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98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水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防水监控器和全密封免维护充油推进器,机器人主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板身正面与背部的中央均开设有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插口圆孔与环形连接块之间的结构设计,同时通过固定块与转杆以及十字形连接板之间的结构设计,能使螺旋桨旋转时可以带动十字形连接板一起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的十字形连接板可以将进入到防护环内的水藻和垃圾缠绕住,防止其直接缠绕在螺旋桨上,同时该设计还能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清理,从而使该水下机器人,达到了能有效防止藻类或垃圾被搅进螺旋桨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而无人遥控潜水器主要有:有缆遥控潜水器和无缆遥控潜水器两种,其中有缆遥控潜水器又分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结构物上爬行式三种。
[0003]目前,水下机器人在水中进行上浮或下潜时都需要螺旋桨进行控制,而螺旋桨旋转时容易将水中条状形藻类或垃圾搅进螺旋桨内,从而使螺旋桨的的旋转受到影响,使水下机器人的运行出现问题,现专利技术一种水下机器人,能有效防止藻类被搅进螺旋桨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具备能有效防止藻类被搅进螺旋桨内等优点,解决了目前,水下机器人在水中进行上浮或下潜时都需要螺旋桨进行控制,而螺旋桨旋转时容易将水中条状形藻类或垃圾搅进螺旋桨内,从而使螺旋桨的的旋转受到影响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防水监控器和全密封免维护充油推进器,机器人主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板身正面与背部的中央均开设有圆孔,圆孔内腔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防护环,防护环内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形连接板,十字形连接板板身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防水电机,防水电机底部的输出轴贯穿于十字形连接板板身的中央且其底部传动连接有螺旋桨,十字形连接板板身的顶部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扇形开口,扇形开口远离防水电机一侧的顶部绕四分之一圆开设有第一插接圆孔,第一插接圆孔顶部活动连接有扇形连接块,防水监控器位于机器人主体顶部的中央,机器人主体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全密封免维护充油推进器位于机器人主体中央左右两侧的正面与背部,固定架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外接设备连接板。
[0006]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中机器人主体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固定板,辅助固定板正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水下照明灯,该设计有益于方便工作人员对水下的环境进行观测。
[0007]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中防护环环身的底部圆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插口圆孔,第二插口圆孔的底部活动插接有环形连接块,环形连接块与扇形连接块的开口内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该设计有益于使环形连接块与扇形连接块具有防垃圾和水藻的作用。
[0008]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中环形连接块块身内腔过滤网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顶部的中央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的顶部绕圆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该设计有益于转动杆可以被转动的螺旋桨带动进行旋转。
[0009]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中扇形开口远离防水电机一侧口身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小型凸块,扇形连接块块身底部和环形连接块的顶部远离防水电机的一侧分别绕扇形和圆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插接柱,该插接柱分别位于第二插口圆孔与第一插接圆孔内,该设计有益于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扇形连接块和环形连接块。
[0010]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中转动杆位于螺旋桨的底部且转动杆的杆身上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开设有细小的齿槽,该设计有益于转动杆位转动时能有效的将水藻或垃圾搅住。
[0011]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中外接设备连接板板身的底部沿水平横向与纵向等距离开设有螺纹孔,固定架底部中央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接固定器,该设计有益于方便工作人员将声呐探测器等辅助装置固定在该无人机的底部。
[0012]外接固定器包括连接柱,连接柱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柱,旋转柱柱身底部的中央贯通连接有转轴,转轴轴身的正面与背部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固定环,卡接固定环环身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空心块,空心块内腔的中央开设有螺纹连接孔,该螺纹连接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柱,该设计有益于方便工作人员将机械臂等圆柱形外接设备固定在该无人机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十字形连接板上开设的扇形开口以及第一插接圆柱与扇形连接块之间的结构设计,能方便工作人员将带有过滤网的扇形连接块固定在扇形开口的口身上,从而使螺旋桨旋转被防水电机带动旋转时顶部的垃圾和水藻不会进入到防护环内,再通过第二插口圆孔与环形连接块之间的结构设计,能使方便工作人员将带动有过滤网的环形连接块固定在防护环的底部,同时通过固定块与转杆以及十字形连接板之间的结构设计,能使螺旋桨旋转时可以带动十字形连接板一起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的十字形连接板可以将进入到防护环内的水藻和垃圾缠绕住,防止其直接缠绕在螺旋桨上,同时该设计还能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清理,从而使该水下机器人,达到了能有效防止藻类或垃圾被搅进螺旋桨内。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俯视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防护环俯视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防护环仰视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防护环仰视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扇形连接块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防护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外接固定器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机器人主体;2、连接板;3、固定架;4、辅助固定板;5、防水监控器;6、全密封免维护充油推进器;7、水下照明灯;8、圆孔;9、防护环;10、防水电机;11、第一插接圆孔;
12、扇形开口;13、十字形连接板;14、螺旋桨;15、第二插口圆孔;16、环形连接块;17、转动杆;18、扇形连接块;19、小型凸块;20、固定块;21、转杆;22、外接固定器;221、连接柱;222、旋转柱;223、转轴;224、卡接固定环;225、空心块;226、螺纹柱;23、外接设备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6]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防水监控器(5)和全密封免维护充油推进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板身正面与背部的中央均开设有圆孔(8),所述圆孔(8)内腔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防护环(9),所述防护环(9)内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形连接板(13),所述十字形连接板(13)板身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防水电机(10),所述防水电机(10)底部的输出轴贯穿于十字形连接板(13)板身的中央且其底部传动连接有螺旋桨(14),所述十字形连接板(13)板身的顶部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扇形开口(12),所述扇形开口(12)远离防水电机(10)一侧的顶部绕四分之一圆开设有第一插接圆孔(11),所述第一插接圆孔(11)顶部活动连接有扇形连接块(18),所述防水监控器(5)位于机器人主体(1)顶部的中央,所述机器人主体(1)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所述全密封免维护充油推进器(6)位于机器人主体(1)中央左右两侧的正面与背部,所述固定架(3)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外接设备连接板(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固定板(4),所述辅助固定板(4)正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水下照明灯(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环(9)环身的底部圆周等距离开设有第二插口圆孔(15),所述第二插口圆孔(15)的底部活动插接有环形连接块(16),所述环形连接块(16)与扇形连接块(18)的开口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顿帅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宏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