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废次品自动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419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回收利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玻璃废次品自动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所述回收装置本体内部的左侧开设有破碎仓,所述破碎仓内壁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遮挡帘,所述破碎仓内部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集料斗,所述破碎仓内部的中间处和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破碎辊和第一齿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及时将生产线上的废次品输送到该装置内部,废次品玻璃经过破碎和粉碎成为粉末状,便于回收再利用,且粉末状玻璃废次品能够加速回收熔融效率,能够使得废次品玻璃和破碎后的玻璃碎屑处于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行传输,避免玻璃碎屑掉落到地面上,节省工人后期清洁玻璃碎屑的步骤,提高了安全性,减小劳动强度。减小劳动强度。减小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废次品自动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玻璃回收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废次品自动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玻璃原片是玻璃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玻璃原片通过热弯、钢化、中空、夹胶、镀膜等各种加工工艺形成各种功能不同的玻璃产品,在加工中,不可避免的要对玻璃原片进行切割,切割的边角料作为废片;还有部分加工或者搬运中破碎的玻璃产品,也属于废片。
[0003]在玻璃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玻璃废次品难以及时进行粉碎回收,需集中收集,再进行破碎回收,过程较为复杂,且难以将玻璃破碎成粉末状,且玻璃废次品在收集运输过程中,玻璃碎屑易掉落到地面上,难以清理干净,且也容易划伤清理人员的防护器具或手,危险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产生的玻璃废次品难以及时进行粉碎回收,且难以将玻璃破碎成粉末状,且玻璃废次品在收集运输过程中,玻璃碎屑易掉落到地面上,难以清理干净,且也容易划伤清理人员的防护器具或手,危险性较高,而提出的一种玻璃废次品自动回收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玻璃废次品自动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所述回收装置本体内部的左侧开设有破碎仓,所述破碎仓内壁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遮挡帘,所述破碎仓内部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集料斗,所述破碎仓内部的中间处和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破碎辊和第一齿杆,所述回收装置本体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插接有下料管,所述回收装置本体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磨筒,所述回收装置本体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研磨辊,所述研磨辊外表面的底端固定套接有下料滑道,所述研磨辊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齿,所述回收装置本体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杆,所述第二齿杆后端的齿面与传动齿的齿面相啮合,所述回收装置本体的后侧设置有绞龙,所述第一齿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回收装置本体的前后两侧并分别延伸至其前方和绞龙内部的底端,且第一齿杆后端的齿面与绞龙内部底端的齿面相啮合,所述回收装置本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破碎电机,所述破碎电机的输出端与左侧的破碎辊的后部固定连接,所述破碎辊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传动皮带,所述第一传动皮带的一端活动套接在另一个第一传动轮的外表面,左侧所述破碎辊和第一齿杆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二传动皮带,所述第二传动皮带的一端活动套接在另一个第二传动轮的外表面,右侧所述破碎辊和第二齿杆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传动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传动轮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三传动皮带,所述第三传动皮带的一端活动套接在另一个第三传动轮的外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回收装置本体左侧的进料口设置有传送皮带,所述遮挡帘的材质为软质橡胶。
[0008]优选的,所述下料管的顶端与绞龙外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下料管的底端活动套接在上磨筒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破碎辊的外表面为破碎锥,且两个破碎辊外表面的破碎锥相互交错排列。
[0010]优选的,所述上磨筒的内壁和研磨辊的顶部均为球形凸缘,且上磨筒的底部活动套接在研磨辊的顶部。
[0011]优选的,所述下料滑道呈倾斜45
°
排列在回收装置本体内部的右侧,且下料滑道的形状为椭圆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传送带和破碎辊与研磨辊的配合使用,能够及时将生产线上的废次品输送到该装置内部,废次品玻璃经过破碎和粉碎成为粉末状,便于回收再利用,且粉末状玻璃废次品能够更容易融化再利用。
[0014](2)本技术通过传送带和绞龙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得废次品玻璃和破碎后的玻璃碎屑处于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行传输,避免玻璃碎屑掉落到地面上,节省工人后期清洁玻璃碎屑的步骤,提高了安全性,减小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后视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
[0018]图中:1、回收装置本体;2、破碎仓;3、遮挡帘;4、集料斗;5、破碎辊;6、第一齿杆;7、下料管;8、上磨筒;9、下料滑道;10、研磨辊;11、传动齿;12、第二齿杆;13、绞龙;14、破碎电机;15、第一传动轮;16、第一传动皮带;17、第二传动轮;18、第二传动皮带;19、第三传动轮;20、第三传动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参照图1

3,一种玻璃废次品自动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本体1,回收装置本体1左侧的进料口设置有传送皮带,回收装置本体1内部的左侧开设有破碎仓2,破碎仓2内壁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遮挡帘3,遮挡帘3的材质为软质橡胶,破碎仓2内部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集料斗4,破碎仓2内部的中间处和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破碎辊5和第一齿杆6,破碎
辊5的外表面为破碎锥,且两个破碎辊5外表面的破碎锥相互交错排列,回收装置本体1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插接有下料管7,下料管7的顶端与绞龙13外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下料管7的底端活动套接在上磨筒8的内部,回收装置本体1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磨筒8,上磨筒8的内壁和研磨辊10的顶部均为球形凸缘,且上磨筒8的底部活动套接在研磨辊10的顶部,能够及时将生产线上的废次品输送到该装置内部,废次品玻璃经过破碎和粉碎成为粉末状,便于回收再利用,且粉末状玻璃废次品能够更容易融化再利用,回收装置本体1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研磨辊10,研磨辊10外表面的底端固定套接有下料滑道9,下料滑道9呈倾斜45
°
排列在回收装置本体1内部的右侧,且下料滑道9的形状为椭圆形,研磨辊10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齿11,回收装置本体1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杆12,第二齿杆12后端的齿面与传动齿11的齿面相啮合,回收装置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绞龙13,第一齿杆6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回收装置本体1的前后两侧并分别延伸至其前方和绞龙13内部的底端,且第一齿杆6后端的齿面与绞龙13内部底端的齿面相啮合,回收装置本体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破碎电机14,破碎电机14的输出端与左侧的破碎辊5的后部固定连接,破碎辊5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15,其中一个第一传动轮15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废次品自动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本体(1)内部的左侧开设有破碎仓(2),所述破碎仓(2)内壁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遮挡帘(3),所述破碎仓(2)内部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集料斗(4),所述破碎仓(2)内部的中间处和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破碎辊(5)和第一齿杆(6),所述回收装置本体(1)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插接有下料管(7),所述回收装置本体(1)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磨筒(8),所述回收装置本体(1)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研磨辊(10),所述研磨辊(10)外表面的底端固定套接有下料滑道(9),所述研磨辊(10)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齿(11),所述回收装置本体(1)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杆(12),所述第二齿杆(12)后端的齿面与传动齿(11)的齿面相啮合,所述回收装置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绞龙(13),所述第一齿杆(6)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回收装置本体(1)的前后两侧并分别延伸至其前方和绞龙(13)内部的底端,且第一齿杆(6)后端的齿面与绞龙(13)内部底端的齿面相啮合,所述回收装置本体(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破碎电机(14),所述破碎电机(14)的输出端与左侧的破碎辊(5)的后部固定连接,所述破碎辊(5)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15),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传动轮(15)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传动皮带(16),所述第一传动皮带(16)的一端活动套接在另一个第一传动轮(15)的外表面,左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特培张保振郑德武张公园张丑李文娟崔海涛卢松聂慧敏张天堂伊川利
申请(专利权)人:济源正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