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自动定位的刚性吸气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240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有害烟气的收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整自动定位的刚性吸气臂,主烟风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烟道的上部位置,所述主烟风道与支烟道焊接固定;旋转轨道固定设置支烟道或第三钢管的上部位置,滚动部在旋转轨道的周向上呈三角形对应设置有三个,一个固定设置在旋转轨道的左侧中间位置,一个固定设置在旋转轨道的底部右侧位置,另一个固定在旋转轨道的上部右侧位置;收集罩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六弯头的下部位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吸气臂的刚性,实现了对吸气臂的调整自动定位,可以将金属热处理切割、打磨、浇铸、焊接区域所产生的烟尘彻底吸走。区域所产生的烟尘彻底吸走。区域所产生的烟尘彻底吸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整自动定位的刚性吸气臂


[0001]本技术属于有害烟气的收集
,具体涉及一种调整自动定位的刚性吸气臂。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厂房内在金属热处理切割、打磨、浇铸、焊接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这些有害的烟尘严重危害着现场环境、操作人员和车间设备,随之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切割中产生烟尘量的大小取决于工艺和工件等的性质,会产生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烟尘,生产过程中的烟尘颗粒直径在0.1~1um之间,其中98.9%的颗粒直径小于0.4um,而恰恰是这些粉尘可以通过呼吸进入肺部,再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堆积在人体内,这些氧化金属是危险的致癌物质,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针对各种各样的产尘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烟尘净化和烟尘治理也越来越迫切。针对厂房内的不同地点的废烟气收集起来是当务之急。最佳的方法是设置多个能够覆盖一定区域的集尘罩将整个工作区域覆盖,从而将金属热处理切割、打磨、浇铸、焊接等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吸走。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将金属热处理切割、打磨、浇铸、焊接等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吸走,所采用的方式是用软的波纹管与主烟风道直接相连,将烟尘吸走。但是由于波纹管本身属于柔性材料,不具有刚性,同时存在无法调整自动定位对准的问题;专利技术人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研发了一种自动定位的刚性吸气臂,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调整自动定位的刚性吸气臂,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吸气臂的调整自动定位;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波纹管刚性不好,无法调整自动定位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整自动定位的刚性吸气臂,包括主烟风道、支烟道、钢管、弯头;主烟风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烟道的上部位置,所述主烟风道与支烟道焊接固定;钢管分为第一钢管、第二钢管、第三钢管、第四钢管、第五钢管和第六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固定设置在支烟道的下部位置,第一钢管与所述支烟道固定焊接;旋转装置分为第一旋转装置和第二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轨道,旋转轨道固定设置支烟道或第三钢管的上部位置,滚动部在旋转轨道的周向上呈三角形对应设置有三个,一个固定设置在旋转轨道的左侧中间位置,一个固定设置在旋转轨道的底部右侧位置,另一个固定在旋转轨道的上部右侧位置;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支烟道的下部位置;弯头分为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四弯头、第五弯头和第六弯头;可调节拉杆分为第一可调节拉杆、第二可调节拉杆、第三可调节拉杆、第四可调节拉杆、第五可调节拉杆和第六可调节拉杆;自定位旋转装置分为第一自定位旋转装置、第二自定位旋转装置、第三自定位旋转装置和第四自定位旋转装置;所述第一钢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支烟道的底部位置,第一
钢管与支烟道固定联通,所述第一自定位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管的下部位置;所述第一弯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自定位旋转装置的下部位置,第一弯头的下部开口朝向左侧位置;所述第一弯头的左侧位置固定管设置有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的左侧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弯头,所述第三钢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弯头的下部位置,第二弯头的开口垂直朝下,第三钢管固定设置在第二弯头的下部位置,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钢管的周向外壁上;所述第一可调节拉杆、第二可调节拉杆和第三可调节拉杆为一组呈三角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的周向位置,第一可调节拉杆的上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旋转轨道的左侧中间位置的滚动部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可调节拉杆的下部与第二钢管的上部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可调节拉杆的上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旋转轨道的下部右侧的滚动部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可调节拉杆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弯头的右侧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可调节拉杆的上部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旋转轨道的上部右侧的滚动部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可调节拉杆的下部与第一弯头的后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可调节拉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旋转轨道的左侧中间位置的滚动部底部固定连接,第四可调节拉杆的下端与第五钢管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可调节拉杆的上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装置旋转轨道的上部右侧的滚动部底部固定连接,第五可调节拉杆下部与所述第三弯头的右侧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可调节拉杆的上部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旋转轨道上部右侧设置的滚动部底部固定连接,第六可调节拉杆的下部与所述第三弯头的后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自定位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钢管的下部位置,第四钢管固定设置在第三钢管的下部位置,所述第三弯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钢管的下部位置,第三弯头的管口向左侧位置;所述第五钢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弯头的左侧位置,第三自定位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五钢管的左侧位置,第四弯头固定设置在第三自定位旋转装置的左侧位置,所述第四弯头的管口向下,第六钢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弯头的下部位置,第五弯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六钢管的下部位置,第五弯头的管口向左;所述第四自定位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五弯头的左侧位置,第六弯头固定设置在第四自定位旋转装置的左侧位置,第六弯头管口向下,收集罩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六弯头的下部位置,所述收集罩为喇叭状。
