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96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盖板(100),包括贯穿设置于电池盖板(100)上的用于向锂离子电池内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口(200);和注液口密封组件,用于密封注液口(200)并包括嵌套设置且固定连接的用于密封注液口(200)的注液入口部的注液上密封件(300)和用于密封注液口(200)的注液出口部的注液下密封件(400)。采用注液上密封件和注液下密封件的组合结构,注液上密封件与注液如口部之间形成环形的固性密封,注液下密封件与注液出口部之间形成十字形的弹性密封,兼具固性密封与弹性密封,对注液口实现多重密封,提升密封效果,提高电池注液口密封的可靠性。口密封的可靠性。口密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取代燃油汽车。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性,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锂离子电池生产完毕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其中密封性能检测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0003]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口一般需要密封钉进行封装,然而现有密封钉多采用铝制密封钉,需要通过激光焊接与盖板进行固定,激光焊接过程产生的热量会传导至密封钉,使密封钉发生形变,造成封装失效,且由于密封钉多采用分体式结构,需要返工作业时钉柱也不宜拔出,既影响电池使用,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结构简单、多重密封以提升密封效果,提高电池注液口密封的可靠性,返工操作便利,降低电池的工序报废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
[0006]电池盖板,包括贯穿设置于所述电池盖板上的用于向所述锂离子电池内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口;和
[0007]注液口密封组件,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口并包括嵌套设置且固定连接的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口的注液入口部的注液上密封件和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口的注液出口部的注液下密封件;
[0008]其中,所述注液上密封件的外周壁与所述注液入口部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贴合面,所述注液下密封件的外周壁与所述注液出口部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贴合面和第三密封贴合面。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液下密封件形成有顶部开口并包括:
[0010]密封筒,插装于所述注液出口部内;
[0011]密封头,从所述密封筒的轴向下端部伸出并突出地设置于所述注液出口部的下端口的下方;和
[0012]密封板,设置于所述密封筒的外周壁的轴向顶端且沿所述密封筒的径向布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板呈圆盘状并包括板顶壁、板底壁、形成在所述密封板的径向内端的板内端壁以及形成在所述密封板的径向外端的板外端壁,所述密封板夹设于所述注液上密封件与所述注液口之间,使得所述板顶壁能够与所述注液上密封件的壁面相贴合且所述板底壁能够与所述注液口的内周壁相贴合。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头呈多面体状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反向移动过
渡段、中间连接段和正向移动过渡段,所述反向移动过渡段使得所述密封头能够沿所述注液口的轴线方向向上移动并穿过所述注液口,所述正向移动过渡段使得所述密封头能够沿所述轴线方向向下移动并穿过所述注液口。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移动过渡段包括形成于所述反向移动过渡段的周壁上端的反向倒角部,所述正向移动过渡段包括形成于所述正向移动过渡段的周壁下端的正向倒角部,所述反向倒角部与所述正向倒角部沿所述轴线方向反向布置。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密封筒一体成型;或,所述密封板间隙套设于所述密封筒上。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液下密封件为弹性件。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液口呈阶梯孔状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注液上内周壁、注液连接壁和注液下内周壁,所述注液上内周壁形成为所述注液入口部,所述注液连接壁和所述注液下内周壁相互垂直并共同形成为所述注液出口部,所述密封筒的外周壁与所述注液下内周壁相贴合并形成为所述第二密封贴合面,所述密封板的板底壁与所述注液连接壁相贴合并形成为所述第三密封贴合面。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液上密封件呈T形状并包括与所述注液下密封件相连的密封钉和用于与所述注液上内周壁形成所述第一密封贴合面的焊接环。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钉包括一体成型的密封钉片和密封钉柱,所述密封钉片的周壁与所述焊接环的内周壁相连,所述密封钉柱固定插接于所述密封筒内。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采用注液上密封件和注液下密封件的组合结构,注液上密封件与注液如口部之间形成环形的固性密封,注液下密封件与注液出口部之间形成十字形的弹性密封,兼具固性密封与弹性密封,对注液口实现多重密封,以提升密封效果,提高电池注液口密封的可靠性,此外,注液上密封件和注液下密封件为一体化结构,返工操作时便于一次性拔出,操作便利,降低电池的工序报废率。
