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平衡机构联动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003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摩托车平衡机构联动刹车装置,包括左刹车总成、右刹车总成、前刹车下泵总成、后刹车下泵总成、前刹车油管、后刹车油管以及左右连接导线,左右连接导线一端与左刹车机构的第三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右刹车总成的第六连接点连接,当左刹车总成作用后轮刹车时,通过左右连接导线拉动刹车推杆进一步使其与右刹车总泵作用使前轮刹车达到联动刹车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平衡机构联动刹车装置


[0001]本技术公开一种摩托车平衡机构联动刹车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摩托车刹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联动刹车系统已成为当今摩托车的潮流趋势,现有的联动技术一般是利用液压比例阀方式进行传动,使其完成联动刹车的效果,该系统结构复杂,对于整车的成本较高、效果以及稳定性也比较差,组装更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平衡机构联动刹车装置,通过平衡摇臂杆以及左右连接导线即可有效达到联动刹车效果。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摩托车平衡机构联动刹车装置,包括:
[0006]一左刹车总成,其位于把手左边上方,该机构主要包括左刹车总泵、左刹车拉杆和平衡摇臂杆,左刹车总泵锁付在把手上,左刹车拉杆锁付连接在平衡摇臂杆上形成第一连接点,平衡摇臂杆与左刹车总泵连接,平衡摇臂杆上设有第二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与左刹车总泵作用起到后轮刹车效果,刹车拉杆上设有与左右连接导线连接的第三连接点;
[0007]一右刹车总成,位于把手右边上方,该机构包括右刹车总泵、右刹车拉杆、刹车推杆,该右刹车总泵锁付在把手右边上方,刹车推杆一端与右刹车拉杆共锁固定在右刹车总泵上形成第五连接点,刹车推杆另一端形成连接左右连接导线的第六连接点,刹车推杆的一侧凸起在转动时与右刹车总泵作用起到前轮刹车效果;
[0008]一左右连接导线,其一端与左刹车机构的第三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右刹车总成的第六连接点连接,当左刹车总成作用后轮刹车时,通过左右连接导线拉动刹车推杆进一步使刹车推杆的一侧凸起与右刹车总泵作用使前轮刹车达到联动刹车的效果。
[0009]进一步,左刹车总泵上与平衡摇臂杆的连接处设有第四连接点,平衡摇臂杆在自由状态具有一定位点,用于定位左刹车拉杆的位置。
[0010]进一步,刹车推杆通过回位导轨及配合的回位弹簧与左右连接导线连接。
[0011]进一步,左刹车总泵包括左缸体及缸体内含有活塞、皮碗、弹簧以及油杯,其中油杯具有视窗口用于确认刹车内刹车油含量,平衡摇臂杆的第二连接点顶靠在活塞端,用来顶靠推动活塞,使得油杯内的一部分刹车油进入左缸体内,弹簧及皮碗推动刹车油到达下方刹车泵,左刹车总泵通过后刹车油管与后刹车下泵总成连接。
[0012]进一步,后刹车下泵总成包括后刹车下泵、刹车卡钳和刹车碟盘用于刹住后轮,刹车油通过左刹车总泵提供油压,刹车油通过后刹车油管流至后刹车下泵,推动刹车卡钳内之缸体,缸体推动刹车皮,夹持住刹车碟盘达到刹车之效果。
[0013]进一步,右刹车总泵包括右缸体及缸体内活塞、皮碗、弹簧以及油杯,其中油杯具
有视窗口,用于确认刹车内刹车油之含量,刹车推杆在第五连接点一侧凸起顶靠在活塞端,用来顶靠推动活塞,使得油杯内的一部分刹车油进入右缸体内,弹簧及皮碗推动刹车油到达下方刹车泵,右刹车总泵通过前刹车油管与前刹车下泵总成连接。
[0014]进一步,前刹车下泵总成包括前刹车下泵、刹车卡钳、刹车碟盘用于刹住前轮,刹车油通过右刹车总泵提供油压,刹车油通过前刹车油管流至前刹车下泵,推动刹车卡钳内之缸体,缸体推动刹车皮,夹持住碟盘达到刹车之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除去了传统的比例阀机构,无需再增加延伸元件,只需要平衡摇臂杆以及左右连接导线即可有效达到联动刹车效果,提升该联动刹车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以及装配性,避免了传统的联动刹车系统因为占用空间过大影响外观空间大小的弊端。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刹车系统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联动机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左刹车总成分解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左刹车总成自由状态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左刹车总成刹车状态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右刹车总成自由状态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右刹车总成联动自由状态图。
