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机器人无线供能系统优化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865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囊机器人无线供能系统优化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系统传输效率的数学模型;构建耦合线圈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将数学模型与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结合,获得系统优化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述系统优化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系统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耦合线圈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避免数学解析的复杂计算以及长时间的有限元软件分析,简化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参数优化过程,能够实现多参数的优化,提高系统传输性能;另外,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进行优化,便于操作,易于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领域。领域。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囊机器人无线供能系统优化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机电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囊机器人无线供能系统优化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胶囊机器人逐渐成为人们进行胃肠道检测的首选工具,胶囊机器人能够克服传统肠镜在检测过程中的不足,并且,越来越多的功能也在被不断研发并加载到胶囊机器人上。为了保证胶囊机器人的发展,引入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来为胶囊机器人提供安全、稳定且持久的能量供应。
[0003]然而,由于胶囊机器人在人体内自由运动,其姿态不固定,从而导致胶囊内的接收线圈与体外的发射线圈耦合效果不佳,使得无线供能系统的传输效率有限。因此,在胶囊机器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中,往往要对系统的耦合线圈以及系统其他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传输效率。由于系统在高频交流的条件下工作,耦合线圈的内阻不仅受自身匝数的影响,还会因高频下的趋肤效应以及邻近效应而呈非线性变化。另一方面,两线圈之间的互感也会随着线圈自身的匝数变化而变化。
[0004]现有的耦合线圈参数主要通过数学解析计算,然而由于系统工作频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囊机器人无线供能系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系统传输效率的数学模型;构建耦合线圈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将数学模型与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结合,获得系统优化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述系统优化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系统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无线供能系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传输效率的数学模型的表达式为:其中,R1表示发射线圈等效电阻,R2表示接收线圈等效电阻,M为线圈间的互感,R
L
为系统等效负载,ω表示交流电驱动角频率,ω=2πf,f为系统工作频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无线供能系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P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发射线圈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拟合发射线圈的内阻值;接收线圈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拟合接收线圈的内阻值;耦合线圈间互感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拟合耦合线圈间的互感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无线供能系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BP神经网络模型包括1个输入层、1个隐含层以及1个输出层;对于n维输入m维输出的三层BP神经网络,网络输入为:X=(x1,x2,x
i

···
,x
n
),网络输出为:Y=(y1,y2,y
k

···
,y
m
);ω
ij
为输入层第i个节点到隐含层第j个节点之间的权值,ν
jk
表示隐含层第j个节点到输出层第k个节点间的权值,θ
j
和γ
k
则分别表示隐含层第j个节点阈值与输出层第k个节点的阈值,f1和f2分别为隐含层和输出层的传递函数;所述BP神经网络模型的正向计算过程:隐含层第j个节点的输入Z
j
和输出O
j
为:输出层第k个节点的输入P
k
和输出y
k
为:所述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反向传播过程:当样本量为Q时,网络的损失函数即网络的全局误差E
total
可以表示为:
式中,Y
k
代表期望输出,y
k
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旻梅远腾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