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单元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201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单元耳机,包括外壳、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声单元,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收容腔,所述外壳包括用于贴合人体耳廓的外壳主体和用于塞入人体耳道内的塞头,所述收容腔包括由所述外壳主体围合成的主腔体和由所述塞头围合成的入耳腔体,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主腔体内,所述发声单元包括首尾相连地设于所述入耳腔体内的动铁喇叭和动圈喇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单元耳机中,将动铁喇叭和动圈喇叭首尾相连地设于塞头的入耳腔体内,发声单元不占用主腔体空间,使耳机整体结构能够更加小巧,方便实现小型化设计,并且由于动铁喇叭和动圈喇叭的出音方向相同,声音不会在主腔体内形成反射,使音质不会失真,保证耳机音质效果。保证耳机音质效果。保证耳机音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单元耳机


[0001]本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双单元耳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耳机一般采用多单元动铁喇叭或单动圈喇叭作为出声模块,而随着用户对耳机音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常规的喇叭组合方式已不能满足用户对耳机音质的高要求。
[0003]对此,市面上也有少部分耳机产品使用双单元喇叭(动圈喇叭+动铁喇叭)结构,但该结构的耳机一般体积较大,并且两个喇叭的声音在耳机腔体内容易产生反射,使音质失真,无法充分发挥出圈铁喇叭的应有音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且保证音质的双单元耳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单元耳机,包括外壳、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声单元,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供所述电路板和发声单元安装固定的收容腔,所述外壳包括用于贴合人体耳廓的外壳主体和用于塞入人体耳道内的塞头,所述收容腔包括由所述外壳主体围合成的主腔体和由所述塞头围合成的入耳腔体,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主腔体内,所述发声单元包括首尾相连地设于所述入耳腔体内的动铁喇叭和动圈喇叭。
[0007]优选地,所述塞头远离所述外壳主体的一端开设有出声孔,所述动铁喇叭靠近所述出声孔设置,所述动圈喇叭设于所述动铁喇叭远离所述出声孔的一端。
[0008]优选地,所述动铁喇叭设于所述入耳腔体的一侧,所述入耳腔体远离所述动铁喇叭的一侧形成所述动圈喇叭的出声通道。
[0009]更优地,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动铁喇叭与所述动圈喇叭之间的消音棉,所述消音棉用于消除所述动铁喇叭与所述动圈喇叭同时发声时产生的谐振。
[0010]优选地,所述双单元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主腔体与所述入耳腔体之间的隔音板。
[0011]优选地,所述外壳主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塞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与所述外壳主体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塞头于所述入耳腔体内设有适配所述动铁喇叭的第一卡槽和适配所述动圈喇叭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口径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口径,所述动铁喇叭嵌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动圈喇叭嵌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主体包括前端壳体和与所述前端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后端壳体。
[0014]优选地,所述外壳主体的结构与人体耳廓结构相适配。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双单元耳机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塞头远离所述外壳主体一端的柔性耳套。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提供的双单元耳机中,将动铁喇叭和动圈喇叭首尾相连地设于塞头的入耳腔体内,发声单元不占用主腔体空间,使耳机整体结构能够更加小巧,方便实现小型化设计,并且由于动铁喇叭和动圈喇叭采用同轴装配的方式,二者的出音方向相同,声音不会在主腔体内形成反射,从而使音质不会失真,保证耳机音质效果。
[0018]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单元耳机的主视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双单元耳机中A

A向的剖面结构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的双单元耳机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的双单元耳机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零/部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零/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零/部件被“连接”到另一零/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零/部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零/部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0026]图1至图4共同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单元耳机,其采用动圈喇叭+动铁喇叭结合的双单元结构设计,通过合理布局可实现小型化设计,保持结构小巧,并保证音质效果。
[0027]如图1所示,所述双单元耳机1000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包括用于贴合人体耳廓的外壳主体11和用于塞入人体耳道内的塞头12,所述外壳主体11的结构与人体耳廓结构相适配,所述塞头12的外径与人体耳道的口径相适配,以提升所述双单元耳机1000佩戴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0028]请结合图2、图3和图4,所述双单元耳机1000还包括电路板2和与所述电路板2电连接并由所述电路板2驱动的发声单元3,所述外壳1的内部中空设置形成收容腔100,所述电路板2和所述发声单元3安装固定于所述收容腔100内。
[0029]优选地,所述收容腔100包括由所述外壳主体11围合成的主腔体101和由所述塞头12围合成的入耳腔体102,所述电路板2设于所述主腔体101内,所述发声单元3包括首尾相
连地设于所述入耳腔体102内的动铁喇叭31和动圈喇叭32。
[0030]由于将所述动铁喇叭31和所述动圈喇叭32首尾相连地设于所述入耳腔体102内,所述发声单元3不占用所述主腔体101的空间,使耳机整体结构能够更加小巧,方便实现小型化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将所述动铁喇叭31和所述动圈喇叭32采用同轴装配的方式通过所述塞头12共同塞入人体耳道内,此时二者的出音方向相同,声音可直接传输至人体耳道内,不会在所述主腔体101内行成反射,从而使音质不会失真,保证所述双单元耳机1000的音质效果。
[0031]在图2和图3中示出,所述塞头12远离所述外壳主体11的一端开设有出声孔121,所述动铁喇叭31抵紧所述出声孔121设置,所述动圈喇叭32设于所述动铁喇叭31远离所述出声孔121的一端。
[0032]优选地,所述塞头12于所述入耳腔体102内设有适配所述动铁喇叭31的第一卡槽122和适配所述动圈喇叭32的第二卡槽123,所述第二卡槽123的口径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卡槽122的口径,所述动铁喇叭31嵌设于所述第一卡槽122内,所述动圈喇叭32嵌设于所述第二卡槽123内并将所述动铁喇叭31抵紧于所述第一卡槽12上,并且所述动铁喇叭31设于所述入耳腔体102的一侧,所述入耳腔体102远离所述动铁喇叭31的一侧形成所述动圈喇叭32的出声通道1021。
[0033]由于所述动圈喇叭32的尺寸通常比所述动铁喇叭31的尺寸大,并且所述动圈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单元耳机,包括外壳、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声单元,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供所述电路板和发声单元安装固定的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用于贴合人体耳廓的外壳主体和用于塞入人体耳道内的塞头,所述收容腔包括由所述外壳主体围合成的主腔体和由所述塞头围合成的入耳腔体,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主腔体内,所述发声单元包括首尾相连地设于所述入耳腔体内的动铁喇叭和动圈喇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头远离所述外壳主体的一端开设有出声孔,所述动铁喇叭靠近所述出声孔设置,所述动圈喇叭设于所述动铁喇叭远离所述出声孔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喇叭设于所述入耳腔体的一侧,所述入耳腔体远离所述动铁喇叭的一侧形成所述动圈喇叭的出声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动铁喇叭与所述动圈喇叭之间的消音棉,所述消音棉用于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展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