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079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包括椭球形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心架、中心旋转轴、驱动电机、运动臂模块、升力模块;中心旋转轴的两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其旋转中心线与壳体的长轴重合,中心旋转轴与中心架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升力模块固定在可伸出壳体的运动臂模块上,运动臂模块与中心架可滑动或转动连接;驱动电机固定在中心架上,驱动中心旋转轴旋转以带动壳体滚动。该机器人可以在空中前后、左右、上下飞行、空中悬停、定点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机器人可以执行一些对人体有危险、甚至人工无法完成的任务,如在狭小空间、污染环境、危险环境中执行任务,还具备比人力成本低、耐用度高、无疲倦感等优点。现有的该类机器人大多为四足机器人或履带式机器人,体积庞大,不利于携带,而且转向能力差,适应复杂狭小环境的能力弱。还有一类球形机器人,球形机器人是一种以球形或近似球形为外壳形状的独立运动体,滚动运动是球形机器人的主要移动方式。球形机器人利用球壳作为机器人的行走装置,并将驱动机构和控制部件都包含在球壳内部,具有结构紧凑、运动灵活和在滚动过程中不会翻倒等优点。因此,球形机器人在国防、工业和行星探测等领域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球形机器人其运动时是依靠外壳和地面间的摩擦来提供运动力,因此,相比轮式、履带式机器人,球形机器人的爬坡和越障能力大幅度减弱。如申请号为CN102020000371181的专利申请给出了一种球形机器人,解决了现有的球形机器人防护能力差、通过性差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椭球形的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中心架(2)、中心旋转轴(3)、驱动电机(4)、运动臂模块(5)、升力模块(6);所述中心旋转轴(3)的两端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其旋转中心线与所述壳体(1)的长轴重合,所述中心旋转轴(3)与所述中心架(2)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升力模块(6)固定在可伸出所述壳体(1)的所述运动臂模块(5)上,所述运动臂模块(5)与所述中心架(2)可滑动或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在所述中心架(2)上,驱动所述中心旋转轴(3)旋转以带动所述壳体(1)滚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中心环(11)、圆环(12)和半球(13);所述壳体(1)以所述中心环(11)为对称中心,其两侧沿长轴方向分别对称连接所述圆环(12),对称分布的所述圆环(12)另一侧各与带有切面的所述半球(13)相连;所述半球(13)的切面与所述壳体(1)的短轴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称分布半球(13)的所述切面开设有活动的侧窗板(131),所述侧窗板(131)通过窗板弹簧(132)和旋转轴(133)与所述半球(13)连接,使得所述侧窗板(131)受力时能够向外打开,不受力时在所述窗板弹簧(132)的作用下收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臂模块(5)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中心旋转轴(3)平行,包括位于所述中心架(2)底面的第一运动臂(51)和第二运动臂(52);所述第一运动臂(51)和所述第二运动臂(52)平行并排设置,沿相反方向运动,推开两侧的所述侧窗板(131)伸出所述壳体(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长轴所在的圆周上对称开设有两组窗板组(14),所述窗板组(14)在受力时向外打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臂模块(5)的旋转轴与所述中心旋转轴(3)垂直,包括位于所述中心架(2)底面的第一运动臂(51)、第二运动臂(52)、第三运动臂(53)和第四运动臂(54);所述第一运动臂(51)与所述第二运动臂(52)叠加设置,其旋转轴心相对;同时与所述叠加设置的所述第三运动臂(53)和第四运动臂(54)并排设置;所述第三运动臂(53)和所述第四运动臂(54)的旋转轴心相对;所述第一运动臂(51)与所述第二运动臂(52)绕各自旋转轴向所述壳体(1)外旋转,推开所述窗板组(14);所述第三运动臂(53)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越裴信彪乔正任丰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