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692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电机控制系统,包括MCU控制器、电机、传感器模块、通讯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电机相连接用于驱动并调控所述电机;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MCU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传递信号;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MCU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给所述MCU控制器传递不同的传感器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MCU控制器与通讯模块通讯连接,可通过通讯模块向MCU控制器传递所需控制信号实现对电机运转的智能控制,通过将远程控制模块与通讯模块进行通讯连接实现通过MCU控制器和通讯模块对电机的远程控制,避免了必须现场操作控制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机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电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电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科技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了,各种智能化电器、智能家居产品走进了普通人们的家庭生活中。而各类电器的运行离不开大大小小的电机驱动,因此对于电器的智能控制即为对电机的控制,因此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得到很大的进步。
[0003]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1621009418.X,公开日为2017年4月5日的专利公开的一种电动执行机构的调速控制装置,MCU控制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二驱动隔离器与旋钮控制模块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的控制端通过模拟信号隔离器与阀位控制电流单元双向连接,第一驱动隔离器与电机驱动模块之间设有安全栅,电机驱动模块的信号控制端与电机调速模块连接,通讯模块通过信号总线与抗电磁干扰模块连接,MCU控制模块的数据端口与存储模块连接。
[0004]本技术对现有的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进行远程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电机控制系统,包括MCU控制器、电机、传感器模块、通讯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
[0006]所述MCU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电机相连接用于驱动并调控所述电机;
[0007]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MCU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传递信号;
[0008]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MCU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远程控制模块用于远程控制所述电机的运转以及显示所述电机的工作信息;
[0009]所述传感器模块(60)与所述MCU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传递所测量的信号至所述MCU控制器自动调整所述电机的工作状态。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MCU控制器的通讯连接为直连,所述直连包括总线连接和非总线连接。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远程控制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的通讯连接包括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所述有线连接包括ADSL有线宽带连接或RS485总线连接或RS232总线连接或CAN总线连接;所述无线连接包括移动通信、红外遥控、315MHz信号、433MHz信号、Sub 1GHz信号、2.4GHz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ZIGBEE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对和第二控制开关对,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对和第二控制开关对分别用于控制不同的电机绕组通电,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对包括第一开关Q1和第二开关Q4,所述第一开关Q1和所述第二开关Q4均具有第一极1、第二极2和第三极3;
[0013]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三极3和所述第二开关Q4的第二极2分别与被控绕组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一极1和所述第二开关Q4的第一极1分别与所述MCU控制器的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一极1通过电阻与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三极3相连接。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机的工作信息实时反馈至所述MCU控制器和所述远程控制模块,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一采集电路R8、第二采集电路R9、延时电路R10和电容C2,所述第一采集电路R8和所述第二采集电路R9均与所述MCU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Q4的第三极3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采集电路R8和延时电路R10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对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采集电路R9和延时电路R10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缓冲电路,所述缓冲电路用于提高所述MCU控制器的驱动能力,所述缓冲电路包括缓冲器U1,所述缓冲器U1一端与所述MCU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缓冲器U1的若干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开关Q1的第一极1和所述第二开关Q4的第一极1相连接。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若干预驱动电路,所述缓冲器U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预驱动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Q1和/或第二开关Q4各自的第一极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Q1和/或第二开关Q4的导通或截止。
[0017]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MCU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甲醛传感器、甲烷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3轴加速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液体流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TVOC传感器或PM2.5传感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0018]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与所述MCU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功能模块用于驱动功能器件蜂鸣器、扬声器、LED灯、继电器或消杀喷雾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9]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人机界面,所述人机界面与所述MCU控制器通过总线或非总线连接,所述人机界面中设有显示部件和控制操作部件,所述显示部件用于显示所述电机的工作信息。
[0020]基于上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电机控制系统,通过MCU控制器向驱动电路输出信号以控制电机的运转方式,通过将MCU控制器与通讯模块通讯连接,可通过通讯模块向MCU控制器传递所需控制信号实现对电机运转的智能控制,通过将远程控制模块与通讯模块进行通讯连接实现通过MCU控制器和通讯模块对电机的远程控制,避免了必须现场操作控制的问题。
[002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有益效果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下面描述中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若无特别指明,皆是图示中组件绘示的方向为基准。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电机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施例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施例缓冲器及预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施例第一传感器通讯电路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施例MCU示意图;
[0028]图6为本实施例第二传感器通讯电路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 MCU控制器
ꢀꢀꢀꢀꢀꢀꢀꢀꢀ
20电机
ꢀꢀꢀꢀꢀꢀꢀꢀꢀꢀꢀꢀꢀꢀ
30通讯模块
[0031]40远程控制模块
ꢀꢀꢀꢀꢀꢀꢀ
50驱动电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CU控制器(10)、电机(20)、传感器模块(60)、通讯模块(30)和远程控制模块(40);所述MCU控制器(10)通过驱动电路(50)与所述电机(20)相连接用于驱动并调控所述电机(20);所述通讯模块(30)与所述MCU控制器(10)通讯连接用于传递信号;所述远程控制模块(40)通过所述通讯模块(30)与所述MCU控制器(10)通讯连接,所述远程控制模块(40)用于远程控制所述电机(20)的运转以及显示所述电机(20)的工作信息;所述传感器模块(60)与所述MCU控制器(10)通讯连接用于传递所测量的信号至所述MCU控制器(10)以自动调整所述电机(20)的工作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30)与所述MCU控制器(10)的通讯连接为直连,所述直连包括总线连接和非总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控制模块(40)与所述通讯模块(30)的通讯连接包括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所述有线连接包括ADSL有线宽带连接或RS485总线连接或RS232总线连接或CAN总线连接;所述无线连接包括移动通信、红外遥控、315MHz信号、433MHz信号、Sub 1GHz信号、2.4GHz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ZIGBEE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50)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对(501)和第二控制开关对(502),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对(501)和第二控制开关对(502)分别用于控制不同的电机绕组通电,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对(501)包括第一开关Q1和第二开关Q4,所述第一开关Q1和所述第二开关Q4均具有第一极1、第二极2和第三极3;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三极3和所述第二开关Q4的第二极2分别与被控绕组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一极1和所述第二开关Q4的第一极1分别与所述MCU控制器(10)的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一极1通过电阻与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三极3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50)还包括反馈电路(51),所述反馈电路(51)用于将所述电机(20)的工作信息实时反馈至所述MCU控制器(1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智超李邦能方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芯达茂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