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852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体在第一通孔处设有门盖,所述主体的内部底端开设有出水通孔,所述主体在出料通孔处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部设有承载体,所述主体的内部一侧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部设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的顶端设有接水仓,所述主体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旋转管和第二旋转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接水仓与屋檐的排水槽的出水口相连接,让接水仓将屋顶的水流通过接水管、送水管和连接管送入主体的内部,让水流带动减速板翻转,减速板让水流减速流入承载体的内部,然后经过漏网过滤,漏网过滤掉水流中的树叶杂物,然后先后通过第二旋转管和第一旋转管排出。管排出。管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227111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包括壳体和排水管,还包括,导流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腔,过滤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腔底端。
[0004]上述专利中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存在以下不足:此装置通过将过滤网固定住,然后将水引入过滤网中,使得无法很方便的对过滤网的表面进行清理,影响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体在第一通孔处设有门盖,所述主体的内部底端开设有出水通孔,所述主体在出料通孔处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部设有承载体,所述主体的内部一侧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部设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的顶端设有接水仓,所述主体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旋转管和第二旋转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延伸至主体的外部,所述连接管的外部设有第一连接体,所述送水管的外部套设有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侧设有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螺纹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体在螺纹凹槽处与连接套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体在第一凹槽的内壁设有第一防水套,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内部一侧设有第二防水套,所述第一防水套与第一连接体相适配,所述第二防水套与第二连接体相适配。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送水管的顶端外部套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顶端设有接水管,所述接水管的顶端与接水仓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内部顶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一侧开设有转动凹槽,所述连接块在转动凹槽处设有减速板,所述减速板的底端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与主体相适配。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在出水通孔的底端设有第二旋转管,所述第二旋转管的出水端外部设有第一旋转管,所述第二旋转管的出水端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旋转管与第二旋转管的倾斜出水端相适配。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承载体呈圆桶状,所述承载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承载体在第三通孔处设有漏网,所述承载体的底端开设有滑动空腔,所述承载体在滑动空腔处与固定柱滑动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门盖的顶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门盖在第二通孔处设有透明窗,所述门盖的顶端开设有转动凹槽,所述门盖在转动凹槽处设有提手。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在出水通孔的内壁底端设有滤网。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通过设置了漏网和减速板,将接水仓与屋檐的排水槽的出水口相连接,让接水仓将屋顶的水流通过接水管、送水管和连接管送入主体的内部,此时水流带动减速板翻转,减速板让水流减速流入承载体的内部,然后经过漏网过滤,漏网过滤掉水流中的树叶杂物,然后先后通过第二旋转管和第一旋转管排出。
[0018]2、通过设置了透明窗和盖板,当漏网将树叶杂物过滤之后,可以通过观察透明窗,再决定需不需要对漏网进行清理,需要清理漏网时,拉动提手,使得提手带动门盖转动,让承载体与固定柱分离,然后将漏网上的树叶杂物进行清理,然后将承载体复位,使得既保证过滤效果,又保证了对漏网进行清理,进一步的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9]3、通过设置了第一旋转管和第二旋转管,分别转动第一旋转管和第二旋转管可以调整不同的排水方向,方便主体与其他的排水系统进行组装。
[0020]4、通过设置了滤网,在承载体利用漏网对水流中的树叶杂物过滤掉的时候,然后水流经过滤网,滤网能够将水流中的小型石子和泥沙进行过滤,避免堵塞第一旋转管和第二旋转管。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的平面主视结构剖视图;
[0023]图3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的滤网平面主视结构剖视图。
[0024]图中:1主体、2门盖、3透明窗、4提手、5第一旋转管、6第二旋转管、7连接管、8第一连接体、9第一防水套、10连接套、11二连接体、12送水管、13固定套、14接水管、15接水仓、16第二防水套、17滑轮、18固定柱、19漏网、20承载体、21减速板、22连接块、23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7]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8]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9]实施例1
[0030]参照图1

2,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孔,主体1在第一通孔处转动连接有门盖2,主体1的内部底端开设有出水通孔,主体1在出料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8,固定柱18的外部设有承载体20,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7,连接管7的外部设有送水管12,送水管12的顶端设有接水仓15,主体1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旋转管5和第二旋转管6。
[0031]连接管7延伸至主体1的外部,连接管7的外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体8,送水管12的外部套设有第二连接体11,第二连接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套10,第一连接体8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螺纹凹槽,第一连接体8在螺纹凹槽处与连接套10螺纹连接。
[0032]第二连接体1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体11在第一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套9,第一连接体8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体(1)在第一通孔处设有门盖(2),所述主体(1)的内部底端开设有出水通孔,所述主体(1)在出料通孔处设有固定柱(18),所述固定柱(18)的外部设有承载体(20),所述主体(1)的内部一侧设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外部设有送水管(12),所述送水管(12)的顶端设有接水仓(15),所述主体(1)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旋转管(5)和第二旋转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7)延伸至主体(1)的外部,所述连接管(7)的外部设有第一连接体(8),所述送水管(12)的外部套设有第二连接体(11),所述第二连接体(11)的一侧设有连接套(10),所述第一连接体(8)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螺纹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体(8)在螺纹凹槽处与连接套(10)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体(1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体(11)在第一凹槽的内壁设有第一防水套(9),所述第一连接体(8)的内部一侧设有第二防水套(16),所述第一防水套(9)与第一连接体(8)相适配,所述第二防水套(16)与第二连接体(11)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水管(12)的顶端外部套设有固定套(13),所述固定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