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882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半模和右半模,左半模和所述右半模上下两端结合部通过固定板可拆卸固定形成两端开口四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梯形内模装置;固定板整体为“凹形”板状体构件,在该“凹形”板状体构件两端同轴开设有两个贯穿固定板正反面的安装孔;在左半模、右半模和固定板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箱梁内模模具只需两块挡板就可实现全封闭式,方便拼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箱梁内模在使用时拆卸麻烦,以实现收缩,大大加快了箱梁内模的拉出,并且大大减少了人进入箱梁内部的次数,提高了安全性,也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大量时间。大量时间。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箱梁内模装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来说,箱梁是桥梁工程中梁的一种,内部为空心状,上部两侧有翼缘,类似箱子,因而得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箱梁分为预制箱梁和现浇箱梁。在独立场地预制的箱梁结合架桥机可在下部工程完成后进行架设,可加速工程进度、节约工期,现浇箱梁多用于大型连续桥梁。目前常见的以材料分,主要有两种,一是预应力钢筋砼箱梁,一是钢箱梁,其中,预应力钢筋砼箱梁为现场施工,除了有纵向预应力外,有些还设置横向预应力,钢箱梁一般是在工厂中加工好后再运至现场安装,有全钢结构,也有部分加钢筋砼铺装层。
[0003]现有的箱梁制备过程中,需要内模和外模配合做成模具,然后进行浇筑,浇筑后需要拆除模具。市场上的内模多为拼装式,在使用时需要一块一块的散拼组成,在内模拆除的过程中,也需要操作人员进入箱梁内部,分块拆除,存在拆卸不方便,增大劳动强度,工作效率低,浪费时间的问题。
[0004]因此,需研制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新型抽拉式箱梁内模装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新型抽拉式箱梁内模装置达到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作为本技术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装置的改进,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半模(1)和右半模(2),所述左半模(1)和所述右半模(2)上下两端结合部通过固定板(3)可拆卸固定形成两端开口四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梯形内模装置;
[0008]所述固定板(3)整体为“凹形”板状体构件,在该“凹形”板状体构件两端同轴开设有两个贯穿固定板(3)正反面的安装孔;
[0009]在左半模(1)、右半模(2)和固定板(3)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
[0010]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改进,在该梯形内模装置内部还可拆卸安装有数个支撑装置(4),数个支撑装置(4)与梯形内模装置内部上下两端相接触。
[0011]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半模(1)包括均呈“L形的”上左半模(11)和下左半模(12),其中,上左半模(11)和下左半模(12)之间通过数个第一合页(13)铰接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左半模(11)和下左半模(12) 两端
翼边对称开设有数个贯通其正反面的通孔。
[0013]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右半模(2)包括均呈“L形的”上右半模(21)和下右半模(22),其中,上右半模(21)和下右半模(22)之间通过数个第二合页(23)铰接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右半模(21)和下右半模(22) 两端翼边对称开设有数个贯通其正反面的通孔。
[0015]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数个支撑组件(41)和对称设置于支撑组件(41)两端的合页组件(42)以及连接件(43),连接件(43)通过紧固件将数个支撑组件(41)连为一整体。
[0016]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组件(41)包括上连接板(411)和下连接板(412),下连接板(412)活动连接上连接板(411),上连接板(411)为方形板状体构件,下连接板(412)为方形板状体构件;所述合页组件(42)是由第三合页和设置于第三合页转动轴上的安装板构成,安装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43)为“匚形”槽钢,在该“匚形”槽钢上同轴开设有数个固定孔。
[0017]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在上连接板(411)上从上至下依序同轴开设有第一上连接板孔和第二上连接板孔以及第三上连接板孔;在下连接板(412)上从下至上依序同轴开设有第一下连接板孔和第二下连接板孔以及第三下连接板孔,其中,第三上连接板孔和第二下连接板孔通过螺栓组件活动连接;紧固件依序穿过连接件(43)的固定孔和第三下连接板孔以及第二上连接板孔固定为一体;第一上连接板孔和第一下连接板孔上通过紧固件均固定连接有合页组件(42)。
[0018]工作原理是:本装置未使用支撑装置(4)时:操作人员先将组装完成后的本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待到硬化强度达到拆除要求后,通过工具先把左半模(1)和右半模(2)上下两端结合部的固定板(3) 拆除,在通过工具依序将上左半模(11)和上右半模(21)向下拉扯,使其脱离上部分浇筑层,随后再使用工具依序将下左半模(12)和下右半模(22)向上拉扯,使其脱离下部分浇筑层,最后操作人员通过设备将内模装置拉出浇筑设施内部。
[0019]本装置使用支撑装置(4)时:操作人员先将组装完成后的本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待到硬化强度达到拆除要求后,先将支撑装置时(4)从内模装置内部拆除,通过工具再将左半模(1)和右半模(2) 上下两端结合部的固定板(3)拆除,在通过工具依序将上左半模(11)和上右半模(21)向下拉扯,使其脱离上部分浇筑层,随后再使用工具依序将下左半模(12)和下右半模(22)向上拉扯,使其脱离下部分浇筑层,最后操作人员通过设备将内模装置拉出浇筑设施内部。
[0020]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技术使用完毕之后,操作人员只需将其该装置进行清理修复之后,将其搬运至指定的施工位置进行摆放,待为下次循环周转使用。
[00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箱梁内模在使用时拆卸麻烦,浪费时间和劳动力的问题。
[0023]2、本技术结构巧妙,箱梁内模模具只需两块挡板就可实现全封闭式,方便拼合。
[0024]3、本技术可以实现收缩,大大加快了箱梁内模的拉出,并且大大减少了人进入箱梁内部的次数,提高了安全性,也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大量时间。
[0025]4、本技术的外部上涂防锈漆,因此可以防止生锈的同时也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实现环保的同时也节省了资源,同时,在装置的外部涂有可以自发光的荧光材料,可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室内以及地下施工环境清楚地标示该放线装置的位置,能有效地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提高醒目度,易于人们辨别,增加施工和生活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正视图;
[0029]图3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分解图;
[0030]图4是本技术部分部件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半模(1)和右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模(1)和所述右半模(2)上下两端结合部通过固定板(3)可拆卸固定形成两端开口四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梯形内模装置;所述固定板(3)整体为“凹形”板状体构件,在该“凹形”板状体构件两端同轴开设有两个贯穿固定板(3)正反面的安装孔;在左半模(1)、右半模(2)和固定板(3)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梯形内模装置内部还可拆卸安装有数个支撑装置(4),数个支撑装置(4)与梯形内模装置内部上下两端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模(1)包括均呈“L形的”上左半模(11)和下左半模(12),其中,上左半模(11)和下左半模(12)之间通过数个第一合页(13)铰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左半模(11)和下左半模(12)两端翼边对称开设有数个贯通其正反面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半模(2)包括均呈“L形的”上右半模(21)和下右半模(22),其中,上右半模(21)和下右半模(22)之间通过数个第二合页(23)铰接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抽拉式的箱梁内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蔓琴田昌凤苗建冮健黎红陈佺王伟达李荣文柳成恒张伟佟欣燃王睿沈清卫孟祥王昊周奕羲杨利王建华王燕飞周治康普通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