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救生转运舱的供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922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动救生转运舱的供气系统,属于救生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转运舱、压力调节系统以及呼吸供气系统;所述压力调节系统与所述转运舱内部连通;所述压力调节系统包括第一调压管路和第二调压管路;所述呼吸供气系统与所述转运舱内部连通;所述呼吸供气系统包括呼吸供气管路、舱内供气管路、呼吸排气管路和面罩;所述呼吸供气管路进气端与所述第二调压管路连通;所述面罩进气端与所述呼吸供气管路连通;所述面罩出气端与所述呼吸排气管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持机动转运救生舱内处于合理的气压环境,同时保证机动救生转运舱内呼吸气体的有效供给,保证机动救生转运舱内人员的健康生存条件。的健康生存条件。的健康生存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救生转运舱的供气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转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机动救生转运舱的供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饱和潜水是一种适用于大深度下,开展长时间作业的潜水方式。但是潜水员长期暴露高压下工作,当工作结束时,潜水员需要在相应的减压舱中减压。潜水员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减压过程中,当潜水员出现受伤情况下,需要把潜水员送医就治,在此过程中把潜水员从带压状态减压到常压,需要数小时的时间,减压时间过短可能对与潜水员造成较大身体损伤。待减压完成后再将潜水员送至医院,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需要让潜水员在可移动的转运舱中进行转移就医,长时间的减压和转移过程可能导致伤员的病情恶化甚至可能错失治疗的最佳时间。
[0003]专利技术人在日常实践中发现,现有的减压舱的供气系统不能够满足需求。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动救生转运舱的供气系统,能够保持机动转运救生舱内处于合理的气压环境,同时保证机动救生转运舱内呼吸气体的有效供给,保证机动救生转运舱内人员的健康生存条件。
[0005]一种机动救生转运舱的供气系统,包括:
[0006]转运舱;
[0007]压力调节系统,所述压力调节系统与所述转运舱内部连通;所述压力调节系统包括第一调压管路和第二调压管路;
[0008]呼吸供气系统,所述呼吸供气系统与所述转运舱内部连通;所述呼吸供气系统包括呼吸供气管路、舱内供气管路、呼吸排气管路和面罩;所述呼吸供气管路进气端与所述第二调压管路连通;所述面罩进气端与所述呼吸供气管路连通;所述面罩出气端与所述呼吸排气管路连通。
[0009]优选的,还包括具有第一连接球阀的第一连接管路;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一端与所述呼吸供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另一端与所述舱内供气管路连通。
[0010]优选的,还包括具有第二连接球阀的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调压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压管路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呼吸供气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快速接头A、球阀A、截止阀A、第一供气减压阀、球阀B、球阀C、管汇和球阀D;所述球阀C、所述管汇以及所述球阀D设置于所述转运舱内。
[0012]优选的,所述呼吸供气管路还包括废气排气管路,所述废气排气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球阀E、单向阀A和消音器A;所述球阀E的进气端与第一供气减压阀出气端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舱内供气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供气储气瓶、第二供气减压阀、快速接
头B、球阀F、截止阀C、球阀G、流量计、单向阀B、球阀H以及消音器B;所述球阀H和所述消音器B设置于所述转运舱内。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调压管路包括快速接头C、球阀I、球阀K、快速接头D以及依次连通的截止阀E、单向阀C、球阀J、消音器C;所述球阀I进气端与所述快速接头C连通;所述球阀K进气端与所述快速接头D连通;所述截止阀E进气端与所述球阀I出气端和所述球阀K出气端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调压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调压储气瓶、调压减压阀、快速接头E、球阀L、截止阀H、单向阀D、球阀M和消音器D;所述球阀M和所述消音器D设置于所述转运舱内。
[0016]优选的,还包括呼吸气源管路;所述呼吸气源管路进气端与所述球阀L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呼吸气源管路出气端与所述呼吸供气管路进气端连通。
[0017]优选的,所述呼吸排气管路包括球阀R、球阀S和依次连通的球阀N、球阀P、球阀Q、三通切断球阀、背压调节器;所述球阀N、所述球阀P和所述球阀S设置于所述转运舱内;所述背压调节器进气端与所述球阀R出气端和所述三通切断球阀出气端连通。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保持机动转运救生舱内处于合理的气压环境,同时保证机动救生转运舱内呼吸气体的有效供给,保证机动救生转运舱内人员的健康生存条件。
附图说明
[0019]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呼吸供气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舱内供气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调压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调压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呼吸排气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7]1、转运舱,2、呼吸供气管路,3、舱内供气管路,4、第一调压管路,5、第二调压管路,6、呼吸排气管路,7、第一连接管路,8、第二连接管路,9、呼吸气源管路;
[0028]201、快速接头A,202、球阀A,203、截止阀A,204、第一供气减压阀,205、球阀B,206、球阀C,207、管汇,208、球阀D,209、面罩,210、截止阀B,211、压力表A,212、球阀E,213、单向阀A,214、消音器A;
[0029]301、供气储气瓶,302、第二供气减压阀,303、快速接头B,304、球阀F,305、截止阀C,306、球阀G,307、流量计,308、单向阀B,309、球阀H,310、消音器B,311、压力表B,312、截止阀D;
[0030]401、快速接头C,402、球阀I,403、截止阀E,404、单向阀C,405、球阀J,406、消音器C,407、压力表C,408、截止阀F,409、球阀K,410、快速接头D;
[0031]501、调压储气瓶,502、调压减压阀,503、快速接头E,504、球阀L,505、截止阀G,506、压力表D,507、截止阀H,508、单向阀D,509、球阀M,510、消音器D;
[0032]601、球阀N,602、球阀P,603、球阀Q,604、三通切断球阀,605、背压调节器,606、球阀R,607、球阀S;
[0033]701、第一连接球阀;
[0034]801、第二连接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6]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一种机动救生转运舱的供气系统包括转运舱1、压力调节系统和呼吸供气系统。压力调节系统与转运舱1内部连通,用于调节转运舱1的舱内压力。呼吸供气系统与转运舱1内部连通,用于向转运舱1的舱内以及舱内人员提供呼吸所需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救生转运舱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舱;压力调节系统,所述压力调节系统与所述转运舱内部连通;所述压力调节系统包括第一调压管路和第二调压管路;呼吸供气系统,所述呼吸供气系统与所述转运舱内部连通;所述呼吸供气系统包括呼吸供气管路、舱内供气管路、呼吸排气管路和面罩;所述呼吸供气管路进气端与所述第二调压管路连通;所述面罩进气端与所述呼吸供气管路连通;所述面罩出气端与所述呼吸排气管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一连接球阀的第一连接管路;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一端与所述呼吸供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另一端与所述舱内供气管路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二连接球阀的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调压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压管路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供气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快速接头A、球阀A、截止阀A、第一供气减压阀、球阀B、球阀C、管汇和球阀D;所述球阀C、所述管汇以及所述球阀D设置于所述转运舱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供气管路还包括废气排气管路,所述废气排气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球阀E、单向阀A和消音器A;所述球阀E的进气端与第一供气减压阀出气端连通。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铭华王福存刘啸峰修仁强邢熙权李韶清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宏远载人压力舱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