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脱硝洗脱塔用网孔板及锅炉脱硝洗脱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295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锅炉烟气治理领域,即锅炉脱硝洗脱塔用网孔板及锅炉脱硝洗脱塔。它包括带有若干个孔眼的网孔板,孔眼分成相通连接的上孔眼和下孔眼,上孔眼上面直径大于下孔眼直径。设置多层带有若干个孔眼的网孔板,在洗脱塔内,做到液气均匀分布,喷淋水与烟气易形成气泡,气泡破裂使得烟气与喷淋水被均匀混合,确保了SO2与NaOH在分子层面的百分之百接触,确保了高价态氮氧化物与碱性水分子百分之百接触,使脱硫脱硝去除的更彻底。使脱硫脱硝去除的更彻底。使脱硫脱硝去除的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脱硝洗脱塔用网孔板及锅炉脱硝洗脱塔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烟气治理领域,即锅炉各种洗脱塔(含脱硫塔、脱硝塔等)用网孔板。适用于SO2与碱性物质间反应后的洗脱,也适用于臭氧脱硝洗脱。

技术介绍

[0002]据周晓猛《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手册》第31页介绍,美国B&M公司技术一种“合金托盘”技术,是在脱硫塔中石灰石液喷淋下方安装一种“合金托盘”。托盘上开30mm的孔,开孔率30

50%。烟气由托盘下均匀通过托盘,确保了烟气中的SO2与洗脱液比较均匀地接触,达到了SO2一定的去除率。
[0003]由于“合金托盘”开孔直径为30mm,在洗脱液与烟气比很高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气泡,否则,洗脱液会从孔周边流到孔板下,烟气会从孔中央升到喷淋区。洗脱液与废气接触的不是十分充分。我国环保界目前采用的孔板孔眼一般为15mm、12mm、10mm,很容易产生气泡,也称气泡法或泡沫法。做的好的,SO2去除率也可以达到90%。
[0004]从理论上讲,SO2只要能够与跟石灰石洗脱液100%接触,完全可以被洗脱液吸收。无论是美国公司的“合金托盘”法,还是国内的气泡法(泡沫法),最根本的问题是在于洗脱方法不对头,洗脱液与SO2没有在分子层面100%的接触。
[0005]有人说,加大洗脱液与废气的比例就能解决。实际不行!按照吴安《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技术设计》一书第60页介绍,石灰石洗脱液与废气比为15

