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641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总成,包括:变速器主箱壳体,其前端设有油泵总成;变速器副箱壳体,设置在变速器主箱壳体的后端,变速器副箱壳体的后端设有储油腔,储油腔设有连通至输出轴轴承的出油孔;和润滑油管,贯穿变速器主箱壳体和变速器副箱壳体,润滑油管的进油端设置在油泵总成的一侧,润滑油管的出油端连接至储油腔。油泵总成产生的润滑油液通过润滑油管进入储油腔,再通过出油孔到达输出轴轴承,从而润滑输出轴轴承,且储油腔进行储油,能够提供持续性的供油,延长了润滑时间。延长了润滑时间。延长了润滑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器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整车上已经应用的成熟的辅助制动系统主要有四种: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电涡流缓速器和液力缓速器;现在重型卡车主要匹配液力缓速器,且采用并联型式。
[0003]现有技术中,由于变速器的长度增加,下坡时的润滑油量不能满足副箱输出轴轴承润滑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总成,以解决副箱输出轴轴承不能得到润滑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变速器总成,包括:
[0007]变速器主箱壳体,所述变速器主箱壳体的前端设有油泵总成;
[0008]变速器副箱壳体,设置在所述变速器主箱壳体的后端,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的后端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设有连通至输出轴轴承的出油孔;
[0009]润滑油管,贯穿所述变速器主箱壳体和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所述润滑油管的进油端设置在所述油泵总成的一侧,所述润滑油管的出油端连接至所述储油腔。
[0010]作为优选,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的后端面设有两条环形凸筋和盖体,所述环形凸筋呈包围结构,所述盖体密封设置在所述环形凸筋的表面,所述储油腔设置在所述盖体和所述环形凸筋之间。
[0011]环形凸筋和盖体密封形成储油腔,且环形凸筋属于变速器副箱壳体的一部分,能够保证储油腔不易受到温度影响和外力而变形。
[0012]作为优选,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的后端面在所述环形凸筋中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
[0013]所述润滑油管的出油端沿出油方向朝向所述进油孔。
[0014]润滑油管的出油端喷油并进入进油孔,之后从出油孔出油。
[0015]作为优选,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还设有输出轴轴承孔,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在所述输出轴轴承孔的边缘设有环形凸肋,所述环形凸肋的内部设有一条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出油孔和所述输出轴轴承孔。
[0016]环形凸肋提高了输出轴轴承孔边缘的力学强度,在环形凸肋的内部设置出油通道,能够将润滑油从出油孔导入到输出轴轴承上。
[0017]作为优选,所述出油通道沿直线方向延伸。
[0018]出油通道沿直线方向延伸能够使润滑油快速到达输出轴轴承上。
[0019]作为优选,所述变速器主箱壳体包括主箱前壳体和主箱后壳体,所述变速器副箱
壳体包括副箱前壳体和副箱后壳体,所述主箱前壳体、所述主箱后壳体、所述副箱前壳体和所述副箱后壳体依次连接,所述储油腔设置在所述副箱后壳体上。
[0020]变速器主箱壳体和变速器副箱壳体均为分体式结构,便于拆卸。
[0021]作为优选,所述副箱前壳体设有中间轴轴承孔,所述中间轴轴承孔内设有中间轴轴承,所述副箱前壳体在所述中间轴轴承孔前装配有用于限制所述中间轴轴承活动的轴承端盖;
[0022]所述中间轴轴承孔朝向所述轴承端盖的一端环设有台阶槽,所述台阶槽内设有垫片。
[0023]轴承端盖限制中间轴轴承,垫片设置在台阶槽中,拆卸轴承时垫片不会脱落,提高了装配效率。
[0024]作为优选,所述润滑油管的表面设有硫化丁晴橡胶层。
[0025]润滑油管的表面设有硫化丁晴橡胶层能够减少撞击噪音。
[0026]作为优选,所述润滑油管由多个分管结构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分管结构可拆卸连接。
[0027]多个分管结构依次连接组成润滑油管使得任一个分管结构损坏时可被单独更换,进而降低了维修成本。
[0028]作为优选,各所述分管结构中的两端均设有橡胶环。
[0029]分管结构设置橡胶环,既可实现相邻两个分管结构密封连接也可降低振动噪音。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油泵总成产生的润滑油液通过润滑油管进入储油腔,再通过出油孔到达输出轴轴承,从而润滑输出轴轴承,且储油腔进行储油,能够提供持续性的供油,延长了润滑时间。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变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图1所示的变速器总成的部分放大图;
[003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变速器总成的副箱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变速器总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9]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总成,如图1所示,变速器总成包括变速器主箱壳体1、变速器副箱壳体2和润滑油管3,变速器主箱壳体1的前端内部设有油泵总成100,变速器副箱壳体2设置在变速器主箱壳体1的后端,变速器副箱壳体2内装配有输出轴轴承,润滑油管3将油泵总成100的润滑油导入输出轴轴承。
[0040]进一步,变速器副箱壳体2的后端形成储油腔,润滑油管3先将润滑油导入储油腔,储油腔将润滑油继续导通至输出轴轴承。
[0041]如图2和图3所示,变速器副箱壳体2的后端面设有环形凸筋211和盖体212,环形凸筋211呈包围结构,盖体212密封设置在环形凸筋211的表面,储油腔设置在盖体212和环形凸筋211之间。可以理解为,环形凸筋211属于变速器副箱壳体2的一部分,环形凸筋211限定了储油腔的周向边缘,能够保证储油腔不易受到温度影响和外力而变形。
[0042]进一步,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器主箱壳体(1),所述变速器主箱壳体(1)的前端设有油泵总成(100);变速器副箱壳体(2),设置在所述变速器主箱壳体(1)的后端,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2)的后端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设有连通至输出轴轴承的出油孔(214);润滑油管(3),贯穿所述变速器主箱壳体(1)和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2),所述润滑油管(3)的进油端设置在所述油泵总成(100)的一侧,所述润滑油管(3)的出油端连接至所述储油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2)的后端面设有环形凸筋(211)和盖体(212),所述环形凸筋(211)呈包围结构,所述盖体(212)密封设置在所述环形凸筋(211)的表面,所述储油腔设置在所述盖体(212)和两条所述环形凸筋(2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2)的后端面在所述环形凸筋(211)中设有进油孔(213)和出油孔(214);所述润滑油管(3)的出油端沿出油方向朝向所述进油孔(21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2)还设有输出轴轴承孔(215),所述变速器副箱壳体(2)在所述输出轴轴承孔(215)的边缘设有环形凸肋(216),所述环形凸肋(216)的内部设有一条出油通道(217),所述出油通道(2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群张允学吴仕赋张晓丽郭守山赫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