[0022]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展示了电池盖板、注液上密封件、注液下密封件、第二密封贴合面和第三密封贴合面;
[0025]图2是图1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展示了电池盖板和注液下密封件;
[0026]图3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展示了电池盖板和注液口;
[0027]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锂离子电池中注液下密封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展示了密封板与密封筒为一体成型件;
[0028]图5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展示了密封钉和焊接环;
[0029]图6是本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锂离子电池中注液下密封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展示了密封板与密封筒为分体结构;以及
[0030]图7是图6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展示了密封筒和密封头。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0
ꢀꢀꢀꢀꢀꢀꢀ
电池盖板
ꢀꢀꢀꢀꢀꢀꢀꢀꢀꢀꢀꢀꢀ
200
ꢀꢀꢀꢀꢀꢀ
注液口
[0033]300
ꢀꢀꢀꢀꢀꢀꢀ
注液上密封件
ꢀꢀꢀꢀꢀꢀꢀꢀꢀ
400
ꢀꢀꢀꢀꢀꢀ
注液下密封件
[0034]210
ꢀꢀꢀꢀꢀꢀꢀ
注液上内周壁
ꢀꢀꢀꢀꢀꢀꢀꢀꢀ
220
ꢀꢀꢀꢀꢀꢀ
注液连接壁
[0035]230
ꢀꢀꢀꢀꢀꢀꢀ
注液下内周壁
[0036]310
ꢀꢀꢀꢀꢀꢀꢀ
密封钉
ꢀꢀꢀꢀꢀꢀꢀꢀꢀꢀꢀꢀꢀꢀꢀ
320
ꢀꢀꢀꢀꢀꢀ
焊接环
[0037]3110
ꢀꢀꢀꢀꢀꢀ
密封钉片
ꢀꢀꢀꢀꢀꢀꢀꢀꢀꢀꢀꢀꢀ
3120
ꢀꢀꢀꢀꢀ
密封钉柱
[0038]410
ꢀꢀꢀꢀꢀꢀꢀ
密封筒
ꢀꢀꢀꢀꢀꢀꢀꢀꢀꢀꢀꢀꢀꢀꢀ
4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盖板(100),包括贯穿设置于所述电池盖板(100)上的用于向所述锂离子电池内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口(200);和注液口密封组件,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口(200)并包括嵌套设置且固定连接的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口(200)的注液入口部的注液上密封件(300)和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口(200)的注液出口部的注液下密封件(400);其中,所述注液上密封件(300)的外周壁与所述注液入口部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贴合面(1),所述注液下密封件(400)的外周壁与所述注液出口部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贴合面(2)和第三密封贴合面(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下密封件(400)形成有顶部开口并包括:密封筒(410),插装于所述注液出口部内;密封头(420),从所述密封筒(410)的轴向下端部伸出并突出地设置于所述注液出口部的下端口的下方;和密封板(430),设置于所述密封筒(410)的外周壁的轴向顶端且沿所述密封筒(410)的径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430)呈圆盘状并包括板顶壁(4310)、板底壁(4320)、形成在所述密封板(430)的径向内端的板内端壁(4330)以及形成在所述密封板(430)的径向外端的板外端壁(4340),所述密封板(430)夹设于所述注液上密封件(300)与所述注液口(200)之间,使得所述板顶壁(4310)能够与所述注液上密封件(300)的壁面相贴合且所述板底壁(4320)能够与所述注液口(200) 的内周壁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头(420)呈多面体状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反向移动过渡段(4210)、中间连接段(4220)和正向移动过渡段(4230),所述反向移动过渡段(4210)使得所述密封头(420)能够沿所述注液口(200)的轴线方向向上移动并穿过所述注液口(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旭东赵俊凯冯传钧韩恒珏杨树涛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