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固定板以及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53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0:29
热交换器固定板将具有散热翅片和传热管的热交换器的侧面部固定于空调机的壳体面板。热交换器固定板具有:热交换器支承部,与热交换器的侧面部对置,并具有供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发夹部插入的插入孔;和壳体面板固定部,以分体方式安装于热交换器支承部,并且通过被螺钉紧固于壳体面板,而将热交换器固定于壳体面板。壳体面板固定部由机械强度比热交换器支承部强的材料构成,热交换器支承部由摩擦系数比壳体面板固定部小的材料构成。壳体面板固定部小的材料构成。壳体面板固定部小的材料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固定板以及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定于壳体的热交换器固定板以及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以往,空调机的室内单元所具备的热交换器,通过固定于配置在热交换器的左右侧面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热交换器固定板,并将热交换器固定板固定在室内单元的壳体,而保持在室内单元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固定板为树脂制,具有供从热交换器的侧面部突出的传热管的发夹部(hairpin)插入的插入孔,且将传热管的发夹部插入到插入孔而固定于热交换器。固定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固定板通过将螺钉穿过设置于热交换器固定板的固定部的圆孔,并紧固在构成壳体的壳体面板,来将热交换器固定于壳体。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64623号公报
[0004]室内单元的壳体面板在部件更换以及维护等时从热交换器固定板装卸,但每次都要进行螺钉的紧固以及取下。因此,热交换器固定板相对于壳体面板的固定部,要求具有能够承受螺钉的反复紧固的强度。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仅记载了热交换器固定板为树脂制,对强度没有任何研究。
[0005]为了提高热交换器固定板的强度,考虑用强度高的材料构成热交换器固定板。但是,根据材料,热交换器固定板因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中的温度变化而伸缩,产生插入孔和插入到插入孔中的发夹部因摩擦而发出异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热交换器固定板的与壳体面板之间的固定部的强度,并且抑制异响的热交换器固定板以及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0007]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固定板将具有散热翅片和传热管的热交换器的侧面部固定于空调机的壳体面板,该热交换器固定板具有:热交换器支承部,与热交换器的侧面部对置,并具有供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发夹部插入的插入孔;和壳体面板固定部,以与热交换器支承部分体的方式安装于热交换器支承部,并且通过被螺钉紧固于壳体面板,而将热交换器固定于壳体面板,壳体面板固定部由机械强度比热交换器支承部强的材料构成,热交换器支承部由摩擦系数比壳体面板固定部小的材料构成。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将通过螺钉紧固于壳体面板而将热交换器固定于壳体面板的壳体面板固定部,构成为与热交换器支承部分体,将壳体面板固定部由机械强度比热交换器支承部强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够提高在热交换器固定板中与壳体面板之间的固定部分的强度。另外,由于热交换器支承部由摩擦系数比壳体面板固定部小的材料构成,所以与由与壳体面板固定部相同的材料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异响。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整体的立体图。
[0010]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整体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向背面壳体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0012]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单元的右侧面面板以及左侧面面板的向背面壳体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0013]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固定板与左侧面面板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0014]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固定板固定于热交换器的左侧面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5]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固定板固定于热交换器的左侧面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6]图8是从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固定板的图。
[0017]图9是表示从图7的状态取下壳体面板固定部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方式
[0019]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整体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右”、“左”、“前”、“后”以图1所示的设置状态为基准。
[0020]室内单元1的壳体10具有安装于壁面的背面壳体2、上面面板3,右侧面面板4、左侧面面板5以及前表面装饰面板6。以下不区分这些面板时,统称为壳体面板。
[0021]在壳体10内配置有送风机11、电气部件箱12、热交换器13、以及接收由热交换器13生成的结露水的排水盘14。
[0022]在上面面板3形成有由送风机11的旋转产生的空气流向室内单元1流入的入口即吸入口3a,在排水盘14形成有成为该空气流的出口的排出口(未图示)。
[0023]热交换器13进行从吸入口3a吸入的室内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使室内空气成为冷气或热气。热交换器13为翅片管型,具有散热翅片13a、和例如由铜管等构成的传热管13b(参照后述的图3)。另外,在热交换器13中,邻接的传热管13b的端部成为弯曲成发夹状的发夹部13c(参照后述的图3)。
[0024]在以上这样构成的室内单元1中,当送风机11旋转时,从吸入口3a吸入室内空气,被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3成为冷气或热气。而且,成为冷气或热气的空气从排出口向室内排出,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
[0025]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向背面壳体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0026]在热交换器13的左侧面部固定有热交换器固定板20。在将热交换器13固定于背面壳体2时,将热交换器13与热交换器固定板20一起沿箭头方向对背面壳体2插入。而且,通过将螺钉16穿过设置于热交换器固定板20的贯通孔(未图示),紧固于设置于背面壳体2的螺钉孔2a,而将热交换器13固定于背面壳体2。
[0027]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单元的右侧面面板以及左侧面面板的向背
面壳体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0028]右侧面面板4以及左侧面面板5均由树脂成形的板状部件构成。右侧面面板4具有与热交换器13的右侧面部对置的基部4a、和分别从基部4a的上缘、下缘以及前缘向左方向延伸的凸缘部。该凸缘部具有上凸缘4b、下凸缘4c以及前凸缘4d。左侧面面板5具有与热交换器13的左侧面部对置的基部5a、和分别从基部5a的上缘、下缘以及前缘向右方向延伸的凸缘部。该凸缘部具有上凸缘5b、下凸缘5c以及前凸缘5d。
[0029]右侧面面板4通过将设置于右侧面面板4的爪(未图示)卡止于形成在背面壳体2的卡止部(未图示),进一步进行螺钉紧固,来固定于背面壳体2。右侧面面板4由于左侧开放,刚性低,所以仅通过爪固定,背面壳体2的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力矩的支承力弱。因此,为了不因某种冲击而导致爪固定被解除而脱离,将右侧面面板4的下凸缘4c的里侧通过螺钉7紧固于背面壳体2的前面下部来提高支承力。
[0030]对于左侧面面板5也同样,左侧面面板5通过将设置于左侧面面板5的爪(未图示)卡止于形成于背面壳体2的卡止部(未图示),进一步进行螺钉紧固,来固定于背面壳体2。左侧面面板5由于右侧开放,刚性低,所以仅通过爪固定,背面壳体2的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力矩的支承力弱。因此,为了不因某种冲击而导致爪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器固定板,将具有散热翅片和传热管的热交换器的侧面部固定于空调机的壳体面板,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固定板具有:热交换器支承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侧面部对置,并具有供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传热管的发夹部插入的插入孔;和壳体面板固定部,以与所述热交换器支承部分体的方式安装于该热交换器支承部,并且通过被螺钉紧固于所述壳体面板,而将所述热交换器固定于所述壳体面板,所述壳体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田瑞树池田久典新村卓也田冈亮介片山阳辅多多良勇介谷口优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