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检测共享电动车智能中控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394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检测共享电动车智能中控的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同时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通讯模块和若干检测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检测装置进行自动检测,规避了人工操作的误判,提高智能中控的良率;2.通过检测装置进行自动检测,可做到5秒检测一个智能中控,提高产能;3.检测装置与服务器后台交互,每一台出厂的智能中控都可追溯,包含智能中控的设备类型、版本号、设备号、卡号、套餐类型、出厂日期、检测结果等,当有设备返修时,可根据其出厂时的信息完成套餐自动续费、故障录入,实现智能中控的全流程生命周期管控。实现智能中控的全流程生命周期管控。实现智能中控的全流程生命周期管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检测共享电动车智能中控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检测共享电动车智能中控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共享电动车的普及,智能中控出货量剧增,对于智能中控的自动化检测需求越来越强烈。智能中控作为共享电动车的“大脑”,承担着和云端通信,和用户APP交互,和整车控制器、电池、电池仓锁、头盔锁、喇叭等配件连接并进行通讯和控制的任务。所以智能中控在出厂时需要严格的检验确保所有功能正常。
[0003]目前的测试方法为:将整车的所有配件放到流水线上,每个工位检测一个配件是否工作正常,然而这种方法存在许多缺陷:
[0004]1)效率低
[0005]2)依靠人工判断,有误判的可能。
[0006]3)占用大量的空间和流水线工位。
[0007]随着车辆的改进,整车的配件类型增多,整个流水线会变得更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9]一种自动检测共享电动车智能中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同时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通讯模块和若干检测电路。
[0010]在上述的装置,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模块以及4G模块。
[0011]在上述的装置,检测电路包括同时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喇叭检测电路、电池仓锁检测电路、头盔锁检测电路、控制器检测电路以及BMS检测电路。
[0012]在上述的装置,喇叭检测电路包括:接SPK_P接口的检测支路一和接SPK_N接口的检测支路二;检测支路一和检测支路二结构相同;
[0013]检测支路一包括电阻R209、电阻R210、电阻R211、电容C67、电容C68、二极管D30和二极管D31;电阻R209和电阻R211串联后依次与电阻R210、电容C68并联,再与二极管D30串联后与二极管D31并联,最后串接电容C67后接SPK_P_IN接口;SPK_P_IN_ADC接口接在电阻R209和电阻R211之间;
[0014]检测支路二包括电阻R212、电阻R213、电阻R214、电容C69、电容C70、二极管D32和二极管D33;电阻R212和电阻R214串联后依次与电阻R213、电容C70并联,再与二极管D32串联后与二极管D33并联,最后串接电容C69后接SPK_N_IN接口;SPK_N_IN_ADC接口接在电阻R212和电阻R214之间。
[0015]在上述的装置,电池仓锁检测电路包括检测支路一和检测支路二,检测支路一和检测支路二结构相同;
[0016]检测支路一包括三极管Q1以及外围电阻R21、电阻R29以及电阻R13;三极管Q1的基
极和集电极分别接电阻R21的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接电池仓INPUT1接口,INPUT_DET1接口同时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直接电源;电阻R29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后接地;
[0017]检测支路二包括三极管Q2以及外围电阻R22、电阻R30以及电阻R14;三极管Q2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接电阻R22的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电池仓INPUT2接口,INPUT_DET2接口同时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直接电源;电阻R30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后接地。
[0018]在上述的装置,头盔锁检测电路包括检测支路一和检测支路二,检测支路一和检测支路二结构相同;
[0019]检测支路一包括三极管Q3以及外围电阻R23、电阻R31以及电阻R15;三极管Q3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接电阻R23的一端和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头盔锁INPUT3接口,INPUT_DET3接口同时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接直接电源;电阻R31一端接三极管Q3的基极,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后接地;
[0020]检测支路一包括三极管Q4以及外围电阻R24、电阻R32以及电阻R16;三极管Q4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接电阻R24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头盔锁INPUT4接口,INPUT_DET4接口同时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直接电源;电阻R32一端接三极管Q4的基极,另一端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后接地。
