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近光一体模组、车灯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580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灯,公开了一种远近光一体模组,包括近光光学单元(2)、远光光学单元(3)、弯道照明光学单元(4)和透镜(1),近光光学单元(2)包括近光光源和近光初级光学元件,远光光学单元(3)包括远光光源和远光初级光学元件,弯道照明光学单元(4)包括弯道照明光源和弯道照明初级光学元件,透镜(1)包括形成为一体的近光透镜部分和远光透镜部分,近光光学单元(2)和远光光学单元(3)沿透镜(1)的宽度方向(A)排列设置。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车灯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造型新颖美观、能够实现小开口设计、集成度高、功能多样化,能实现很好的远近光切换。远近光切换。远近光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近光一体模组、车灯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灯,具体地,涉及一种远近光一体模组。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灯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照灯模组的发展目前趋于小型扁平化、造型多样化、以及多功能集成化等几个方向,从目前主流汽车厂当前在售以及后期一代甚至两代的车型的前照灯模组选取方案分析来看,20mm开口左右的透镜尺寸是大家认可程度比较高且受欢迎程度也比较高的一种技术方案,而且伴随着用户对汽车大灯模组造型要求提高以及对现在一成不变的规则透镜外观的审美疲劳,具有新颖造型的前照灯模组也是汽车市场对模组开发提出的新要求。
[0003]目前现有的集成远近光功能的模组透镜开口尺寸基本都在30mm以上,已经超出目前主流市场需求的20mm左右的小开口的尺寸要求,并且透镜为规则造型,外观上无创新。另外,目前市场上集成远近光功能的模组实现远近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电磁阀切换,该方案的缺点是切换时噪音大,电磁阀成本高,第二种是通过聚光器的形式实现远光功能,该方案的缺点是远光与近光的衔接处存在缺陷且很难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远近光一体模组,造型新颖美观、能够实现小开口设计,模组集成度高、功能更多样化,且能够实现很好的远近光切换,能够很好解决现有前照灯模组的远近光切换方式导致的噪音大、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所述车灯造型新颖美观、能够实现小开口设计,并且集成度高、功能更多样化,同时能够实现很好的远近光切换。
[0006]本技术第三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灯造型新颖美观、能够实现小开口设计,并且集成度高、功能更多样化,能够满足车辆的多样化造型设计和照明需求。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远近光一体模组,包括近光光学单元、远光光学单元、弯道照明光学单元和透镜,所述近光光学单元包括近光光源和近光初级光学元件,所述远光光学单元包括远光光源和远光初级光学元件,所述弯道照明光学单元包括弯道照明光源和弯道照明初级光学元件,所述透镜包括形成为一体的近光透镜部分和远光透镜部分,所述近光光学单元和远光光学单元沿所述透镜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出射后射入到所述近光透镜部分,并经所述近光透镜部分射出以形成近光光形,所述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远光初级光学元件出射后射入到所述远光透镜部分,并经所述远光透镜部分射出以形成远光光形,所述弯道照明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弯道照明初级光学元件出射后射入到所述近光透镜部分,并经所述近光透镜部分射出,且所述弯道照明初级光学元件出射光线的出射方向相对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出射光线的出射方向具有偏转角度。
[0008]优选地,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为近光反射镜,所述远光初级光学元件为远光反射镜,所述弯道照明初级光学元件为弯道照明反射镜。
[0009]优选地,所述远近光一体模组还包括辅助点亮单元,所述辅助点亮单元设置为能够将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的出射光线的一部分入射到所述远光透镜部分,并经所述远光透镜部分射出,以使所述远光透镜部分能够被点亮。
[0010]优选地,所述辅助点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反射元件。
[0011]优选地,所述辅助点亮单元包括两个反射元件,所述两个反射元件分别为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所述第一反射器设置为能够将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的出射光线的一部分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器,所述第二反射器设置为能够将射入所述第二反射器的光线反射到所述远光透镜部分,并经所述远光透镜部分射出。
[0012]优选地,所述透镜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为顺滑曲面,所述入光面包括近光入光面和远光入光面,所述近光入光面和与其对应的出光面部分形成所述近光透镜部分,所述远光入光面和与其对应的出光面部分形成所述远光透镜部分。
