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63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纵向钢筋与型钢梁翼缘板干涉时如何保证纵向钢筋的整体贯通和兼顾型钢梁的强度的问题。预先在型钢梁的上下翼缘板上开设,供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纵向钢筋穿过的凹槽,使与型钢梁的上下翼缘板干涉的纵向钢筋,可垂直穿过型钢梁的上下翼缘板,保证了纵向钢筋的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承压性;在开凹槽处的型钢梁的上下翼缘板之间,固定焊接设置半圆柱形支撑套筒,以弥补型钢梁由于开设凹槽所造成的型钢梁强度的降低,保证了型钢梁整体的强度;保证了梁柱节点的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施工材料。材料。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梁与柱的连接节点的结构及其施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将型钢埋入到钢筋混凝土中的一种独立的结构形式,其结构为:型钢、钢筋和混凝土,三位一体,结合在一起;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比较,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承载力大、刚度大和抗震性能优的特点,与传统的钢结构比较,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及整体稳定性好和节省钢材的优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之间连接节点的施工顺序为:完成当前层的型钢立柱的安装,先在型钢立柱的外侧四周,进行型钢混凝土柱的纵向钢筋的排布和绑扎,再将当前层的型钢梁吊装到型钢立柱的节点位置处,将梁与柱对接在一起进行连接,在此过程中,由于设置在节点处的型钢混凝土柱的纵向钢筋会与型钢梁的上、下翼缘板发生干涉,阻碍型钢梁与型钢柱的对接,为了解决此问题,现有施工方法是:截短与对接的型钢梁上下翼缘板干涉的型钢混凝土柱的纵向钢筋,先完成型钢梁与型钢柱的对接连接,然后,再在型钢梁的上翼缘板的上顶面焊接带螺纹的上焊接套筒,在型钢梁的下翼缘板的下底面焊接带螺纹的下套筒,取一段带螺扣的短钢筋,将该短钢筋的带螺纹端与焊接套筒螺接在一起,将短钢筋的另一端与被截短的型钢混凝土柱的纵向钢筋焊接连接在一起,完成干涉处型钢混凝土柱纵筋与型钢梁的连接,以保证型钢混凝土立柱中纵向钢筋的整体刚性的纵向支撑强度。这种结构及施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在型钢梁翼缘板处截断纵向钢筋,使得型钢柱的纵向钢筋不能上下连续贯通,直接降低了纵向受力钢筋的整体承压性;(2)这种在翼缘板上设置套筒,并用短钢筋拼接的方法,受工艺施工顺序和施工空间的影响,存在现场施工工艺繁琐,耗时废料,钢筋用量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及其施做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纵向钢筋与型钢梁翼缘板干涉时如何保证纵向钢筋的整体贯通和兼顾型钢梁的强度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是:预先在型钢梁的上下翼缘板上开设,供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纵向钢筋穿过的凹槽,使与型钢梁的上下翼缘板干涉的纵向钢筋,可垂直穿过型钢梁的上下翼缘板,保证了纵向钢筋的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承压性;在开凹槽处的型钢梁的上下翼缘板之间,固定焊接设置半圆柱形支撑套筒,以弥补型钢梁由于开设凹槽所造成的型钢梁强度的降低,保证了型钢梁整体的强度;保证了梁柱节点的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施工材料。
[0006]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型钢立柱基础、型钢立柱和型
钢梁,在型钢立柱基础中设置有型钢立柱预埋件,在型钢立柱预埋件上固定连接有型钢立柱,在型钢立柱左侧的型钢立柱基础中,设置有纵向钢筋,在型钢梁的上翼缘板前侧面上设置有上翼缘板前侧凹槽,在型钢梁的下翼缘板前侧面上设置有下翼缘板前侧凹槽,在上翼缘板前侧凹槽外侧的上翼缘板下底面与下翼缘板前侧凹槽外侧的下翼缘板上顶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半圆柱形支撑钢筒,纵向钢筋的上端,沿上下垂直方向从下向上,依次穿过下翼缘板前侧凹槽、半圆柱形支撑钢筒的内腔和上翼缘板前侧凹槽,设置在型钢梁的上方,型钢梁与型钢立柱对接后焊接连接在一起。
