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氧及应急氧双线氧路切换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215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氧及应急氧双线氧路切换控制装置,包括扇形转盘、主氧切换管和应急氧切换管,扇形转盘的活动腔活动安装有手柄;主氧氧源管与主氧切换管连通,应急氧氧源管与应急氧切换管连通,主氧切换管中活动安装有工形活塞A,工形活塞A头端具有活塞头端A,工形活塞A尾端设有压缩弹簧A,工形活塞A中部具有环形储气槽A;应急氧切换管中活动安装有工形活塞B,工形活塞B头端具有活塞头端B,工形活塞B尾端设有压缩弹簧B,工形活塞B中部具有环形储气槽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两种氧源双线氧路的切换、通断控制,实现了在双线氧路中选择对应的氧路连通工作,并实现主氧和应急氧的氧源选择,切换操作便捷。切换操作便捷。切换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氧及应急氧双线氧路切换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供氧氧源切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氧及应急氧双线氧路切换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飞机在高空飞行时,供氧设备是必备的装置,在实际供氧时,会选择主氧氧源或应急氧氧源之一来实现不同情况下的氧源供应,目前没有一种连接有两种氧源并能实现两种氧源择一供氧、两种供氧氧源切换作业的装置,这导致两路氧源的选择与切换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氧及应急氧双线氧路切换控制装置,通过手柄驱动扇形转盘转动,实现主氧切换管、应急氧切换管与扇形转盘的活动腔相对应,当对应的切换管对应活动腔时,其内部的工形活塞就会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驱动其对应的活塞头端伸入到活动腔中,这样其对应的切换管就实现了氧路连通出氧,另一个切换管不能连通氧路,即可择一实现两种氧源氧路的通断控制。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主氧及应急氧双线氧路切换控制装置,包括扇形转盘、主氧氧源管、主氧切换管、应急氧氧源管和应急氧切换管,所述扇形转盘中部具有活动腔,扇形转盘的活动腔活动安装有手柄;所述主氧氧源管与主氧切换管连通,所述应急氧氧源管与应急氧切换管连通,所述主氧切换管头端具有活塞管口A,主氧切换管中活动安装有工形活塞A,工形活塞A头端具有与活动腔相对应的活塞头端A,所述工形活塞A尾端设有压缩弹簧A,工形活塞A中部具有与主氧氧源管管口相对应的环形储气槽A,所述主氧切换管上连接设有出氧管A;所述应急氧切换管头端具有活塞管口B,应急氧切换管中活动安装有工形活塞B,工形活塞B头端具有与活动腔相对应的活塞头端B,所述工形活塞B尾端设有压缩弹簧B,工形活塞B中部具有与应急氧切换管管口相对应的环形储气槽B,所述应急氧切换管上连接设有出氧管B。
[000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扇形转盘具有弧形接触轮廓,所述活动腔设于扇形转盘中部位置,活动腔将弧形接触轮廓分割为第一弧形轮廓部和第二弧形轮廓部,所述主氧切换管的活塞管口A与第一弧形轮廓部相对应且具有间隙空间A,所述主氧切换管的活塞头端A弹性顶持第一弧形轮廓部。
[0007]优选地,所述应急氧切换管的活塞管口B与第二弧形轮廓部相对应且具有间隙空间B,所述应急氧切换管的活塞头端B弹性顶持第二弧形轮廓部。
[0008]优选地,所述扇形转盘具有手柄配合部,所述手柄配合部内部设有与活动腔连通的手柄穿行孔,所述手柄端部穿过手柄穿行孔并置于活动腔中,所述手柄穿行孔与活动腔过渡位置处形成有活塞头端台阶。
[0009]优选地,所述工形活塞A尾端具有弹簧座A,所述压缩弹簧A连接安装于弹簧座A上。
[0010]优选地,所述工形活塞B尾端具有弹簧座B,所述压缩弹簧B连接安装于弹簧座B上。
[0011]优选地,所述工形活塞A的环形储气槽A上安装有轴向密封圈A,所述工形活塞B的环形储气槽B上安装有轴向密封圈B。
[0012]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能够通过手柄驱动扇形转盘转动,实现主氧切换管、应急氧切换管与扇形转盘的活动腔相对应,当对应的切换管对应活动腔时,其内部的工形活塞就会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驱动其对应的活塞头端伸入到活动腔中,这样其对应的切换管就实现了氧路连通出氧,另一个切换管不能连通氧路,即可择一实现两种氧源氧路的通断控制。
