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沉淀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249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沉淀釜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沉淀釜,包括沉淀釜主体,所述沉淀釜主体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沉淀釜主体与顶盖的右侧之间通过合页的固定连接,所述顶盖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料管,所述顶盖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把手,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沉淀腔、固液分离腔以及分离集液腔,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基面贴近沉淀腔的一侧嵌入安装有观察窗,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右侧贯通沉淀腔的内部设有取液管道,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沉淀固液分离后的悬浮抽取分离液使用,同时便于二次固液分离处理收集分离液和自动化输料排渣使用,避免原料的浪费高效固液分离使用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沉淀釜


[0001]本技术涉及沉淀釜
,具体为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沉淀釜。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是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不溶于反应物所在溶液的物质,沉淀反应中需使用到沉淀釜,同时需对沉淀物进行固液分离操作。
[0003]现有的沉淀釜,不便于沉淀固液分离后的悬浮抽取分离液使用,同时不便于二次固液分离处理收集分离液和自动化输料排渣使用,造成原料的浪费无法高效固液分离使用。
[0004]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沉淀釜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沉淀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沉淀釜,包括沉淀釜主体,所述沉淀釜主体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沉淀釜主体与顶盖的右侧之间通过合页的固定连接,所述顶盖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料管,所述顶盖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把手,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沉淀腔、固液分离腔以及分离集液腔,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基面贴近沉淀腔的一侧嵌入安装有观察窗,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右侧贯通沉淀腔的内部设有取液管道,所述取液管道的一侧延伸至沉淀腔的内部设有悬浮吸液器,所述沉淀腔的底端与固液分离腔的顶端之间设有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的外围套设安装有第一电控阀,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左侧贯通固液分离腔的内部安装有加长腔体,所述加长腔体的顶部设有排渣管,所述加长腔体的内壁左侧安装有轴承座,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右侧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左侧输出端与轴承座的右侧内部之间安装有输料螺杆,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基面右侧嵌入安装有控制器面板,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基面嵌入并位于固液分离腔的底端与分离集液腔的顶端之间设有固液分离过滤器,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底部中心处并贯通分离集液腔的内部安装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外围套设安装有第二电控阀,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固定安装有支撑底柱。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悬浮吸液器包括浮板、浮球以及吸液管,其中浮板的顶部四个拐角处固定安装有浮球,所述吸液管的一端贯穿浮板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吸液口,且所述吸液管的另一端贯通取液管道的内部连接外部抽液机构。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加长腔体的右侧与沉淀釜主体的左侧电焊连接,且所述加长腔体的内部与固液分离腔的内部贯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固液分离过滤器包括滤芯板、插装卡条以及抽拉封板,其中滤芯板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过滤网,滤芯板的内部设有过滤芯,所述滤芯板的
两侧设有插装卡条,且所述沉淀釜主体的内部并位于固液分离腔与分离集液腔之间的内壁两侧设有匹配插装卡条安装的插装凹槽。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滤芯板的基面固定连接有抽拉封板,其抽拉封板的基面安装有抽拉手柄。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器面板的基面上设有显示屏和若干控制按钮,且所述控制器面板与第一电控阀、电机以及第二电控阀之间电性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沉淀釜主体的由取液管道延伸至沉淀腔内部安装的悬浮吸液器,便于通过吸液管的一端连接于外部抽液机构,并通过观察窗观察浮板与浮球带动吸液管的吸液口对沉淀固液分离后的悬浮液依靠悬浮于液面依次向下进行抽取分离液,观察直至固体沉淀物上层停止抽液,并通过第一电控阀开启连通固液分离腔,将沉淀抽取分离液后含少量液体的固体沉淀物通入固液分离腔内部,并通过固液分离过滤器的滤芯板对其进行二次固液分离处理,并通过分离集液腔进行收集分离液避免浪费高效固液分离使用,同时通过电机驱动输料螺杆旋转将固体沉淀物向排渣管输出使用,结构简单且便于沉淀固液分离后的悬浮抽取分离液使用,同时便于二次固液分离处理收集分离液和自动化输料排渣使用,避免原料的浪费高效固液分离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固液分离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沉淀釜主体;101、沉淀腔;102、固液分离腔;103、分离集液腔;2、合页;3、顶盖;301、把手;302、进料管;4、观察窗;5、取液管道;6、悬浮吸液器;601、浮板;602、浮球;603、吸液管;7、连通管道;8、第一电控阀;9、加长腔体;10、排渣管;11、轴承座;12、安装座;13、电机;14、输料螺杆;15、固液分离过滤器;151、滤芯板;152、插装卡条;153、抽拉封板;16、控制器面板;17、下料管;18、第二电控阀;19、支撑底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沉淀釜,包括沉淀釜主体1,其特征在于:沉淀釜主体1的顶部设有顶盖3,沉淀釜主体1与顶盖3的右侧之间通过合页2的固定连接,顶盖3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料管302,顶盖3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把手301,沉淀釜主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沉淀腔101、固液分离腔102以及分离集液腔103,沉淀釜主体1的基面贴近沉淀腔101的一侧嵌入安装有观察窗4,沉淀釜主体1的右侧贯通沉淀腔101的内部设有取液管道5,取液管道5的一侧延伸至沉淀腔101的内部设有悬浮吸液器6,沉淀腔101的底端与固液分离腔102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沉淀釜,包括沉淀釜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釜主体(1)的顶部设有顶盖(3),所述沉淀釜主体(1)与顶盖(3)的右侧之间通过合页(2)的固定连接,所述顶盖(3)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料管(302),所述顶盖(3)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把手(301),所述沉淀釜主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沉淀腔(101)、固液分离腔(102)以及分离集液腔(103),所述沉淀釜主体(1)的基面贴近沉淀腔(101)的一侧嵌入安装有观察窗(4),所述沉淀釜主体(1)的右侧贯通沉淀腔(101)的内部设有取液管道(5),所述取液管道(5)的一侧延伸至沉淀腔(101)的内部设有悬浮吸液器(6),所述沉淀腔(101)的底端与固液分离腔(102)的顶端之间设有连通管道(7),所述连通管道(7)的外围套设安装有第一电控阀(8),所述沉淀釜主体(1)的左侧贯通固液分离腔(102)的内部安装有加长腔体(9),所述加长腔体(9)的顶部设有排渣管(10),所述加长腔体(9)的内壁左侧安装有轴承座(11),所述沉淀釜主体(1)的右侧设有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的顶部安装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左侧输出端与轴承座(11)的右侧内部之间安装有输料螺杆(14),所述沉淀釜主体(1)的基面右侧嵌入安装有控制器面板(16),所述沉淀釜主体(1)的基面嵌入并位于固液分离腔(102)的底端与分离集液腔(103)的顶端之间设有固液分离过滤器(15),所述沉淀釜主体(1)的底部中心处并贯通分离集液腔(103)的内部安装有下料管(17),所述下料管(17)的外围套设安装有第二电控阀(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明桂剑标王俊黄俊程付子超张华马平川袁斌赵世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金海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