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最优无堵塞的旋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103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最优无堵塞的旋流泵,包括叶轮、泵壳、后泵盖、轴封、泵轴、轴承箱组件等。叶轮依次通过叶轮轮毂、泵轴连接至轴承箱组件;泵腔体是由悬臂式开式的叶轮和单流道的泵壳组合而成,位于内部的叶轮及在外部的泵壳均采用耐磨材料铸造而成,后泵盖安装于泵壳后侧从而闭合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流泵叶轮结构简单,泵体部分零部件少,组装维修方便,泵通过能力好,可防止堵塞,适用于环保清淤领域输送高浓度泥浆。度泥浆。度泥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最优无堵塞的旋流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疏浚泥泵、流体力学等跨


技术介绍

[0002]许多河道底泥、污水池受到严重污染,污泥中含有大块垃圾,污泥内微生物作用产生大量气体,给清淤设备带来了挑战,目前的离心泵在输送过程中经常堵塞,对含气量的兼容性较差,严重制约了清淤工程中的污泥输送效率。而旋流泵主要结构特征是叶轮退缩在压水室后面的泵腔内,叶轮旋转是在叶片前面的无叶腔内形成贯通流和循环流,该泵最大的优势是输送的固态物不通过叶轮,因而无堵塞性能好,叶轮磨损也相应减轻。叶轮和泵腔的相对位置通常有三种:(a)叶轮完全退缩到泵腔后面,(b)叶轮部分前伸到泵腔内,(c)叶轮全部前伸到泵腔;相对于离心泵,旋流泵大部分固态物质可不经过叶轮而直接从无叶腔流出。旋流泵除了无堵塞、通过性能好,还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运行平稳;叶轮和泵壳无配合间隙,不存在因间隙增大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可以输送含有气体的浆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输送高浓度泥浆的无堵塞旋流泵,可以连续输送含有高浓度泥浆,有效防止固体颗粒以及垃圾对泵的堵塞,提高疏浚工程的泥浆输送效率,可广泛应用于河湖水库清淤、城市乡村河道治理、市政污水处理工程。
[0004]针对河道底泥、污水池受到严重污染,污泥中含有大块垃圾,离心泵在输送过程中由于垃圾经常堵塞,专利技术一种无堵塞的旋流泵叶轮和旋流泵,降低堵塞几率,增加通过能力,提高清淤工程中的污泥输送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最优无堵塞的旋流泵,包括叶轮(1)、泵壳(2)、后泵盖(3)、轴封(4)、泵轴(5)、轴承箱组件(6);叶轮(1)依次通过叶轮轮毂1

2、泵轴5连接至轴承箱组件(6);泵腔体是由悬臂式开式的叶轮(1)和单流道的泵壳2组合而成,位于内部的叶轮(1)及在外部的泵壳2均采用耐磨材料铸造而成,后泵盖3安装于泵壳2后侧从而闭合腔体;所述泵壳2的吸入室2

1和压水室2

2一体结构,泵壳2的吸入室一侧设有入口,泵壳2的压水室顶部一侧设有出口;所述轴承箱组件(6)设有斜撑6

1,所述斜撑6

1、后泵盖(3)、泵壳2三者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斜撑6

1提供支撑和固定;转动的泵轴(5)通过轴封(4)与静止的后泵盖(3)连接;叶轮1叶片的设计参数:夹角θ取10
°
~20
°
,相邻叶片和圆弧相切,圆弧半径r4取叶片直径D2的25%;叶片出口厚度δ取值为吸口直径D
in
的20%;叶轮流道通过最大球体直径为叶轮吸口直径D
in
的80%;吸入室2