[0007]在型钢梁与型钢立柱对接焊接处上方的型钢立柱上,设置有上焊接螺纹套筒,在型钢梁与型钢立柱对接焊接处的下方的型钢立柱上,设置有下焊接螺纹套筒,型钢梁上方的梁上侧受力钢筋与上焊接螺纹套筒连接在一起,型钢梁下方的梁下侧受力钢筋与下焊接螺纹套筒连接在一起;在型钢立柱上设置有立柱铨钉,在型钢梁上设置有梁铨钉。
[0008]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的施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第一步、预埋型钢立柱预埋件,进行钢筋安装和模板的支设,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型钢立柱基础,在型钢立柱基础的外露基础板上安装型钢立柱;
[0010]第二步、在型钢梁的加工厂对其进行加工,具体加工过程为:在型钢梁与型钢立柱对接处的纵向钢筋预穿过的型钢梁的下翼缘板上,加工出下翼缘板前侧凹槽,在纵向钢筋预穿过的型钢梁的上翼缘板上,加工出上翼缘板前侧凹槽,在上翼缘板前侧凹槽外侧的上翼缘板下底面,与下翼缘板前侧凹槽外侧的下翼缘板上顶面之间,焊接半圆柱形支撑钢筒,使半圆柱形支撑钢筒形成对开槽处上、下翼缘板的支撑,增强其强度;
[0011]第三步、利用吊装设备,将第二步加工好的型钢梁吊装到型钢立柱的对接处,将型钢梁与型钢立柱对接焊接在一起,并使纵向钢筋的上端,沿上下垂直方向从下向上,依次穿过下翼缘板前侧凹槽、半圆柱形支撑钢筒的内腔和上翼缘板前侧凹槽,设置在型钢梁的上方,实现了与型钢梁的翼缘板干涉的纵向钢筋,垂直穿越型钢梁的翼缘板后的纵向连续贯通;
[0012]第四步、在对接焊接后的型钢梁上方,焊接上焊接螺纹套筒,在上焊接螺纹套筒上连接梁上侧受力钢筋;在对接焊接后的型钢梁下方,焊接下焊接螺纹套筒,在下焊接螺纹套筒上连接梁下侧受力钢筋;
[0013]第五步、完成型钢立柱外侧的全部纵向钢筋绑扎和型钢梁外侧的全部梁受力钢筋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连接梁柱。
[001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现场施工,可节省大量的主筋钢筋,形成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大大提高了梁柱连接点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7]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型钢立柱基础4、型钢立柱2和型钢梁3,在型钢立柱基础4中设置有型钢立柱预埋件1,在型钢立柱预埋件1上固定连接有
型钢立柱2,在型钢立柱2左侧的型钢立柱基础4中,设置有纵向钢筋5,在型钢梁3的上翼缘板前侧面上设置有上翼缘板前侧凹槽7,在型钢梁3的下翼缘板前侧面上设置有下翼缘板前侧凹槽6,在上翼缘板前侧凹槽7外侧的上翼缘板下底面与下翼缘板前侧凹槽6外侧的下翼缘板上顶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半圆柱形支撑钢筒9,纵向钢筋5的上端,沿上下垂直方向从下向上,依次穿过下翼缘板前侧凹槽6、半圆柱形支撑钢筒9的内腔和上翼缘板前侧凹槽7,设置在型钢梁3的上方,型钢梁3与型钢立柱2对接后焊接连接在一起。
[0018]在型钢梁3与型钢立柱2对接焊接处上方的型钢立柱2上,设置有上焊接螺纹套筒12,在型钢梁3与型钢立柱2对接焊接处的下方的型钢立柱2上,设置有下焊接螺纹套筒10,型钢梁3上方的梁上侧受力钢筋13与上焊接螺纹套筒12连接在一起,型钢梁3下方的梁下侧受力钢筋11与下焊接螺纹套筒10连接在一起;在型钢立柱2上设置有立柱铨钉14,在型钢梁3上设置有梁铨钉8。
[0019]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的施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第一步、预埋型钢立柱预埋件1,进行钢筋安装和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型钢立柱基础(4)、型钢立柱(2)和型钢梁(3),在型钢立柱基础(4)中设置有型钢立柱预埋件(1),在型钢立柱预埋件(1)上固定连接有型钢立柱(2),在型钢立柱(2)左侧的型钢立柱基础(4)中,设置有纵向钢筋(5),其特征在于,在型钢梁(3)的上翼缘板前侧面上设置有上翼缘板前侧凹槽(7),在型钢梁(3)的下翼缘板前侧面上设置有下翼缘板前侧凹槽(6),在上翼缘板前侧凹槽(7)外侧的上翼缘板下底面与下翼缘板前侧凹槽(6)外侧的下翼缘板上顶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半圆柱形支撑钢筒(9),纵向钢筋(5)的上端,沿上下垂直方向从下向上,依次穿过下翼缘板前侧凹槽(6)、半圆柱形支撑钢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兵李晋龙王虹崔明敏王国栋丁惠婧庞文芳韩晓明郑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