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负荷段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36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负荷段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包括金属软管、电动执行机构、燃气进口圆柱壳体、一次风煤粉管和二次风周界风道,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的出口端安装有燃气管束,电动执行机构驱动燃气进口圆柱壳体向一次风煤粉管的推进与后退,一次风煤粉管内固定安装有煤粉管束,燃气进口圆柱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密封片,燃气管束的进口端侧面设有通流孔,燃气管束的出口端侧面设有固定滑块,煤粉管束的内壁设有螺旋滑槽,固定滑块与螺旋滑槽相配合,燃气管束可在滑块及螺旋滑槽的作用下旋转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负荷段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负荷段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属于锅炉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锅炉燃烧器是燃煤燃气锅炉的配套辅机中最为重要设备,随着新能源机组在电网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燃煤机组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深度调峰频繁。机组深度调峰过程时面临着锅炉稳燃性差、燃烧不充分等问题以至于锅炉超低负荷稳燃很难实现,原因是现有燃烧器的技术条件限制。因此开发一种燃烧器可以实现全负荷段的气煤耦合燃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负荷段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所述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中,燃气经燃气管束流出后送入一次风煤粉管束,通过电动执行机构调整插入距离,可以将不同圈管束燃料由煤粉依次切换为燃气燃烧,进而实现全负荷段的气煤耦合燃烧。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负荷段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所述的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包括金属软管、电动执行机构、燃气进口圆柱壳体、一次风煤粉管和二次风周界风道,所述金属软管连通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的进口端,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的出口端安装有燃气管束,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的出口端活动插接于所述一次风煤粉管内,所述电动执行机构驱动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向一次风煤粉管的推进与后退,所述一次风煤粉管内固定安装有煤粉管束,所述煤粉管束与所述燃气管束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一次风煤粉管的出口端插接于所述二次风周界风道内,所述二次风周界风道与锅炉相通;
[0005]所述燃气管束与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密封片,所述燃气管束的进口端侧面设有通流孔,所述燃气管束的进口端插接在所述密封片内,所述燃气管束的出口端侧面设有固定滑块,所述煤粉管束的内壁设有螺旋滑槽,所述固定滑块与所述螺旋滑槽相配合,燃气管束可在固定滑块及螺旋滑槽的作用下旋转90
°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的,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内设有不同长度的燃气管束,所述燃气管束呈环状均匀分布,所述燃气管束的长度从环状分布的外环向内环依次增长,所述煤粉管束的内壁设有直槽,所述直槽与螺旋滑槽的末端相通,所述直槽与所述固定滑槽相配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一次风煤粉管出口固定安装有不同长度的煤粉管束,所述煤粉管束呈环状均匀分布,所述煤粉管束的长度从环状分布的内环向外环依次增长,所述一次风煤粉管的煤粉管束出口端界面呈半椭球面布置,可以实现燃气更高效的进入锅炉内进行燃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与所述一次风煤粉管的连接处安装有压缩空气密封组件。一次风煤粉管内的气压比较大,压缩空气密封组件的设置,可有效避免燃气进口圆柱壳体与一次风煤粉管之间出现漏气现象。
[0010]进一步的,所述燃气管束的进口端侧面设有两个通流孔,两个通流孔在燃气管束的环状外壁上对称分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一次风煤粉管的侧面设有一次风煤粉进口,所述二次风周界风道的侧面设有二次风进口。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初始状态时,燃气管束与煤粉管束之间处于分离状态,一次风煤粉管内通有一次风煤粉,二次风周界风道内通有助燃二次风,密封片封堵住通流孔;当需要向锅炉内通入燃气时,金属软管内通入燃气,电动执行机构将燃气进口圆柱壳体向一次风煤粉管内推进,位于内环的长度较长燃气管束先与煤粉管束接通,相应的固定滑块与螺旋滑槽相配合,在螺旋滑槽的作用下,长度较长的燃气管束被旋转90
°
,从而使长度较长的燃气管束上的通流孔与密封片错开,燃气通过通流孔进入燃气管束和煤粉管束,最后通至锅炉内;当需要提高燃气比例时,电动执行机构继续将燃气进口圆柱壳体向一次风煤粉管内推进,则内环长度较长的燃气管束上固定滑块在直槽内滑动,长度较长的燃气管束不发生旋转运动,位于外环的长度较短的燃气管束也开始与煤粉管束接通,长度较短的燃气管束上的固定滑块与螺旋滑槽相配合,长度较短的燃气管束被旋转90
°
,从而使长度较短的燃气管束上的通流孔与密封片错开,燃气通过通流孔进入燃气管束和煤粉管束,使煤粉管束内的燃料由煤粉切换为燃气燃烧,进而实现全负荷段燃气和煤粉的耦合燃烧,尤其是超低负荷稳燃,燃气与煤粉配比调节范围为0~100%,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中所述集束燃烧器的内部剖视图;
[0014]图2为实施例中所述集束燃烧器的右视图;
[0015]图中,1金属软管,2电动执行机构,3燃气进口圆柱壳体,4压缩空气密封,5一次风煤粉管,6二次风周界风道;
[0016]301通流孔,302密封片,303燃气管束,304固定滑块;
[0017]501煤粉管束,502螺旋滑槽,503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0]如图1

2所示,一种全负荷段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所述的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包括金属软管1、电动执行机构2、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一次风煤粉管5和二次风周界风道6,所
述金属软管1连通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的进口端,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的出口端安装有燃气管束303,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的出口端活动插接于所述一次风煤粉管5内,所述电动执行机构2驱动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向一次风煤粉管5的推进与后退,所述一次风煤粉管5内固定安装有煤粉管束501,所述煤粉管束501与所述燃气管束30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一次风煤粉管5的出口端插接于所述二次风周界风道6内,所述二次风周界风道6与锅炉相通;
[0021]所述燃气管束303与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转动连接,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内固定安装有密封片302,所述燃气管束303的进口端侧面设有通流孔301,所述燃气管束303的进口端插接在所述密封片302内,所述燃气管束303的出口端侧面设有固定滑块304,所述煤粉管束501的内壁设有螺旋滑槽502,所述固定滑块304与所述螺旋滑槽502相配合,燃气管束303可在固定滑块304及螺旋滑槽502的作用下旋转90
°

[0022]具体的,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内设有不同长度的燃气管束303,所述燃气管束303呈环状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管束303设有三圈,所述燃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负荷段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煤耦合集束燃烧器包括金属软管(1)、电动执行机构(2)、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一次风煤粉管(5)和二次风周界风道(6),所述金属软管(1)连通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的进口端,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的出口端安装有燃气管束(303),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的出口端活动插接于所述一次风煤粉管(5)内,所述电动执行机构(2)驱动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向一次风煤粉管(5)的推进与后退,所述一次风煤粉管(5)内固定安装有煤粉管束(501),所述煤粉管束(501)与所述燃气管束(30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一次风煤粉管(5)的出口端插接于所述二次风周界风道(6)内,所述二次风周界风道(6)与锅炉相通;所述燃气管束(303)与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转动连接,所述燃气进口圆柱壳体(3)内固定安装有密封片(302),所述燃气管束(303)的进口端侧面设有通流孔(301),所述燃气管束(303)的进口端插接在所述密封片(302)内,所述燃气管束(303)的出口端侧面设有固定滑块(304),所述煤粉管束(501)的内壁设有螺旋滑槽(502),所述固定滑块(304)与所述螺旋滑槽(502)相配合,燃气管束(303)可在固定滑块(304)及螺旋滑槽(502)的作用下旋转90
°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毅波俞海玲张文科谢辉胡书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浙大天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