25L/ m
³
,已经到了大水漫灌的程度,SO2去除率只能达到700mg/ m
³
的程度(2014年时的标准)。本技术采用双碱法脱硫,洗脱液与废气比为1.5L/ m
³
,经第三方检测SO2<3 mg/m
³
,检测仪器截图体现的是零(见附图)。因此说,美国企业的合金托盘法、国内的气泡法(泡沫法),与本技术的区别不在于洗脱液的量大与小,而在于洗脱方法是否先进。本技术认为洗脱方法是否先进,包含多个方面。在本专利中只涉及与喷淋配合的孔板,在孔板设计上要做到洗脱液与废气在分子层面上100%接触,尤其要消除“射流现象”。
[0006]国内双碱法的脱硫塔绝大多数采用二至四层喷嘴喷淋双碱洗脱液,形成二至四层水幕,锅炉废气从脱硫塔底部向上升,废气穿过喷淋水幕完成洗脱。实际上光靠喷淋洗脱是远远不够的,在每秒至少二至三米甚至更快速度废气的冲击下,喷淋水幕会上卷变形,不可能完好无缺,总有一部分废气无法与水幕接触。这是现行脱硫塔无法做到SO2零排放的原因之一。国内也有把喷淋法与孔板法相结合的设计,但都是一层喷淋一层孔板交叉式布局,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孔板设计上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洗脱的锅炉脱硝洗脱塔用网孔板及锅炉脱硝洗脱塔,可用于脱硫、脱硝、脱除VOC、脱除臭氧残留和进一步除尘。
[0008]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锅炉脱硝洗脱塔用网孔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
有若干个孔眼的网孔板,孔眼由上孔眼和下孔眼组成,上孔眼直径大于下孔眼直径。
[0009]上述方案中,
[0010]所述的孔眼为倒梯形,或称为凹型。
[0011]所述的上孔眼与上孔眼之间几乎为零距离,或者是防止洗脱液水平流动的靠近布置。
[0012]所述的下孔眼直径要小于上孔眼的直径。不仅是网孔板在结构上的需要,更是为了降低孔隙率,在网孔板下形成锅炉废气的正压,使废气均匀地从所有孔眼向上升,与洗脱液充分接触。
[0013]一种带有锅炉脱硝洗脱塔用网孔板的锅炉脱硝洗脱塔,包括在洗脱塔体内设置有多层喷嘴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在多层喷嘴喷淋装置最下层的下面设置多层带有若干个孔眼的网孔板。也可以在多层喷嘴喷淋装置中穿插间隔设置网孔板,但使用效果不如在最下层下面设置。
[0014]本技术的优点是:设置多层带有若干个特殊孔眼的网孔板,孔眼与孔眼之间零距离,水滴在网孔板上不能水平流动,避免了烟气射流现象产生,做到液气均匀分布,喷淋水与废气易形成气泡,气泡破裂使得烟气与喷淋水被均匀混合,确保了SO2与NaOH在分子层面的百分之百接触,确保了高价态氮氧化物与碱性水分子的百分之百接触,不仅有利于脱硫、脱硝,也有助于脱除VOC、脱除臭氧残留和进一步除尘。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中洗脱塔内部布置结构简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网孔板平面结构简图(附照片)。
[0018]图3是本技术中凹型孔眼孔板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图1,零部件名称如下:洗脱塔体1(脱硫或脱硝),喷嘴喷淋装置2,网孔板3,孔眼4,上孔眼5,下孔眼6,螺旋喷嘴喷淋洗脱液入口7,烟尘入口8,烟尘净化后出口9(接烟囱),洗脱液出口10。
[0020]参见图2、3,锅炉脱硝洗脱塔用网孔板,它包括带有若干个孔眼4的网孔板3,孔眼4由上孔眼5和下孔眼6组成,上孔眼5直径大于下孔眼6直径。
[0021]所述的孔眼4为倒梯形,或称为凹型。所述的上孔眼5与上孔眼5之间几乎为零距离,或者是防止洗脱液水平流动的靠近布置。下孔眼6直径要小于上孔眼5的直径。不仅是网孔板在结构上的需要,更是为了降低孔隙率,在网孔板下形成锅炉废气的正压,使废气均匀地从所有孔眼4向上升,与洗脱液充分接触。
[0022]参见图1、2、3,锅炉脱硝洗脱塔,包括在洗脱塔体1内设置有多层喷嘴喷淋装置2(如三层),它在多层喷嘴喷淋装置2最下层的下面设置多层(如三层)带有若干个孔眼4的网孔板3。
[0023]本申请在洗脱塔体1内部三层洗脱喷嘴喷淋装置2下方再安装三层网孔板3(也称泡沫法)。喷淋洗脱液要经网孔板3上的孔眼4向下流,烟气在末端引风机抽力下经网孔板3
上的孔眼4向上升。碱性洗脱液属表面活性剂,被烟气在孔眼4处一吹会产生气泡。高速运行的烟气不会因被气泡裹携而静止下来,而是在气泡内高速旋转,SO2会被气泡水膜捕获去除。这种工艺设计,实际是把喷淋法洗脱与网孔板3泡沫法洗脱叠加在一起,进行了“一塔两次洗脱”,而且只增加三层网孔板3,占用空间很小,利用的是喷淋所使用的水泵和喷淋下来的洗脱液,不需额外增加成本。并实现如下“精准”设计:
[0024]对于泡沫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合金托盘”,其孔径为30mm,孔径大,喷淋水会从孔眼4周边流到网孔板3下,烟气会从孔眼4中央向上升,很少产生气泡,只能解决巨型脱硫塔从塔底一侧进入烟气所产生的巨大湍流,起到均匀分布气体流量,以降低洗脱的液气比及水泵功耗。国内使用的孔板孔眼孔径多为10mm、12mm、15mm,孔径小容易产生气泡,俗称泡沫法孔板。但100%采用上下孔径相同的直孔。如果孔径为直孔,会导致少数孔眼4以上升烟气为主,烟气流速快、流量大,气流使洗脱液在孔板3上水平流动,被推向其它孔眼4,与其它孔眼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锅炉脱硝洗脱塔用网孔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有若干个孔眼(4)的网孔板(3),孔眼(4)由上孔眼(5)和下孔眼(6)组成,上孔眼(5)直径大于下孔眼(6)直径;所述的孔眼(4)为倒梯形,或称为凹型;所述的上孔眼(5)与上孔眼(5)之间几乎为零距离,或者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晓光霍成斌
申请(专利权)人:通化金山银山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