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458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所述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电机,所述第一滚筒绕其轴线可转动,待测试薄膜包覆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滚筒绕其轴线可转动,待测试薄膜包覆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滚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滚筒的轴线正交,且包覆在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周面上的待测试薄膜与包覆在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面上的待测试薄膜相接触,所述电机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能够模拟薄膜的使用环境,精准测试薄膜的耐磨损性能,以确定薄膜是否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以确定薄膜是否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以确定薄膜是否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薄膜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薄膜材料厚度较薄,在实际应用时,薄膜材料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其本身的耐磨性。相关技术中,由于不同应用环境下,对薄膜材料的耐磨损性能要求不同,在实际应用之前获悉薄膜材料的耐磨损性能至关重要,但是,相关技术中的薄膜材料耐磨损性能检测没有具体的标准可供参考,且行业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存在测试精度低,检测结果与实际应用结果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该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能够模拟薄膜的使用环境,精准测试薄膜的耐磨损性能,以确定薄膜是否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绕其轴线可转动,待测试薄膜包覆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周面;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绕其轴线可转动,待测试薄膜包覆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滚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滚筒的轴线正交,且包覆在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周面上的待测试薄膜与包覆在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面上的待测试薄膜相接触;电机,所述电机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转动。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通过设置可转动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且第一滚筒的轴线和第二滚筒的轴线正交,包覆在第一滚筒外周面的待测试薄膜和包覆在第二滚筒外周面的待测试薄膜相接触,可以利用电机控制第一滚筒和/或第二滚筒转动,以模拟待测试薄膜的实际应用环境,精准测试薄膜的耐磨损性能,以确定薄膜是否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滚筒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可转动地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一滚动齿轮和第二滚动齿轮,所述第一滚动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一滚筒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滚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滚动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二滚筒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滚动齿轮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滚动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滚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滚动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滚动齿轮转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相同。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动齿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滚动齿轮分别连接在第一滚筒的两端,所述第二滚动齿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滚动齿轮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滚筒的两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在所述第一滚筒的轴向上相对且间隔开的两个第一枢轴,两个所述第一滚动齿轮对应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枢轴上,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在所述第二滚筒的轴向上相对且间隔开的两个第二枢轴,两个所述第二滚动齿轮对应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枢轴上。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还包括万能机,所述万能机具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适于控制所述第一固定架移动,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适于控制所述第二固定架移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适于控制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相对靠近或远离。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筒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二滚筒的截面积相等。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
[0016]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1;
[0017]第一滚筒10;第一滚动齿轮101;第二滚筒20;第二滚动齿轮201;
[0018]第一固定架30;第一枢轴301;第二固定架40;第二枢轴40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1包括第一滚筒10、第二滚筒20和电机(未示出)。
[0021]如图1所示,第一滚筒10绕其轴线(图1中所示的“a

b”)可转动,待测试薄膜(未示出)包覆第一滚筒10的外周面,第二滚筒20绕其轴线可转动,待测试薄膜包覆第二滚筒20的外周面,第二滚筒20的轴线与第一滚筒10的轴线正交,且包覆在第一滚筒10的外周面上的待测试薄膜与包覆在第二滚筒20的外周面上的待测试薄膜相接触。
[0022]换言之,包覆在第一滚筒10的外周面上的待测试薄膜与包覆在第二滚筒20的外周面上的待测试薄膜存在点接触,且该接触点存在垂直的接触力,两个相对接触的薄膜可相互作为摩擦面,以在测试待测试薄膜的耐磨损性能是,利用第一滚筒10和/或第二滚筒20的转动,模拟滚动摩擦环境或滑动摩擦环境。优选地,第一滚筒10的截面积和第二滚筒20的截面积相等,由此,便于模拟出完全独立的滚动摩擦环境和滑动摩擦环境。
[0023]具体地,电机适于驱动第一滚筒10和/或第二滚筒20转动。例如,当薄膜应用在滚轮或车轴时,需要测试薄膜在滚动摩擦环境下的耐磨损性能,此时利用电机控制第一滚筒
10和第二滚筒20同时转动,则包覆在第一滚筒10和第二滚筒20上的薄膜相对滚动,以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薄膜能否满足实际应用环境为滚动摩擦时对耐磨损性能的要求。
[0024]再如,当薄膜应用在载物台上时,需要测试薄膜在滑动摩擦环境下的耐磨损性能,此时利用电机控制第一滚筒10和第二滚筒20中的一个转动,则包覆在第一滚筒10和第二滚筒20上的薄膜相对滑动,以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薄膜能否满足实际应用环境为滑动摩擦时对耐磨损性能的要求。
[002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通过设置可转动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且第一滚筒的轴线和第二滚筒的轴线正交,包覆在第一滚筒外周面的待测试薄膜和包覆在第二滚筒外周面的待测试薄膜相接触,可以利用电机控制第一滚筒和/或第二滚筒转动,以模拟待测试薄膜的实际应用环境,精准测试薄膜的耐磨损性能,以确定薄膜是否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0026]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1还包括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第一滚筒10与第一固定架3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滚筒20与第二固定架40可转动地连接。即第一固定架30用于固定支撑第一滚筒10,第二固定架40用于固定制成第二滚筒20。
[0027]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1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绕其轴线可转动,待测试薄膜包覆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周面;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绕其轴线可转动,待测试薄膜包覆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滚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滚筒的轴线正交,且包覆在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周面上的待测试薄膜与包覆在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面上的待测试薄膜相接触;电机,所述电机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滚筒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可转动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耐磨损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滚动齿轮和第二滚动齿轮,所述第一滚动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一滚筒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滚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滚动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二滚筒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滚动齿轮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滚动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滚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滚动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滚动齿轮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奇术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电站运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