提高了加热效率。
[0026]所述工件隔热套2的材料为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机构、工件隔热套和淬火支架,所述中频感应加热机构由多个相同规格的感应加热线圈构成,其中相邻两个同规格的感应加热线圈中的一个的出水口与另一个的进水口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工件隔热套安装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与工件加热区域之间,所述工件隔热套由耐高温板材构成,所述淬火支架由若干支撑板构成,所述支撑板设置与感应加热线圈相匹配的卡槽,组成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铜管卡固在所述支撑板的卡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感应加热机构的总加热长度为100~12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铬合金冷轧工作辊高温淬火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使用的加热铜管规格为16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敏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亿豪轧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