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浓缩、压滤和电渗透一体式脱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16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泥浓缩、压滤和电渗透一体式脱水机,其包括污泥浓缩装置和电渗透脱水装置、及抽真空脱水装置,其中抽真空脱水装置包括形成压泥通道的上小车和下小车,压泥通道的高度自进料端部向出料端部逐渐变窄;且压泥通道的进料端部与污泥浓缩装置的出口连通、出料端部与电渗透脱水装置的污泥挤压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污泥依次经过浓缩、抽真空式压滤、电渗透式压滤,使得排出污泥的含固率40~50%;另一方面抽真空不会造成挤压动力损耗,而且抽真空难度小,同时,污泥在上、下小车所形成压泥通道的逐步压滤下,所需动力小,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浓缩、压滤和电渗透一体式脱水机


[0001]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浓缩、压滤和电渗透一体式脱水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伴随产生的污泥数量快速增加。根据有关材料,2010年我国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达到3亿吨。由于污泥在脱水必须进行生化、絮凝处理,且脱水后污泥含有大量的细胞水和附着水,目前,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厂现有的设备与技术只能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80%左右,如要达到焚烧的要求,污泥的含水率低于50%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因此我国几乎所有污水处理厂往往只能将污泥以填埋和堆放为主,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0003]而在本领域中,污泥处理设备通常包括独立设置的污泥浓缩装置和脱水机,进行污泥处理时,先利用污泥浓缩装置对较稀的污泥进行浓缩,浓缩后水含量降低的污泥再进入脱水机脱水。
[0004]如本申请人2019年08月14日提交的专利号为ZL201921321313.1,专利名称为立式污泥脱水装置(脱水机),其包括机架、挤压滚筒、驱动机构,其中挤压滚筒与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口之间形成挤压区域,该挤压区域具有污泥出口,立式污泥脱水装置还包括对从挤压区域的污泥出口排出的污泥进行再挤压的再挤压单元,该再挤压单元包括贴近挤压滚筒外壁且与挤压滚筒外壁之间形成弧形挤压通道的挤压板、设置在机架上与挤压板构成闭合仓的仓板,其中挤压板为具有滤水网孔的板,立式污泥脱水装置还包括用于使闭合仓内形成真空的抽真空机构。
[0005]虽然,采用上述的立式污泥脱水装置,在挤压与抽真空所产生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实现污泥的脱水,并且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然而,申请人在使用中进一步发现,针对挤压滚筒而言,存在以下不足:
[0006]1)、由于挤压区域的长度有限,这样一来所需要提供的挤压力较大,对设备要求较高;
[0007]2)、在挤压过程中水自挤压面两侧出水,尤其是挤压板挤压后,水会流入闭合仓,然后由抽真空机构抽出,这样一来,由于闭合仓需要随着挤压滚筒同步运动,因此,会存在动力损耗,而且抽真空的难度也大,致使成本较高;
[0008]3)、经过上述的浓缩和抽真空压滤,最终出泥的含固率在25~30%,而且挤压所需要的动力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污泥浓缩、压滤和电渗透一体式脱水机。
[0010]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污泥浓缩、压滤和电渗透一体式脱水机,其包括污泥浓缩装置和电渗透脱水
装置、及抽真空脱水装置,其中抽真空脱水装置包括上小车和下小车,上小车包括上车架、传输辊、环形滤布带、自环形滤布带下层的内侧撑平环形滤布带的下层滤水腔、以及与滤水腔相连通的抽真空机构;下小车包括下车架、环形传输链、及压泥部件,压泥部件有多个,且绕着环形传输链周向分布,其中位于环形传输链上层和下层的多个压泥部件之间相互抵触并齐平的拼接形成开口朝上和朝下的上车道和下车道,且上车道和下车道上分别形成有滤水孔;环形滤布带的下层将下方所对应的上车道的开口闭合且与上车道形成压泥通道,压泥通道的高度自进料端部向出料端部逐渐变窄;且压泥通道的进料端部与污泥浓缩装置的出口连通、出料端部与电渗透脱水装置的污泥挤压通道。
[0012]优选地,污泥浓缩装置包括具有进泥口和出泥口的浓缩箱、刮泥板组、出泥机构,下车道在压泥通道进料端部形成有接引段,出泥口和出泥机构位于接引段的上方,且出泥机构的出料端部伸入压泥通道的进料端部内。
[0013]具体的,出泥口的底面贴合在上车道的表面,这样避免自出泥口排出的泥会自出泥口和上车道之间外泄。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上车架的两端部分别能够相独立且相对下车架上下活动调节设置,上车架的两端部还分别设有用于计量压泥通道厚度的进泥计量标尺和出泥计量标尺。在此,通过进出端部的高度调节,实现进出泥量的控制,进而达到预期的脱水率。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滤水网孔板包括沿着环形滤布带的下层直线延伸且全面贴合在环形滤布带下层内侧面的第一滤水板本体、位于第一滤水板本体上方且内部形成有空腔的第二滤水板本体,其中抽真空机构与空腔连通,工作时,空腔呈负压状态,压滤后的水自第一滤水板本体进入空腔。一方面确保滤水网孔板自身的强度,避免发生挤压变形;另一方面也便于压滤后渗入空腔内水的收集。