[0013]优选地,所述近光入光面和远光入光面均为向后凸出的曲面。
[0014]优选地,所述透镜为菲涅尔透镜,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远光初级光学元件、弯道照明初级光学元件和所述透镜集成为一体。
[0015]优选地,所述透镜形成为菲涅尔花纹结构,所述菲涅尔花纹结构设置在配光镜上。
[0016]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灯,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远近光一体模组。
[0017]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车灯。
[0018]本技术将远光、近光、弯道照明功能集成于一体,使得模组集成度高、功能更多样化;通过设置形成为一体的近光透镜部分和远光透镜部分,使得近光透镜部分的焦点和远光透镜部分的焦点分离,从而不需要通过电磁阀切换遮光板,从而能够避免远近光切换时产生噪音,并能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近光光学单元和远光光学单元沿透镜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使得透镜的高度可以做到很小,从而能够实现小开口设计,满足主流市场需求,且透镜的造型可以顺应车灯外配光镜的延展趋势,使得模组造型新颖美观,能够提高车灯视觉效果;通过设置弯道照明光学单元,使得经弯道照明光学单元射出的光线能够射向车辆的左侧或右侧,能够将近光光形拓宽,从而为驾驶者在弯道行驶提供较宽的照明视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0019]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透镜的俯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透镜的主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近光光形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远光光形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辅助点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图7的主视图;
[0028]图9是图7的俯视图;
[0029]图10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近光光形示意图;
[0030]图11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远光光形示意图;
[0031]图12是本技术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透镜
ꢀꢀꢀꢀꢀꢀꢀꢀꢀꢀꢀꢀꢀꢀꢀꢀꢀꢀꢀꢀꢀꢀꢀꢀꢀꢀ
11出光面
[0034]12入光面
ꢀꢀꢀꢀꢀꢀꢀꢀꢀꢀꢀꢀꢀꢀꢀꢀꢀꢀꢀꢀꢀꢀꢀ
121近光入光面
[0035]122远光入光面
ꢀꢀꢀꢀꢀꢀꢀꢀꢀꢀꢀꢀꢀꢀꢀꢀꢀꢀ
13配光镜
[0036]14菲涅尔花纹结构
ꢀꢀꢀꢀꢀꢀꢀꢀꢀꢀꢀꢀꢀꢀꢀ
2近光光学单元
[0037]21近光反射镜
ꢀꢀꢀꢀꢀꢀꢀꢀꢀꢀꢀꢀꢀꢀꢀꢀꢀꢀꢀ
3远光光学单元...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近光一体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近光光学单元(2)、远光光学单元(3)、弯道照明光学单元(4)和透镜(1),所述近光光学单元(2)包括近光光源和近光初级光学元件,所述远光光学单元(3)包括远光光源和远光初级光学元件,所述弯道照明光学单元(4)包括弯道照明光源和弯道照明初级光学元件,所述透镜(1)包括形成为一体的近光透镜部分和远光透镜部分,所述近光光学单元(2)和远光光学单元(3)沿所述透镜(1)的宽度方向(A)排列设置;所述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出射后射入到所述近光透镜部分,并经所述近光透镜部分射出以形成近光光形,所述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远光初级光学元件出射后射入到所述远光透镜部分,并经所述远光透镜部分射出以形成远光光形,所述弯道照明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弯道照明初级光学元件出射后射入到所述近光透镜部分,并经所述近光透镜部分射出,且所述弯道照明初级光学元件出射光线的出射方向相对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出射光线的出射方向具有偏转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近光一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为近光反射镜(21),所述远光初级光学元件为远光反射镜(31),所述弯道照明初级光学元件为弯道照明反射镜(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近光一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近光一体模组还包括辅助点亮单元(5),所述辅助点亮单元(5)设置为能够将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的出射光线的一部分入射到所述远光透镜部分,并经所述远光透镜部分射出,以使所述远光透镜部分能够被点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近光一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维陈兆禹张果张韬沈进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