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287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治理装置,包括底板、支板一、支板二和混合组件,所述底板底壁的四角处设有滚轮,所述支板一和支板二并列设于底板上,所述混合组件设于底板、支板一和支板二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环境治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调理剂进行充分混合的用于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治理装置。充分混合的用于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治理装置。充分混合的用于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治理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治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环境治理装置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的生 态环境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质灾害是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是指在自然地质作用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 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如崩塌、滑 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 震、火山、地热害等,其中土壤盐碱化之后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 及时对盐碱化土壤进行治理,盐碱土壤的治理可分为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 学改良和生物改良,其中化学改良是将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殖酸、泥 炭、醋渣等土壤调理剂投入混合设备,使其与水混合,混合设备直接与灌溉系 统连接,通过灌溉系统将混合药剂喷洒到土壤中,对盐碱土壤进行治理。
[0003]现有调理剂混合设备只能将调理剂与水简单的混合,当调理剂颗粒较大 时,不能快速的溶解,影响土壤盐碱化治理的效率和进度,同时,未溶解的调 理剂颗粒容易使水泵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理剂进行充分混合的用于地质 灾害的生态环境治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的生 态环境治理装置,包括底板、支板一、支板二和混合组件,所述底板底壁的四 角处设有滚轮,所述支板一和支板二并列设于底板上,所述混合组件设于底 板、支板一和支板二上;所述混合组件包括转轴一、驱动组件、主动锥齿轮、 从动锥齿轮、固定块、转轴二、同步轮一、同步轮二、传动带一、支撑板、顶 板、连接杆和混合桶,所述主动锥齿轮设于支板二侧壁,所述转轴一旋转贯穿 支板一、支板二和主动锥齿轮且两端伸出,所述支撑板侧壁设于转轴一靠近支 板二的端部,所述顶板设于支撑板顶端,所述连接杆顶端旋转贯穿顶板且伸 出,所述连接杆底端旋转设于支撑板内底壁,所述混合桶套设于连接杆上,所 述同步轮一套设于连接杆的伸出端,所述固定块端部设于支撑板侧壁且设于顶 板下方,所述转轴二一端旋转贯穿固定块且伸出,所述转轴二另一端旋转贯穿 顶板且伸出,所述从动锥齿轮设于转轴二底端,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于主动锥 齿轮,所述同步轮二套设于转轴二顶端,所述传动带一一端套设于同步轮一 上,所述传动带一另一端套设于同步轮二上,所述驱动组件设于底板上,通过 驱动组件带动转轴一旋转,转轴一带动支撑板带着混合桶旋转,同时从动齿轮 绕着主动锥齿轮旋转,则转轴二旋转,转轴二旋转通过同步轮二和传动带一带 动同步轮二旋转,同步轮二旋转带动连接杆旋转,连接杆旋转,则混合桶旋 转,从而实现混合桶横向和纵向两方向上的配合旋转,使调理剂充分混合融 化。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带二、同步轮三、同步轮四和驱动电 机,所述同
步轮三套设于转轴一靠近支板一的端部,所述驱动电机设于底板顶 壁,所述同步轮四套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传动带二一端套设于同步轮 三上,所述传动带二另一端套设同步轮四上,通过驱动电机工作带动同步轮四 旋转,同步轮四旋转通过传动带二驱使同步轮三旋转,同步轮三旋转驱使转轴 一旋转。
[0007]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桶上设有入口和排液口,所述入口设于混合桶侧壁, 所述排液口设于混合桶底壁。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为L型结构设置。
[0009]本专利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地质灾害 的生态环境治理装置操作简单,机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驱动电机工作带动 同步轮四旋转,同步轮四旋转通过传动带二驱使同步轮三旋转,同步轮三旋转 驱使转轴一旋转,转轴一通过支撑板带着混合桶旋转,同时从动齿轮绕着主动 锥齿轮旋转,则转轴二旋转,转轴二旋转通过同步轮二和传动带一带动同步轮 二旋转,同步轮二旋转带动连接杆旋转,连接杆旋转,则混合桶旋转,从而实 现混合桶横向和纵向两方向上的配合旋转,使调理剂充分混合融化。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治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底板,2、支板一,3、支板二,4、混合组件,5、滚轮,6、转 轴一,7、驱动组件,8、主动锥齿轮,9、从动锥齿轮,10、固定块,11、转 轴二,12、同步轮一,13、同步轮二,14、传动带一,15、支撑板,16、顶 板,17、连接杆,18、混合桶,19、传动带二,20、同步轮三,21、同步轮 四,22、驱动电机,23、入口,24、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 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
ꢀ“
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 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 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 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如图1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治理装置,包括底板1、 支板一2、支板二3和混合组件4,所述底板1底壁的四角处设有滚轮5,所述 支板一2和支板二3并列设于底板1上,所述混合组件4设于底板1、支板一2 和支板二3上;所述混合组件4包括转轴一6、驱动组件7、主动锥齿轮8、从 动锥齿轮9、固定块10、转轴二11、同步轮一12、同步轮二13、传动带一14、 支撑板15、顶板16、连接杆17和混合桶18,所述主动锥齿轮8设于支板二3 侧壁,所述转轴一6旋转贯穿支板一2、支板二3和主动锥齿轮8且两端伸出, 所述支撑板15
侧壁设于转轴一6靠近支板二3的端部,所述顶板16设于支撑 板15顶端,所述连接杆17顶端旋转贯穿顶板16且伸出,所述连接杆17底端 旋转设于支撑板15内底壁,所述混合桶18套设于连接杆17上,所述同步轮一 12套设于连接杆17的伸出端,所述固定块10端部设于支撑板15侧壁且设于顶 板16下方,所述转轴二11一端旋转贯穿固定块10且伸出,所述转轴二11另 一端旋转贯穿顶板16且伸出,所述从动锥齿轮9设于转轴二11底端,所述从 动锥齿轮9啮合于主动锥齿轮8,所述同步轮二13套设于转轴二11顶端,所述 传动带一14一端套设于同步轮一12上,所述传动带一14另一端套设于同步轮 二13上,所述驱动组件7设于底板1上。
[0015]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传动带二19、同步轮三20、同步轮四21和驱动电机 22,所述同步轮三20套设于转轴一6靠近支板一2的端部,所述驱动电机22 设于底板1顶壁,所述同步轮四21套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支板一、支板二和混合组件,所述底板底壁的四角处设有滚轮,所述支板一和支板二并列设于底板上,所述混合组件设于底板、支板一和支板二上;所述混合组件包括转轴一、驱动组件、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固定块、转轴二、同步轮一、同步轮二、传动带一、支撑板、顶板、连接杆和混合桶,所述主动锥齿轮设于支板二侧壁,所述转轴一旋转贯穿支板一、支板二和主动锥齿轮且两端伸出,所述支撑板侧壁设于转轴一靠近支板二的端部,所述顶板设于支撑板顶端,所述连接杆顶端旋转贯穿顶板且伸出,所述连接杆底端旋转设于支撑板内底壁,所述混合桶套设于连接杆上,所述同步轮一套设于连接杆的伸出端,所述固定块端部设于支撑板侧壁且设于顶板下方,所述转轴二一端旋转贯穿固定块且伸出,所述转轴二另一端旋转贯穿顶板且伸出,所述从动锥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琼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