[0016]优选地,在空腔内设有隔腔支撑板,多个分腔相连通,滤水网孔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滤水板本体和第二滤水板本体之间的第三滤水板本体,其中第三滤水板本体的滤水率大于第一滤水板本体的滤水率。在不影响滤水抽出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滤水网孔板的强度,以提高污泥脱水效果。
[0017]进一步的,第二滤水板本体包括与第一滤水板本体平行设置的顶板、自顶板两端部向下延伸且形成截面为梯形的腰板,其中腰板的下端部固定在第三滤水板本体上。这样一来,不仅自身强度增强,同时也便于传输辊的安装。
[0018]具体的,顶板和腰板、及第三滤水板本体构成的腔体截面为等腰梯形,滤水网孔板还包括形成在等腰梯形底边两端的延伸接头,其中延伸接头上形成有与对应端部传输辊配合的弧形面,且延伸接头底面与第一滤水板本体底面齐平并支撑在环形滤布带下层的内侧。这样一来,滤水网孔板通过两端的延伸接头对接,将位于两端传输辊的底部之间相连接,以确保环形滤布带下层的平整度。
[0019]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抽真空机构包括设置在滤水网孔板顶部的抽真空腔、用于将抽真空腔顶部的一侧与滤水腔相连通的吸气管路、与抽真空腔底部的一侧与收集水箱相连通的出气管路、以及负压动力源,其中在负压动力源所提供的负压下,将气和水抽入收集水箱,且水和气在自重下自动分离。也就是说,抽真空的实施和污泥所需要提供的挤压力之间完全不干涉,因此,抽真空不会造成挤压动力损耗,而且也也
十分方便抽真空的实施。
[0020]优选地,抽真空腔沿着环形滤布带宽度方向延伸,且抽真空腔靠近环形滤布带出料端部设置,吸气管路有多支,且分别将环形滤布带靠近出料端部所在的滤水腔与抽真空腔相连通设置。
[0021]同时,为了确保强度,本例中,在滤水网孔板的进料端部对应设有与抽真空腔外形相同的加强部件和定位部件。
[0022]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传输辊对应设置在上车架的两端,环形滤布带套设在传输辊上,滤水腔由滤水网孔板构成且位于环形滤布带内,滤水网孔板自环形滤布带下层的内侧撑平所述环形滤布带的下层,且滤水网孔板的底部与两端所述传输辊的底部齐平设置。在此,滤水腔不能用于压滤后水的收集,同时起到环形滤布带的定型作用。
[0023]优选地,环形滤布带的上层和下层平行设置,传输辊包括主传输辊和辅助传输辊,其中主传输辊位于环形滤布带的出料端部,辅助传输辊有两根且上下分布在环形滤布带的进料端部。在三根传输辊的布局下,方便环形滤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浓缩、压滤和电渗透一体式脱水机,其包括污泥浓缩装置和电渗透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机还包括抽真空脱水装置,其中所述的抽真空脱水装置包括上小车和下小车,所述上小车包括上车架、传输辊、环形滤布带、自所述环形滤布带下层的内侧撑平所述环形滤布带的滤水腔、以及与所述滤水腔相连通的抽真空机构,所述滤水腔由滤水网孔板构成且位于所述环形滤布带内;所述下小车包括下车架、环形传输链、及压泥部件,所述压泥部件有多个,且绕着所述环形传输链周向分布,其中位于所述环形传输链上层和下层的多个所述压泥部件之间相互抵触并齐平的拼接形成开口朝上和朝下的上车道和下车道,且所述上车道和下车道上分别形成有滤水孔;所述环形滤布带的下层将下方所对应的所述上车道的开口闭合且与所述上车道形成压泥通道,所述压泥通道的高度自进料端部向出料端部逐渐变窄;且所述压泥通道的进料端部与所述污泥浓缩装置的出口连通、出料端部与所述电渗透脱水装置的污泥挤压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压滤和电渗透一体式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浓缩装置包括具有进泥口和出泥口的浓缩箱、刮泥板组、出泥机构,所述下车道在所述的压泥通道进料端部形成有接引段,所述出泥口和所述出泥机构位于所述接引段的上方,且所述的出泥机构的出料端部伸入所述压泥通道的进料端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压滤和电渗透一体式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架的两端部分别能够相独立且相对所述下车架上下活动调节设置,所述上车架的两端部还分别设有用于计量所述压泥通道厚度的进泥计量标尺和出泥计量标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压滤和电渗透一体式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网孔板包括沿着所述环形滤布带的下层直线延伸且全面贴合在所述环形滤布带下层内侧面的第一滤水板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滤水板本体上方且内部形成有空腔的第二滤水板本体,其中所述抽真空机构与所述空腔连通,工作时,所述空腔呈负压状态,压滤后的水自所述第一滤水板本体进入所述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浓缩、压滤和电渗透一体式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腔内设有隔腔支撑板,多个分腔相连通,所述滤水网孔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滤水板本体和所述第二滤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方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力尔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