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876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准直背光组件以及设置于准直背光组件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第一基板位于准直背光组件和第二基板之间;像素电极阵列分布于第一基板面向第二基板的一侧;其中,任一像素电极面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与像素电极一一对应的视角切换组件,视角切换组件能根据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层之间的压差在透态和雾态之间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层之间的压差,从而可以控制视角切换组件在透态和雾态之间切换,可以对光线的出光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宽窄视角范围可调控的特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因此,一类具有防窥功能的显示器应运而生,这类显示器可以仅让正视角的用户具有显示内容可读性,而处于侧边的旁观者则无法读取显示内容,有效保护了用户的信息隐私性。
[0003]传统的防窥显示通常需要安装一层防窥保护膜,并且无法自动进行防窥显示模式和正常显示模式的切换。而另一类具有防窥和切换的显示技术则需要在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之间或在显示面板上方增设切换组件,这类显示器不仅会增加产品的厚度,还会影响显示效果,例如对比度降低、产生色偏、分辨率较差等。故,有必要改善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防窥切换组件不仅会增加产品的厚度,还会影响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准直背光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准直背光组件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准直背光组件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像素电极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其中,任一所述像素电极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像素电极一一对应的视角切换组件,所述视角切换组件能根据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之间的压差在透态和雾态之间切换。
[000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视角切换组件包括胆甾相液晶膜。
[000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视角切换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胆甾相液晶膜之间的透光台以及位于所述透光台的侧部的反射遮挡层。
[000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透光台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所述透光台远离所述像素电极的一侧的截面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透光台靠近所述像素电极的一侧的截面宽度。
[000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公共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001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公共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像素电极之间。
[001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视角切换组件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液晶层。
[001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准直背光组件包括反射膜、位于所述反射膜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导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源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与
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逆棱镜膜。
[001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准直背光组件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准直膜。
[001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准直膜为百叶窗准直膜,所述百叶窗准直膜包括交替排列的遮光区和透光区。
[00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准直背光组件以及设置于准直背光组件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第一基板位于准直背光组件和第二基板之间;像素电极阵列分布于第一基板面向第二基板的一侧;其中,任一像素电极面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与像素电极一一对应的视角切换组件,视角切换组件能根据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层之间的压差在透态和雾态之间切换。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视角切换组件设置在像素电极面向第二基板的一侧,通过控制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层之间的压差,从而可以控制视角切换组件在透态和雾态之间切换,可以对光线的出光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宽窄视角范围可调控的特性,而且不会额外增加产品的厚度,不会影响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切换组件为透态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切换组件为雾态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准直背光组件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附图中,为了清晰及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中绘示的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并未按照比例。
[0023]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准直背光组件10以及设置于所述准直背光组件10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20。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01和第二基板20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201和所述第二基板202之间的公共电极层204和像素电极203,所述第一基板201位于所述准直背光组件10和所述第二基板202之间。所述像素电极203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基板201面向所述第二基板202的一侧(图1中仅绘示一个像素电极203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任一所述像素电极203面向所述第二基板20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像素电极203一一对应的视角切换组件205(图1中仅绘示一个视角切换组件205为例进行说明),所述视角切换组件205能根据所述像素电极203与所述公共电极层204之间的压差在透态和雾态之间切换。
[002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准直背光组件10用于提供准直光线(即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小视角光线)。当所述视角切换组件205为透态时,所述准直光线可以透过,相应
的,此时显示装置100为窄视角隐私模式(即防窥显示模式);当所述视角切换组件205为雾态时,所述准直光线被散射,相应的,此时显示装置100为宽视角分享模式(即正常显示模式)。
[0025]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0还包括位于所述视角切换组件205和所述第二基板202之间的显示液晶层206。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一般将防窥切换组件设置在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之间或设置在显示面板上方,同时额外设置电场以控制防窥切换组件切换,不仅会增加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还会影响显示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视角切换组件205集成在显示面板20内,通过控制像素电极203和公共电极层204之间的压差,以控制视角切换组件205切换,不需要额外设置电场,可以与显示液晶层206共用电场,而且视角切换组件205所需的切换电压为高电压(例如15~20伏),而显示液晶层206所需的驱动电压相对较低,无法对视角切换组件205进行切换,因此,视角切换组件205与显示液晶层206之间不会相互影响,既不会增加显示装置100的厚度,也不会影响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
[002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视角切换组件205包括胆甾相液晶膜2051。需要说明的是,胆甾相液晶具有独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准直背光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准直背光组件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准直背光组件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像素电极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其中,任一所述像素电极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像素电极一一对应的视角切换组件,所述视角切换组件能根据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之间的压差在透态和雾态之间切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切换组件包括胆甾相液晶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切换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胆甾相液晶膜之间的透光台以及位于所述透光台的侧部的反射遮挡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台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所述透光台远离所述像素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