[0021]在上述的装置,控制器检测电路包括场效应MOS管Q22、三极管Q25、二极管D10、稳压二极管D13以及外围电阻R104、电阻R105、电阻R106、电阻R108以及电阻R112,其中,场效应MOS管Q22栅极依次接电阻R104、电阻R105后与三极管Q25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5基极通过电阻R112与三极管Q25发射极连接后接地,稳压二极管D13与电阻R106并联后两端分别与场效应MOS管Q22的栅极和源极连接。
[0022]在上述的装置,BMS检测电路包括芯片U19、芯片U18及外围电路,芯片U19的脚1接电容C49后接地,脚1同时与直流电源连接,芯片U19脚6、7分别与芯片U18的脚4、1连接;芯片U18的脚6、7分别接电阻R182两端,芯片U18的脚6接电阻R184后接直流电源,芯片U18的脚7接电阻R181后接地,芯片U18的脚8接电容C47的一端,电容C47的另一端接地。
[0023]在上述的装置,所述中央处理器型号是STM32F103ZET6;芯片U19型号是ADuM1201;芯片U18型号是SP3485EN SOIC

8。
[0024]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检测装置进行自动检测,规避了人工操作的误判,提高智能中控的良率;2.通过检测装置进行自动检测,可做到5秒检测一个智能中控,提高产能;3.检测装置与服务器后台交互,每一台出厂的智能中控都可追溯,包含智能中控的设备类型、版本号、设备号、卡号、套餐类型、出厂日期、检测结果等,当有设备返修时,可根据其出厂时的信息完成套餐自动续费、故障录入,实现智能中控的全流程生命周期管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硬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2a为喇叭检测电路的检测支路一的电路拓扑示意图。
[0027]图2b为喇叭检测电路的检测支路二的电路拓扑示意图。
[0028]图3a为电池仓锁检测电路的检测支路一的电路拓扑示意图。
[0029]图3b为电池仓锁检测电路的检测支路二的电路拓扑示意图。
[0030]图4a为头盔锁检测电路的检测支路一的电路拓扑示意图。
[0031]图4b为头盔锁检测电路的检测支路二的电路拓扑示意图。
[0032]图5为控制器检测电路的检测支路二的电路拓扑示意图。
[0033]图6为BMS检测电路的检测支路二的电路拓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检测共享电动车智能中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同时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通讯模块和若干检测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检测共享电动车智能中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模块以及4G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检测共享电动车智能中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电路包括同时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喇叭检测电路、电池仓锁检测电路、头盔锁检测电路、控制器检测电路以及BMS检测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检测共享电动车智能中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喇叭检测电路包括:接SPK_P接口的检测支路一和接SPK_N接口的检测支路二;检测支路一和检测支路二结构相同;检测支路一包括电阻R209、电阻R210、电阻R211、电容C67、电容C68、二极管D30和二极管D31;电阻R209和电阻R211串联后依次与电阻R210、电容C68并联,再与二极管D30串联后与二极管D31并联,最后串接电容C67后接SPK_P_IN接口;SPK_P_IN_ADC接口接在电阻R209和电阻R211之间;检测支路二包括电阻R212、电阻R213、电阻R214、电容C69、电容C70、二极管D32和二极管D33;电阻R212和电阻R214串联后依次与电阻R213、电容C70并联,再与二极管D32串联后与二极管D33并联,最后串接电容C69后接SPK_N_IN接口;SPK_N_IN_ADC接口接在电阻R212和电阻R214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检测共享电动车智能中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池仓锁检测电路包括检测支路一和检测支路二,检测支路一和检测支路二结构相同;检测支路一包括三极管Q1以及外围电阻R21、电阻R29以及电阻R13;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接电阻R21的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接电池仓INPUT1接口,INPUT_DET1接口同时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直接电源;电阻R29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后接地;检测支路二包括三极管Q2以及外围电阻R22、电阻R30以及电阻R14;三极管Q2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接电阻R22的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电池仓INPUT2接口,INPUT_DET2接口同时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直接电源;电阻R30一端接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恒培李超超钱建安江涛张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小安优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