[0006]所述旋转轨道包括旋转轨道本体,旋转轨道本体为中空状的环形,旋转轨道本体通过在支烟道或钢管周向设置的筋板将旋转轨道本体与支烟道或钢管固定连接成一体。
[0007]所述滚动部包括耳座筋板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耳座筋板为L型,固定销孔固定设置在耳座筋板的底部折弯处,两个耳座筋板通过销轴穿过固定销孔将固定连接成一体;角钢为L型,角钢固定设置在两个耳座筋板的内侧位置,滚动轮固定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角钢的上部中间位置与旋转轨道的上部滚动接触,另一个固定设置在角钢的底部中间位置与旋转轨道周向侧部滚动接触。
[0008]所述滚动轮包括固定螺杆,固定螺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角钢上,垫圈固定设置在固定螺杆的另一端上,滚轮滚针轴承固定套装在垫圈上部的固定螺杆上,螺母固定拧紧在固定螺杆的顶部。
[0009]所述可调节拉杆包括左旋拉杆,左旋拉杆固定设置在无缝钢管的上部位置,左旋拉杆与无缝钢管之间通过左旋螺母拧紧固定连接;右旋拉杆固定设置在无缝钢管的下部位置;右旋拉杆与无缝钢管之间通过右旋螺母拧紧固定连接;耳座固定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
设置在左旋拉杆的上端位置,另一个固定设置在右旋拉杆的下端位置;固定块通过销轴与右旋拉杆的下端耳座固定连接;左旋拉杆、无缝钢管和右旋拉杆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0010]所述自定位旋转装置包括旋转座,固定短节固定套装在旋转座上,旋转座为中空圆环状,卡槽固定设置在旋转座边缘位置;分度盘固定设置在旋转座底部位置,分度槽为凹入的弧形槽,分度槽在分度盘的边缘周向均匀设置;四氟乙烯密封固定设置在分度盘与旋转短节法兰之间位置;旋转短节法兰固定设置在分度盘的下部位置,旋转短节固定设置在旋转短节法兰的下部位置;旋转底座固定设置在旋转短节法兰的下部位置,旋转底座的周向边缘上设置有卡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整自动定位的刚性吸气臂,包括主烟风道、支烟道、钢管、弯头;主烟风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烟道的上部位置,所述主烟风道与支烟道焊接固定;其特征在于:钢管分为第一钢管、第二钢管、第三钢管、第四钢管、第五钢管和第六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固定设置在支烟道的下部位置,第一钢管与所述支烟道固定焊接;旋转装置分为第一旋转装置和第二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轨道,旋转轨道固定设置支烟道或第三钢管的上部位置,滚动部在旋转轨道的周向上呈三角形对应设置有三个,一个固定设置在旋转轨道的左侧中间位置,一个固定设置在旋转轨道的底部右侧位置,另一个固定在旋转轨道的上部右侧位置;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支烟道的下部位置;弯头分为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四弯头、第五弯头和第六弯头;可调节拉杆分为第一可调节拉杆、第二可调节拉杆、第三可调节拉杆、第四可调节拉杆、第五可调节拉杆和第六可调节拉杆;自定位旋转装置分为第一自定位旋转装置、第二自定位旋转装置、第三自定位旋转装置和第四自定位旋转装置;所述第一钢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支烟道的底部位置,第一钢管与支烟道固定联通,所述第一自定位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管的下部位置;所述第一弯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自定位旋转装置的下部位置,第一弯头的下部开口朝向左侧位置;所述第一弯头的左侧位置固定管设置有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的左侧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弯头,所述第三钢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弯头的下部位置,第二弯头的开口垂直朝下,第三钢管固定设置在第二弯头的下部位置,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钢管的周向外壁上;所述第一可调节拉杆、第二可调节拉杆和第三可调节拉杆为一组呈三角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的周向位置,第一可调节拉杆的上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旋转轨道的左侧中间位置的滚动部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可调节拉杆的下部与第二钢管的上部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可调节拉杆的上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旋转轨道的下部右侧的滚动部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可调节拉杆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弯头的右侧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可调节拉杆的上部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旋转轨道的上部右侧的滚动部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可调节拉杆的下部与第一弯头的后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可调节拉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旋转轨道的左侧中间位置的滚动部底部固定连接,第四可调节拉杆的下端与第五钢管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可调节拉杆的上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装置旋转轨道的上部右侧的滚动部底部固定连接,第五可调节拉杆下部与所述第三弯头的右侧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可调节拉杆的上部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旋转轨道上部右侧设置的滚动部底部固定连接,第六可调节拉杆的下部与所述第三弯头的后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自定位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钢管的下部位置,第四钢管固定设置在第三钢管的下部位置,所述第三弯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钢管的下部位置,第三弯头的管口向左侧位置;所述第五钢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弯头的左侧位置,第三自定位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五钢管的左侧位置,第四弯头固定设置在第三自定位旋转装置的左侧位置,所述第四弯头的管口向下,第六钢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弯头的下部位置,第五弯头固定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刚刘旭付长伟胡保健刘嘉豪徐安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格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