1为圆弧进口,吸入室与泵壳连接圆弧r5=0.35D2;压水室2

2为准螺旋形,泵壳流道总宽度B3=0.55D
2+
e;叶片宽度B2=0.3D2;叶片出口厚度δ=0.2D
in
,单位m;所述的叶轮外径单位m,其中K2取18,H为扬程,单位m;n为转速,单位rpm;泵壳2的进口直径D
in
和出口直径D
out
:D
in
=D
out
=0.5D2。
[0007]进一步的,依据理论计算及通过实验验证确立旋流泵设计参数:流量Q=550m3/h,
扬程H=22m,转速1000rpm;D2为0.374m;叶片宽度B2为0.112m;叶片与后泵盖间隙e为20mm;叶片出口厚度δ为0.04m。
[0008]本专利技术的旋流泵叶轮结构简单,泵体部分零部件少,组装维修方便,泵通过能力好,可防止堵塞,适用于环保清淤领域输送高浓度泥浆。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旋流泵二维装配示意图
[0010]图2为实施例1叶轮叶片正面示意图。
[0011]图3为图2的侧视图。
[0012]图4为三维叶轮零件图。
[0013]图5为实施例2根据理论设计和计算制造的旋流泵在仿真试验清水性能曲线。
[0014]叶轮1、叶轮叶片1

1、工作面1
‑1‑
1和背面1
‑1‑
2、叶轮轮毂1

2;
[0015]泵壳2,后泵盖3,轴封组件4,泵轴5,轴承箱组件6、斜撑6

1。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1
[0018]图1所示的一种无堵塞的旋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1)、泵壳(2)、后泵盖(3)、轴封(4)、泵轴(5)、轴承箱组件(6);叶轮(1)依次通过叶轮轮毂1

2、泵轴5连接至轴承箱组件(6);泵腔体是由悬臂式开式的叶轮(1)和单流道的泵壳2组合而成,位于内部的叶轮(1)及在外部的泵壳2均采用耐磨材料铸造而成,后泵盖3安装于泵壳2后侧从而闭合腔体;
[0019]泵壳2的吸入室2

1和压水室2

2一体结构,泵壳2的吸入室一侧设有入口,泵壳2的压水室顶部一侧设有出口;
[0020]其次,轴承箱组件(6)设有斜撑6

1,所述斜撑6

1、后泵盖(3)、泵壳2三者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斜撑6

1提供支撑和固定;转动的泵轴(5)通过轴封(4)与静止的后泵盖(3)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创新点之一,所述的叶轮1型式设计为悬臂式全开式爪式叶片,叶片数为3个,圆周均布,工作面1
‑1‑
1和背面1
‑1‑
2型线为直线。
[0022]具体的,泵轴(5)与叶轮轮毂1

2通过螺纹连接。
[0023]具体的,泵壳2由后泵盖(3)支撑并固定在轴承箱组件(6)上。
[0024]具体的,泵壳2内为蜗壳流道,断面形状为圆角矩形,泵壳的内、外缘均为准螺旋线型。
[0025]实施例2
[0026]本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进一步理论设计和优化:
[0027]叶轮1叶片的设计参数:夹角θ取10
°
~20
°
,相邻叶片和圆弧相切,圆弧半径r4取叶片直径D2的25%;叶片出口厚度δ取值为吸口直径D
in
的20%;叶轮流道通过最大球体直径为叶轮吸口直径D
in
的80%。
[0028]吸入室2

1为圆弧进口,吸入室与泵壳连接圆弧r5=0.35D2;压水室2

2为准螺旋形,泵壳流道总宽度B3=0.55D
2+
e。
[0029]进一步的,依据理论计算及通过实验验证确立旋流泵设计参数:流量Q=550m3/h,
扬程H=22m,转速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最优无堵塞的旋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1)、泵壳(2)、后泵盖(3)、轴封(4)、泵轴(5)、轴承箱组件(6);叶轮(1)依次通过叶轮轮毂(1

2)、泵轴(5)连接至轴承箱组件(6);泵腔体是由悬臂式开式的叶轮(1)和单流道的泵壳(2)组合而成,位于内部的叶轮(1)及在外部的泵壳(2)均采用耐磨材料铸造而成,后泵盖(3)安装于泵壳(2)后侧从而闭合腔体;所述泵壳(2)的吸入室(2

1)和压水室(2

2)一体结构,泵壳(2)的吸入室一侧设有入口,泵壳(2)的压水室顶部一侧设有出口;所述轴承箱组件(6)设有斜撑(6

1),所述斜撑(6

1)、后泵盖(3)、泵壳(2)三者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斜撑(6

1)提供支撑和固定;转动的泵轴(5)通过轴封(4)与静止的后泵盖(3)连接;叶轮(1)叶片的设计参数:夹角θ取10
°
~2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海飞刘明明胡京招马源曹蕾王文魁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