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46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管桩,涉及海工工程技术领域。该复合管桩包括外包件;钢管,钢管至少部分被外包件包覆;其中,外包件由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管桩通过在钢管的外表面分区段包覆外包件,即在腐蚀性强的区段包覆外包件,而腐蚀性较弱的区段可以选择性的不包覆外包件,既有效提高了复合管桩的耐腐蚀性,又满足了经济性要求。又满足了经济性要求。又满足了经济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管桩


[0001]本技术涉及海工工程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复合管桩。

技术介绍

[0002]复合管桩作为建筑承重基础可应用于跨海桥梁、码头或海岛上,并设置于海洋环境内。复合管桩包括钢管,由于钢管的耐腐蚀性能差,需要对其施加防腐措施以阻止海水或腐蚀性空气对钢管的侵蚀。
[0003]相关复合管桩的防腐措施包括电极防护、预留钢管侵蚀厚度和钢管表面敷设耐腐蚀性材料等。电极防护虽然防护效果明显且成本低廉,但存在驱动电位不足、保护电流只能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以及使用寿命时间有限等问题;预留钢管侵蚀厚度不仅防腐性能较差,而且较大的用钢量使得成本较高;相关的敷设耐腐蚀性材料采用在钢管表面全部敷设耐腐蚀材料,虽然防护效果较好,但是耗材大,导致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管桩,以解决如何提高复合管桩耐腐蚀性的同时满足经济性要求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管桩,包括:外包件;钢管,所述钢管至少部分被所述外包件包覆;其中,所述外包件由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钢管包括主体和与主体一体成型的连接部,所述主体与所述连接部共轴线,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主体的一端或两端;其中,所述外包件包括包覆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的第一外包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钢管包括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与所述第一钢管共轴线;所述第一钢管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钢管的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管的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钢管的主体的厚度,所述第二钢管的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钢管的主体的厚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包件还包括包覆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第二外包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包件和所述第二外包件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管桩还包括:纵筋,沿平行于所述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包件内;剪力钉,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包件内,并与所述纵筋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管桩还包括: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一端沿平行于所述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包件内,所述第一连接筋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包件内;第二连接筋,沿平行于所述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包件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筋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固定钉,包括第一固定钉和第二固定钉,所述第一固定钉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包件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筋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钉设置在
所述第二外包件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筋间隔设置,且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管桩还包括第一箍筋,与所述纵筋相邻设置,围绕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包件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管桩还包括第二箍筋,与所述第一连接筋和所述第二连接筋均相邻设置,围绕所述钢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包件内和所述第二外包件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外包件的厚度为4

7cm。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管桩,包括钢管和外包件。其中,钢管至少部分被外包件包覆。本技术的复合管桩通过在钢管的外表面分区段包覆外包件,即在腐蚀性强的区段包覆外包件,而腐蚀性较弱的区段可以选择性的不包覆外包件,既有效提高了复合管桩的耐腐蚀性,又满足了经济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管桩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管桩在一个视角下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3为另一种复合管桩在一个视角下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管桩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5为另一种复合管桩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局部剖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外包件,11

第一外包件,12

第二外包件,13

纵筋,14

剪力钉,15

第一连接筋,16

第二连接筋,17

固定钉,171

第一固定钉,172

第二固定钉,18

第一箍筋,19

第二箍筋,2

钢管,2a

主体,2b

连接部,21

第一钢管,22

第二钢管,3

水面线,4

最大侵蚀线,C

承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26]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二者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
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术语“厚度”表示相对的具有较大面积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相邻”的含义是指对应的两部件相接触或者虽未接触但是两部件之间的间隙宽度远小于两部件中任一部件的宽度。
[002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管桩,可以作为承重基础应用于桥梁、码头、海岛等海工工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技术的复合管桩产生限定。本技术以复合管桩应用在海洋环境中为例进行说明。
[0029]本技术的实施例以复合管桩应用在桥梁工程为例,如图1所示,复合管桩与承台C固定连接作为桥梁的承重基础插入海域内。复合管桩包括外包件1和钢管2。具体的,钢管2的数量任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设定,对于深度较浅的海域,可以采用单根钢管2,对于较深的海域可以采用多根钢管2首尾拼接的方式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件,所述外包件包括第一外包件以及包覆连接部的外表面第二外包件;钢管,所述钢管包括主体和与主体一体成型的连接部,所述钢管至少部分被所述外包件包覆;其中,所述外包件由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所述连接部共轴线,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主体的一端或两端;其中,所述外包件包括包覆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的第一外包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包括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与所述第一钢管共轴线;所述第一钢管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钢管的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管的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钢管的主体的厚度,所述第二钢管的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钢管的主体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包件和所述第二外包件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桩还包括:纵筋,沿平行于所述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包件内;剪力钉,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包件内,并与所述纵筋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敏文望青严爱国黄振胡方杰严定国王鹏宇张晓江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