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发动机的组合式导风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91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冷发动机的组合式导风冷却结构。具有飞轮风扇、导风罩、侧盖、引风板、前挡风板和后挡风板;所述侧盖安装在发动机曲轴末端一侧,所述飞轮风扇安装连接在发动机曲轴末端,所述导风罩包裹住飞轮风扇,安装固定在侧盖上,形成第一密封导风腔;所述前挡风板和后挡风板分别安装在发动机气缸套和气缸盖两侧,所述前挡风板一侧和导风罩上方密封固定,所述引风板一侧和导风罩密封固定,另一侧和后挡风板密封固定,上侧和发动机的进气管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蜗壳式导风罩,使离心风扇产生的风量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减少了流体紊乱损失。异形引风板与进气管、前后挡风板组成导风装置。装置。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发动机的组合式导风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属于发动机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风冷发动机的组合式导风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普遍较低,仅为40%左右,燃油进入气缸内进行燃烧,除了部分热量转化成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其余大部分热量需要散发,特别是风冷发动机,由于散热是通过冷却风带走,效果没有水冷发动机好,因此风冷发动机的温度会较高,现有的散热结构设计不是很合理,散热效果较差。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风冷发动机的组合式导风冷却结构。
[000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冷发动机的组合式导风冷却结构,具有飞轮风扇、导风罩、侧盖、引风板、前挡风板和后挡风板;所述侧盖安装在发动机曲轴末端一侧,所述飞轮风扇安装连接在发动机曲轴末端,所述导风罩包裹住飞轮风扇,安装固定在侧盖上,形成第一密封导风腔;所述前挡风板和后挡风板分别安装在发动机气缸套和气缸盖两侧,所述前挡风板一侧和导风罩上方密封固定,所述引风板一侧和导风罩密封固定,另一侧和后挡风板密封固定,上侧和发动机的进气管密封连接;所述引风板、前挡风板和后挡风板组合形成第二密封导风腔。
[0005]进一步的,所述飞轮风扇上间隔均匀周布有若干离心式叶片,所述飞轮风扇中间开有由于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的安装槽。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罩的引风通道为渐开型的蜗壳式导风罩,其侧面开设有入风口,顶端侧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和引风板和前挡风板搭接密封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板的中部横截面为L形,用以形成导风的空腔,所述引风板和出风口接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搭接台阶。
[0008]进一步的,所述前挡风板一侧设置有用于和出风口密封搭接的第一搭接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后挡风板和引风板搭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挡风板和后挡风板在气缸套前侧方均设置有一个螺栓挡板。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0012](1)本技术利用蜗壳式导风罩,使离心风扇产生的风量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减少了流体紊乱损失。
[0013](2)本技术的异形引风板与进气管、前后挡风板组成导风装置,单向顺畅的通过全部热散通道,顺畅高效。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带有气缸盖和气缸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导风罩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见图1至图4,本技术具有具有飞轮风扇1、导风罩2、侧盖3、引风板4、前挡风板5和后挡风板6;侧盖3安装在发动机曲轴末端一侧,飞轮风扇1安装连接在发动机曲轴末端,导风罩2包裹住飞轮风扇1,安装固定在侧盖3上,形成第一密封导风腔;前挡风板5和后挡风板6分别安装在发动机气缸套和气缸盖两侧,前挡风板5一侧和导风罩2上方密封固定,引风板4一侧和导风罩2密封固定,另一侧和后挡风板6密封固定,上侧和发动机的进气管密封连接;引风板4、前挡风板5和后挡风板6组合形成第二密封导风腔。飞轮风扇1上间隔均匀周布有若干离心式叶片11,飞轮风扇1中间开有由于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的安装槽12。导风罩2的引风通道为渐开型的蜗壳式导风罩,其侧面开设有入风口21,顶端侧面开设有出风口22;出风口22和引风板4和前挡风板5搭接密封固定。引风板4的中部横截面为L形,用以形成导风的空腔,引风板4和出风口22接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搭接台阶41。前挡风板5一侧设置有用于和出风口21密封搭接的第一搭接板51。后挡风板6和引风板4搭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板61。前挡风板5和后挡风板6在气缸套前侧方均设置有一个螺栓挡板7。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飞轮风扇1安装连接在发动机曲轴末端,飞轮风扇1上设计有离心式的叶片11,发动机旋转时,风叶11会产生大量的风。由导风罩2进行密封并流入第二密封导风腔,引风板4与前后挡风板组合,使来冷却风顺畅的通过气缸套和气缸盖冷却通道,带走表面热量。导风罩2引风通道采用渐扩型,由四段不同心的圆弧面和一直面加一小斜面组成。安装固定在侧盖3上,包住飞轮风扇1,形成第一密封导风腔。引风板4侧端面与导风罩2出风口连接,上端面与进气管连接密封。在气缸套及气缸盖的两侧设计前后挡风板,与引风板4组合形成第二密封腔。所有冷却出风从气缸套及气缸盖的冷却通道通过并排出,实现对发动机的高效冷却散热。
[002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发动机的组合式导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飞轮风扇(1)、导风罩(2)、侧盖(3)、引风板(4)、前挡风板(5)和后挡风板(6);所述侧盖(3)安装在发动机曲轴末端一侧,所述飞轮风扇(1)安装连接在发动机曲轴末端,所述导风罩(2)包裹住飞轮风扇(1),安装固定在侧盖(3)上,形成第一密封导风腔;所述前挡风板(5)和后挡风板(6)分别安装在发动机气缸套和气缸盖两侧,所述前挡风板(5)一侧和导风罩(2)上方密封固定,所述引风板(4)一侧和导风罩(2)密封固定,另一侧和后挡风板(6)密封固定,上侧和发动机的进气管密封连接;所述引风板(4)、前挡风板(5)和后挡风板(6)组合形成第二密封导风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发动机的组合式导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风扇(1)上间隔均匀周布有若干离心式叶片(11),所述飞轮风扇(1)中间开有由于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的安装槽(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发动机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厦科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