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化分解液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531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余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生化分解液容器,用于收集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分解产生的生化分解液,包括有位于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下方的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上设有供生化分解液流出的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上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出液侧连接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出液侧设有抽液管;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还设有液位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收集滚筒上落下的生化分解液时,不会造成生化分解液的洒出,容器主体内生化分解液的流动性好,同时配合液位传感器可以实现生化分解液的后续转移,避免容器主体内生化分解液的累积。避免容器主体内生化分解液的累积。避免容器主体内生化分解液的累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化分解液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厨余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化分解液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其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厨余垃圾的处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0003]如今的厨余垃圾处理较好的方法为:将厨余垃圾打碎后,与微生物一同混合均匀进行微生物处理,经过微生物处理的厨余垃圾分解成可回收利用的水和重复使用的微生物菌液;现有的滚筒式的搅拌装置将厨余垃圾和微生物充分搅拌并发生反应,使生物分解液在自由落体后并进行收集,因为生物分解液下落时还伴有一定的离心力(滚筒的旋转速度较慢),生物分解液类似于平抛运动,用普通收集容器(矩形槽,止于滚筒的下方,用于收集滚筒最低处母线处落下的生物分解液)收集难免洒落一部分生物分解液,不利于生化分解液的收集和后续转移,所以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生化液分解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生化分解液容器,以解决现有的普通收集容器内部的生物分解液流动性差,不利于生化分解液收集和后续转移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生化分解液容器技术手段如下:包括有位于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下方的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上设有供生化分解液流出的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上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出液侧连接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出液侧设有抽液管;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还设有液位传感器。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生化分解液容器具有如下的技术优点:本技术配合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使用,可以对从滚筒上落下的厨余垃圾生物分解液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一定容量的生化分解液排出容器主体;配合液位传感器,可以使滚筒不会与容器主体内的生物分解液接触,从而使滚筒在工作时不会与分离出的生化分解液有任何干扰,不会影响生化分解液的离心分离和收集;配合容器主体的使用也不会出现生化分解液洒出容器主体的情况,配合液位传感器和抽吸泵可以实现将生物分解液转移至下一个处理工序,防止容器主体积累生物分解液过多,影响后续的分解液收集;本技术在收集滚筒上落下的生化分解液时,不会造成生化分解液的洒出,容器主体内生化分解液的流动性好,同时配合液位传感器可以实现生化分解液的后续转移,避免容器主体内生化分解液的累积。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容器主体在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容器主体为梯形槽,所述容器主体与收集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的滚筒重叠高度大于滚筒直径的四分之一;生化分解液在落下时具有一定的离心力(收集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的滚筒具有一定旋转速度,生化分解液在重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甩出,滚筒的旋转速度较慢,不会产生太大的离心力),为了使生化分解液不会洒出容器主体,使容器主体与滚筒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叠高度。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容器主体的上端面的宽度大于等于滚筒的直径;容器主体的上端面大于滚筒的直径,可以使滚筒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容器主体上端面以内,防止滚筒上的生化分解液在自由落体的作用下,落到容器主体以外。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液管上设有开关阀;在排液管上设有开关阀,便于控制生化分解液的流出,便于维修时断开生化分解液的流出。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液孔位于容器主体侧壁;将排液孔设在容器主体的侧壁,便于排液管的加工安装,以及后续的维修更换。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液孔与容器主体的底部相切;将排液孔与容器主体的底部相切,便于将容器主体内的生化分解液排出。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液管平行于水平面或者向下倾斜设置,平行于水平面的排液管便于生产加工制造,向下倾斜设置的排液管便于生化分解液的流出,并且可将容器主体内的生化分解液全部排出,不会使生化分解液在容器主体内有剩余,保证生化分解液的流动性。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液孔位于容器主体的底部;将排液孔设置在容器主体的底部,有利于将生化分解液排出,并且排尽,保证容器主体内生化分解液的流动性。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容器主体底部设有向下倾斜并朝向排液孔的内表面;向下往排液孔倾斜的内表面可以将容器主体内的生化分解液汇集在一起,便于生化分解液通过排液管流出,在生化分解液完全流出时,可以防止容器主体内部残留生化液,以及在生化液部分放出时,生化分解液局部流动性较差的情况发生,容器主体底部的内表面向下往排液孔倾斜,可以使容器主体的生化分解液都参与流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外形示意图。
[0018]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9]1、滚筒;2、容器主体;3、排液管;4、抽吸泵;5、抽液管;6、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1]如图1和2所示,生化分解液容器用于收集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落下的生化分解液,包括有位于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下方的容器主体2,容器主体2在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容器主体2为倒立的梯形槽,容器主体2与收集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的滚筒1重叠高度大于滚筒1直径的四分之一,重叠高度优选为滚筒1直径的三分之一,容器主体2的上端面
的宽度大于等于滚筒1的直径,优选为滚筒1直径的1.1倍;
[0022]实施例1
[0023]容器主体2上设有供生化分解液流出的排液孔,排液孔上设有排液管3,排液孔位于容器主体2侧壁,排液孔与容器主体2的底部相切,排液管3平行于水平面或者向下倾斜设置,容器主体2底部设有向下往排液孔倾斜的内表面(向下往排液孔倾斜的内表面可以将容器主体2内的生化分解液汇集在一起,便于生化分解液通过排液管3流出,在生化分解液完全流出时,可以防止容器主体2内部残留生化液,以及在生化液部分放出时,生化分解液局部流动性较差的情况发生,容器主体2底部的内表面向下往排液孔倾斜,可以使容器主体2的生化分解液都参与流动);排液管3上设有开关阀,便于在维修时控制生化分解液的流出;排液管3的出液侧连接有抽吸泵,抽吸泵4的出液侧设有抽液管5;容器主体2的内部还设有液位传感器6,液位传感器6设置在滚筒1与容器主体2重叠部分以下的位置,液位传感器6用于检测容器主体2内的生化分解液的液面是否到达设定值,用于将液面的高度信息反馈用于控制抽吸泵41启动、关闭,对容器主体2内的生化分解液进行排液,例如:MPM48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化分解液容器,用于收集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分解产生的生化分解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位于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下方的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上设有供生化分解液流出的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上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出液侧连接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出液侧设有抽液管;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还设有液位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分解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在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化分解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为梯形槽,所述容器主体与收集滚筒式生化搅拌装置的滚筒重叠高度大于滚筒直径的四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化分解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东谢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乐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