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散热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11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辆部件技术领域的高散热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包括进气室本体、导流片和第一导流管,所述进气室本体上端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端设置有端头,所述进气管内壁上设置有所述导流片,所述进气室本体下端中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导流管。进气室拐角处的圆弧结构设计替代传统气室尖锐的拐角,可有效降低气体的流动阻力,提高气体流动效率,加强散热性能;通过设置分流角为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散热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部件
,具体是高散热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

技术介绍

[0002]中冷器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进气室是中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但是现有的中冷器用进气室拐角尖锐,气体流动阻力大,流动效率低,进气室散热性能差,进气室导流片的气流分布均匀性较差,使进气室散热性能不足,而且现有的中冷器用进气室侧壁不具有倾角,气体流动阻力大,使进气室的换热性能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高散热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散热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高散热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包括进气室本体、导流片和第一导流管,所述进气室本体上端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端设置有端头,所述进气管内壁上设置有所述导流片,所述进气室本体下端中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进气室本体与中冷器进气端连接固定,所述进气管处于中冷器外部。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室本体拐角处均为圆弧结构,所述进气管下端与所述进气室本体上端中部焊接,所述进气室本体拐角处的圆弧结构替代了传统气室尖锐的拐角,可有效降低气体的流动阻力,提高气体流动效率,加强散热性能。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片与所述进气管内壁焊接,所述导流片分流角为40
°
,导流角为75
°
,所述导流片长度与进气室整体长度比为1:4,此结构参数下的所述导流片气流分布均匀性好,可有效提高进气室的散热性能。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导流管上端与所述进气室本体下端中部焊接,所述第一导流管下端设置有第二导流管。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导流管成型于所述第一导流管下端,所述端头成型于所述进气管上端,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第二导流管处于中冷器的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所述进气室本体、所述第一导流管以及所述第二导流管侧壁倾角为8
°
,进气室整体侧壁倾角设置为8
°
,可大幅度提升气体流阻性,有效抵消因设有导流片而产生的流动阻力,同时可提高进气室的换热性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进气室拐角处的圆弧结构设计替代传统气室尖锐的拐角,可有
效降低气体的流动阻力,提高气体流动效率,加强散热性能,解决了现有的中冷器用进气室拐角尖锐,气体流动阻力大,流动效率低,进气室散热性能差的问题。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分流角为40
°
,导流角为75
°
,与进气室整体长度比为1:4的导流片,具有极佳的气流分布均匀性,可有效提高进气室的散热性能,解决了现有的中冷器用进气室导流片的气流分布均匀性较差,使进气室散热性能不足的问题;而且进气室侧壁倾角设置为8
°
,可大幅度提升气体流阻性,有效抵消因设有导流片而产生的流动阻力,同时提高了进气室的换热性能,解决了现有的中冷器用进气室侧壁不具有倾角,气体流动阻力大,使进气室的换热性能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
[0018]图中:1、进气室本体;2、进气管;3、端头;4、导流片;5、第一导流管;6、第二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高散热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包括进气室本体1、导流片4和第一导流管5,进气室本体1上端中部设置有进气管2,进气管2上端设置有端头3,进气管2内壁上设置有导流片4,进气室本体1下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导流管5,进气室本体1与中冷器进气端连接固定,进气管2处于中冷器外部。
[0021]其中,进气室本体1拐角处均为圆弧结构,进气管2下端与进气室本体1上端中部焊接,进气室本体1拐角处的圆弧结构替代了传统气室尖锐的拐角,可有效降低气体的流动阻力,提高气体流动效率,加强散热性能;导流片4与进气管2内壁焊接,导流片4分流角为40
°
,导流角为75
°
,导流片4长度与进气室整体长度比为1:4,此结构参数下的导流片4气流分布均匀性好,可有效提高进气室的散热性能。
[0022]第一导流管5上端与进气室本体1下端中部焊接,第一导流管5下端设置有第二导流管6;第二导流管6成型于第一导流管5下端,端头3成型于进气管2上端,第一导流管5与第二导流管6处于中冷器的内部;进气管2、进气室本体1、第一导流管5以及第二导流管6侧壁倾角为8
°
,进气室整体侧壁倾角设置为8
°
,可大幅度提升气体流阻性,有效抵消因设有导流片4而产生的流动阻力,同时可提高进气室的换热性能。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进气室本体1与中冷器进气端连接固定后,第一导流管5和第二导流管6处于中冷器内部,进气管2处于中冷器外部,气流从进气管2进入进气室,然后通过第一导流管5和第二导流管6进入中冷器,进气室本体1拐角处的圆弧结构替代了传统气室尖锐的拐角,可有效降低气体的流动阻力,提高气体流动效率,加强散热性能,导流片4分流角为40
°
,导流角为75
°
,导流片4长度与进气室整体长度比为1:4,气流分布均匀性
好,可有效提高进气室的散热性能,进气室整体侧壁倾角设置为8
°
,可大幅度提升气体流阻性,有效抵消因设有导流片4而产生的流动阻力,同时可提高进气室的换热性能。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散热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包括进气室本体(1)、导流片(4)和第一导流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室本体(1)上端中部设置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上端设置有端头(3),所述进气管(2)内壁上设置有所述导流片(4),所述进气室本体(1)下端中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导流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室本体(1)拐角处均为圆弧结构,所述进气管(2)下端与所述进气室本体(1)上端中部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4)与所述进气管(2)内壁焊接,所述导流片(4)分流角为40
°
,导流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坚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台县宏翔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