[002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左刹车右刹车总成联动刹车状态图。
[0024]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右刹车总成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9,一种摩托车平衡机构联动刹车装置,包括左刹车总成1、右刹车总成2、前刹车下泵总成3、后刹车下泵总成4、前刹车油管5、后刹车油管6以及左右连接导线7。左右连接导线7一端与左刹车总成1的第三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右刹车总成2的第六连接点连接,当左刹车总成作用后轮刹车时,通过左右连接导线7拉动刹车推杆进一步使第五连接点的一侧凸起与右刹车总泵作用刹车前轮达到联动刹车的效果。本技术可以应用于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或电动助力车等车型。
[0027]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左刹车总成1位于把手8左边上方,该机构主要包括左刹车总泵11、左刹车拉杆12和平衡摇臂杆13,左刹车总泵11锁付在把手8上,左刹车拉杆12锁付连接在平衡摇臂杆上形成第一连接点101,平衡摇臂杆13与左刹车总泵11连接,平衡摇臂杆13上设有第二连接点102,第二连接点102与左刹车总泵作用起到后轮刹车效果,刹车拉杆上设有与左右连接导线连接的第三连接点103。左刹车总泵11包括左缸体及缸体内含有活塞、皮碗111、弹簧112以及油杯113,其中油杯113具有视窗口用于确认刹车内刹车油含量,平衡摇臂杆13的第二连接点102顶靠在活塞端,用来顶靠推动活塞,使得油杯内的一部分刹车油进入左缸体内,弹簧及皮碗推动刹车油到达下方刹车泵,左刹车总泵11通过后刹车油管6与后刹车下泵总成4连接。图2中,左刹车总成与把手固定点M1,右刹
车总成与把手固定点即右刹车总成定位点M2,及左右连接导线右侧固定点M3;图3中,定位销114及C型夹115配合用于连接平衡摇臂杆与左刹车拉杆,定位螺栓116用于连接刹车总泵与平衡摇臂杆。图4中显示的是左刹车总成连接导线内线为自由状态N1,及皮碗未压迫状态N2;图5则显示的是导线内线为拉动状态N3,及皮碗压迫状态N4。
[0028]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后刹车下泵总成包括后刹车下泵、刹车卡钳和刹车碟盘用于刹住后轮,刹车油通过左刹车总泵提供油压,刹车油通过后刹车油管流至后刹车下泵,推动刹车卡钳内之缸体,缸体推动刹车皮,夹持住刹车碟盘达到刹车之效果。
[0029]请参考图1、图2、图6至图9,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右刹车总成2位于把手右边上方,图6示出的是右刹车总成定位点M2,该右刹车总成2包括右刹车总泵21、右刹车拉杆22、刹车推杆23,该右刹车总泵21锁付在把手右边上方,右刹车拉杆22锁付连接在右刹车总泵21上,刹车推杆23一端连接着第五连接点105,另一端用于连接在第六连接点106,并与右刹车拉杆22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平衡机构联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左刹车总成,其位于把手左边上方,该机构主要包括左刹车总泵、左刹车拉杆和平衡摇臂杆,左刹车总泵锁付在把手上,左刹车拉杆锁付连接在平衡摇臂杆上形成第一连接点,平衡摇臂杆与左刹车总泵连接,平衡摇臂杆上设有第二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与左刹车总泵作用起到后轮刹车效果,刹车拉杆上设有与左右连接导线连接的第三连接点;一右刹车总成,位于把手右边上方,该机构包括右刹车总泵、右刹车拉杆、刹车推杆,该右刹车总泵锁付在把手右边上方,刹车推杆一端与右刹车拉杆共锁固定在右刹车总泵上形成第五连接点,刹车推杆另一端形成连接左右连接导线的第六连接点,刹车推杆的一侧凸起在转动时与右刹车总泵作用起到前轮刹车效果;一左右连接导线,其一端与左刹车机构的第三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右刹车总成的第六连接点连接,当左刹车总成作用后轮刹车时,通过左右连接导线拉动刹车推杆进一步使刹车推杆的一侧凸起与右刹车总泵作用使前轮刹车达到联动刹车的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平衡机构联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刹车总泵上与平衡摇臂杆的连接处设有第四连接点,平衡摇臂杆在自由状态具有一定位点,用于定位左刹车拉杆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平衡机构联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刹车推杆通过回位导轨及配合的回位弹簧与左右连接导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平衡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军吴力强许跃池叶育帆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