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272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端与冷却风或废气源头的出口端连接,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端与至少一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连接,所述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包括:与通风管道连接的集风装置;与所述集风装置连接的风动装置;出风管,由通风管道进来的冷却风或废气经过所述集风装置和风动装置后由所述出风管排出;冷却液箱;设置在所述冷却液箱内的离心动力泵装置,所述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与所述风动装置连接且由所述风动装置驱动其转动,所述离心动力泵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待冷却设备连接。泵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待冷却设备连接。泵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待冷却设备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动力泵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钢厂、水泥厂等生产设备中的风机比较大,其电机一般比较大,其中的风冷电机的冷却风也很大,冷却完的风就直接进入到大气当中去,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大型工厂的废气排放设备所排放的废气也是直接进入到大气当中去,也造成资源浪费。而大型工厂的风机或者其他大型设备的轴承箱需要冷却,一般需要单独利用电机与离心动力泵配合来完成冷却液的输送,需要比较大的电能和运行成本。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将风冷电机的冷却风或者废气排放设备的废气用作离心动力泵输送动力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端与冷却风或废气源头的出口端连接,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端与至少一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连接,所述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包括:
[0006]与通风管道连接的集风装置;
[0007]与所述集风装置连接的风动装置;
[0008]出风管,由通风管道进来的冷却风或废气经过所述集风装置和风动装置后由所述出风管排出;
[0009]冷却液箱;
[0010]设置在所述冷却液箱内的离心动力泵装置,所述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与所述风动装置连接且由所述风动装置驱动其转动,所述离心动力泵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待冷却设备连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集风装置包括上部风管、中部集风管、下部风管,所述上部风管内设置有风量调节阀,所述中部集风管呈锥形结构,所述上部风管的一端与通风管道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中部集风管的大径端连接,所述中部集风管的小径端与下部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下部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管连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风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下部风管内的主风动轮,所述主风动轮与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连接。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风动轮与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之间通过变速调节结构连接。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速调节结构包括与主风动轮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的主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啮合的次齿轮、一端与所述次齿轮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所述
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连接。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速调节结构包括与主风动轮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的主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啮合的一对次齿轮、一端分别与所述一对次齿轮连接的一对第二转动轴,一对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两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分别连接。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顶端设置有次风动轮。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通过设置在所述下部风管内的轴承组件转动连接。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动力泵装置的进口段设置有滤网。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道上设置有辅助排风口,所述辅助排风口上设置有调节阀。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端与两个或三个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连接。
[0021]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把冷却风或废气源头作为离心动力泵的动力,节省了原本离心动力泵的电机电能,节约了运行成本,实现了低碳环保。而且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冷却的情况将多个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与通风管道并联使用,通用性强。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辅助排风口,用调节阀门控制,当实际不需要这么多风量的情况下,可以把多余的气体排出,防止通风管道内压力超限。再者,冷却液箱可以是装有冷却水或者冷却油,可以供给需要冷却设备水冷或油冷或润滑。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6]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包括通风管道100,通风管道100的进风端110与冷却风或废气源头200的出口端210连接,冷却风或废气源头可以是风冷电机的冷却风或者其他废气排放设备。通风管道100的出口端与至少一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连接。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冷却的情况将多个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与通风管道100并联使用,可以灵活切换,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也可以输送到不同的设备,通用性强。本实施例中的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的数量为三,通风管道100的出口端也对应设置为三个,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个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
[0027]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包括集风装置310、风动装置320、出风管330、冷却液箱400和离心动力泵装置500。
[0028]集风装置310与通风管道100的出口端连接,本实施例的集风装置310包括上部风管311、中部集风管312、下部风管313,上部风管311内设置有风量调节阀311a,可以根据风量情况调节风量调节阀311a,调节风量的大小,来控制泵的流量、压力大小。中部集风管312呈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上部为大径端,下部为小径端,所以由上部风管311经过中部集风管312的风会增加流速,进一步增强风动效果。中部集风管312优选为直锥形结构,集风管可以使气体速度加快,并垂直作用在风动装置320上,使风动装置320的转换效率更高。上部风管311的一端与通风管道100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中部集风管312的大径端连接,中部集风管312的小径端与下部风管313的一端连接,下部风管313的另一端与出风管330连接。
[0029]风动装置320与集风装置310连接,风动装置320包括转动设置在下部风管313内的主风动轮321,主风动轮321与离心动力泵装置500的离心叶轮510连接。为了增加离心叶轮510的转速,主风动轮321与离心动力泵装置500的离心叶轮510之间通过变速调节结构60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变速调节结构600包括与主风动轮321通过第一转动轴610连接的主齿轮620、与主齿轮620啮合的一对次齿轮630、一端分别与一对次齿轮630连接的一对第二转动轴640,一对第二转动轴640的另一端与两离心动力泵装置500的离心叶轮510分别连接,一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端与冷却风或废气源头的出口端连接,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端与至少一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连接,所述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包括:与通风管道连接的集风装置;与所述集风装置连接的风动装置;出风管,由通风管道进来的冷却风或废气经过所述集风装置和风动装置后由所述出风管排出;冷却液箱;设置在所述冷却液箱内的离心动力泵装置,所述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与所述风动装置连接且由所述风动装置驱动其转动,所述离心动力泵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待冷却设备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装置包括上部风管、中部集风管、下部风管,所述上部风管内设置有风量调节阀,所述中部集风管呈锥形结构,所述上部风管的一端与通风管道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中部集风管的大径端连接,所述中部集风管的小径端与下部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下部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管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下部风管内的主风动轮,所述主风动轮与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动轮与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之间通过变速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彦鹏杨博薛艳黄贇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