[0014](2)本技术可以实现两种氧源双线氧路的切换、通断控制,实现了在双线氧路中选择对应的氧路连通工作,并实现主氧和应急氧的氧源选择,切换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氧及应急氧双线均断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应急氧接通、主氧断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0018]1-扇形转盘,2-手柄,3-活动腔,4-手柄配合部,41-手柄穿行孔,42-活塞头端台阶,5-弧形接触轮廓,6-主氧切换管,61-工形活塞A,611-弹簧座A,612-活塞头端A,613-环形储气槽A,62-压缩弹簧A,63-出氧管A,7-主氧氧源管,8-应急氧切换管,81-工形活塞B,811-弹簧座B,812-活塞头端B,813-环形储气槽B,82-压缩弹簧B,83-出氧管B,9-应急氧氧源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主氧及应急氧双线氧路切换控制装置,包括扇形转盘1、主氧氧源管7、主氧切换管6、应急氧氧源管9和应急氧切换管8,扇形转盘1中部具有活动腔3,扇形转盘1的活动腔3活动安装有手柄2。主氧氧源管7与主氧切换管6连通,应急氧氧源管9与应急氧切换管8连通,主氧切换管6头端具有活塞管口A,主氧切换管6中活动安装有工形活塞A61,工形活塞A61头端具有与活动腔3相对应的活塞头端A612,工形活塞A61尾端设有压缩弹簧A62,工形活塞A61中部具有与主氧氧源管7管口相对应的环形储气槽A613,主氧切换管6上连接设有出氧管A63。应急氧切换管8头端具有活塞管口B,应急氧切换管8中活动安装有工形活塞B81,工形活塞B81头端具有与活动腔3相对应的活塞头端B812,工形活塞B81尾端设有压缩弹簧B82,工形活塞B81中部具有与应急氧切换管8管口相对应的环形储气槽B813,应急氧切换管8上连接设有出氧管B83。本实施例工形活塞A61的环形储气槽A613上安装有轴向密封圈A,工形活塞A61移动时,该轴向密封圈A可以让环形储气槽A613形成一个密封的储气腔体。本实施例工形活塞B81的环形储气槽B813上安装有轴向密封圈B,工形活塞B81移动时,该轴向密封圈B可以让环形储气槽B813形成一个密封的储气腔体。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扇形转盘1具有弧形接触轮廓5,活动腔3设于扇形转盘1中部位置,活动腔3将弧形接触轮廓5分割为第一弧形轮廓部和第二弧形轮廓部,主氧
切换管6的活塞管口A与第一弧形轮廓部相对应且具有间隙空间A,主氧切换管6的活塞头端A612弹性顶持第一弧形轮廓部。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应急氧切换管8的活塞管口B与第二弧形轮廓部相对应且具有间隙空间B,应急氧切换管8的活塞头端B812弹性顶持第二弧形轮廓部。本实施例还可以在扇形转盘1上设有防止切换管(即主氧切换管6或应急氧切换管8)旋转卡顿的让位槽。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扇形转盘1具有手柄配合部4,手柄配合部4内部设有与活动腔3连通的手柄穿行孔41,手柄2端部穿过手柄穿行孔41并置于活动腔3中,手柄穿行孔41与活动腔3过渡位置处形成有活塞头端台阶42。本实施例手柄2还可以具有前后限位(即在手柄2前后分别设有与手柄穿行孔41相对应的前限位块和后限位块,手柄2还可以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氧及应急氧双线氧路切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形转盘(1)、主氧氧源管(7)、主氧切换管(6)、应急氧氧源管(9)和应急氧切换管(8),所述扇形转盘(1)中部具有活动腔(3),扇形转盘(1)的活动腔(3)活动安装有手柄(2);所述主氧氧源管(7)与主氧切换管(6)连通,所述应急氧氧源管(9)与应急氧切换管(8)连通,所述主氧切换管(6)头端具有活塞管口A,主氧切换管(6)中活动安装有工形活塞A(61),工形活塞A(61)头端具有与活动腔(3)相对应的活塞头端A(612),所述工形活塞A(61)尾端设有压缩弹簧A(62),工形活塞A(61)中部具有与主氧氧源管(7)管口相对应的环形储气槽A(613),所述主氧切换管(6)上连接设有出氧管A(63);所述应急氧切换管(8)头端具有活塞管口B,应急氧切换管(8)中活动安装有工形活塞B(81),工形活塞B(81)头端具有与活动腔(3)相对应的活塞头端B(812),所述工形活塞B(81)尾端设有压缩弹簧B(82),工形活塞B(81)中部具有与应急氧切换管(8)管口相对应的环形储气槽B(813),所述应急氧切换管(8)上连接设有出氧管B(8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氧及应急氧双线氧路切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转盘(1)具有弧形接触轮廓(5),所述活动腔(3)设于扇形转盘(1)中部位置,活动腔(3)将弧形接触轮廓(5)分割为第一弧形轮廓部和第二弧形轮廓部,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宗飞李图东席艳芳吕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康拓兴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