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分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692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选择隧道拱顶距采空区底板高度为H的断面;步骤S2,采集隧址区地应力P0;步骤S3,根据取值H和步骤S2所得到的隧址区地应力P0,计算无量纲参数指标值,将无量纲参数指标值按比例分配权重系数后得到隧道下穿采空区的分区定量评价值;步骤S4,根据步骤S3得到的分区定量评价值,将预开挖隧道划分为无影响区Δ1、弱影响区Δ2、中影响区Δ3和强影响区Δ4这四种分区;步骤S5,根据步骤S4中的分区,分别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既避免成本超出原方案过多,又能减少拱顶坍塌、支护系统失效等事故的发生。的发生。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分区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交通需求量剧增,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增长,隧道在相应工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在山西、内蒙古等西北地区产煤大省,不少隧道穿越釆空区,特别是下穿采空区最为常见。由于我国煤系地层分布复杂,采空区不规则且范围广,导致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工主要依赖于工程经验,缺乏有效的指导措施。
[0003]目前针对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工,主要以采用原设计方案或换用高强度拱架为主,开挖方式和支护方案很少更改,导致此类环境条件下的隧道施工缺乏针对性的定量分区标准,无法做到科学治理,从而导致恶劣条件下易发生拱顶坍塌、支护系统失效等事故。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分区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工方法以至少解决目前恶劣条件下易发生拱顶坍塌、支护系统失效等事故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S1,选择隧道拱顶距采空区底板高度为H的断面;
[0008]步骤S2,采集隧址区地应力P0;
[0009]步骤S3,根据取值H和步骤S2所得到的隧址区地应力P0,并结合设计跨度L、开挖步距D、断面开挖分部高度h和设计支护强度P/>t
,计算无量纲参数指标值,无量纲参数指标值包括尺寸设计影响率η1、开挖循环稳定率η2和支护方案控制率η3,将无量纲参数指标值按比例分配权重系数后得到隧道下穿采空区的分区定量评价值;
[0010]步骤S4,根据步骤S3得到的分区定量评价值,将预开挖隧道划分为无影响区Δ1、弱影响区Δ2、中影响区Δ3和强影响区Δ4这四种分区;
[0011]步骤S5,根据步骤S4中的分区,分别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
[0012]进一步的,步骤S3中,尺寸设计影响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3][0014]进一步的,步骤S3中,开挖循环稳定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5]进一步的,步骤S3中,支护方案控制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6]进一步的,步骤S3中,分区定量评价值为α
i
为分配系数,i=1~3,且∑α
i
=1。
[0017]进一步的,步骤S4中,无影响区Δ1∈[η,3/4η)、弱影响区Δ2∈[3/4η,1/2η)、中影响区Δ3∈[1/2η,1/4η)、强影响区Δ4∈[1/4η,0)。
[0018]进一步的,步骤S5中,
[0019]无影响区采用原设计的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
[0020]弱影响区在原设计的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基础上,增加超前注浆加固方案并在初期支护步骤中增加关键部位补强方案;
[0021]中影响区相对于弱影响区,采用扰动较小的开挖方案、强效的注浆加固方案和强效的初期支护方案;
[0022]强影响区相对于中影响区,增加采空区治理方案。
[0023]进一步的,步骤S5中,采空区治理方案为地面注浆充填。
[0024]进一步的,步骤S3中,H的取值范围为9m

72m。
[0025]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0026]1)提供一种分区施工方法,针对性地对各分区采用相对应的方案,既避免成本超出原方案过多,又能减少拱顶坍塌、支护系统失效等事故的发生。另外,本专利技术填补了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分区标准的空白,对后续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分区施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0027]2)分成四个分区,既避免施工方法过分繁琐,又能起到减少拱顶坍塌、支护系统失效等事故的发生的作用。
[0028]3)地面注浆填充,技术成熟,对采空区的治理效果较好。
[0029]4)H的取值范围为9m

72m,适用于实际使用情况,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拱顶坍塌、支护系统失效等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分区施工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分区施工方法的实施例中沿采空区走向的分区划分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分区施工方法的实施例中强影响区的沿采空区倾向的地面填充注浆示意图。
[0033]图中:1、地表;2、注浆孔;3、采空区;4、预开挖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步骤S1,选择隧道拱顶距采空区3底板高度为H的断面,H的取值范围为9m

72m;
[0038]步骤S2,采集隧址区地应力P0;
[0039]步骤S3,根据取值H和步骤S2所得到的隧址区地应力P0,并结合设计跨度L、开挖步距D、断面开挖分部高度h和设计支护强度P
t
,设计跨度L、开挖步距D、断面开挖分部高度h和设计支护强度P
t
由前期基础资料获取。计算无量纲参数指标值,无量纲参数指标值包括尺寸设计影响率、开挖循环稳定率和支护方案控制率,具体的,尺寸设计影响率的计算公式为:开挖循环稳定率的计算公式为支护方案控制率的计算公式为将无量纲参数指标值按比例分配权重系数后得到隧道下穿采空区的分区定量评价值,具体的,分区定量评价值为α
i
为分配系数,i=1~3,且∑α
i
=1;
[0040]步骤S4,根据步骤S3得到的分区定量评价值,将预开挖隧道4划分为无影响区Δ1、弱影响区Δ2、中影响区Δ3和强影响区Δ4这四种分区,具体的,无影响区Δ1∈[η,3/4η)、弱影响区Δ2∈[3/4η,1/2η)、中影响区Δ3∈[1/2η,1/4η)、强影响区Δ4∈[1/4η,0);
[0041]步骤S5,根据步骤S4中的分区,分别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
[0042]无影响区采用原设计的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
[0043]弱影响区在原设计的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基础上,增加超前注浆加固方案并在初期支护步骤中增加关键部位补强方案;
[0044]中影响区相对于弱影响区,采用扰动较小的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选择隧道拱顶距采空区底板高度为H的断面;步骤S2,采集隧址区地应力P0;步骤S3,根据取值H和步骤S2所得到的隧址区地应力P0,并结合设计跨度L、开挖步距D、断面开挖分部高度h和设计支护强度P
t
,计算无量纲参数指标值,无量纲参数指标值包括尺寸设计影响率η1、开挖循环稳定率η2和支护方案控制率η3,将无量纲参数指标值按比例分配权重系数后得到隧道下穿采空区的分区定量评价值;步骤S4,根据步骤S3得到的分区定量评价值,将预开挖隧道划分为无影响区Δ1、弱影响区Δ2、中影响区Δ3和强影响区Δ4这四种分区;步骤S5,根据步骤S4中的分区,分别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尺寸设计影响率的计算公式为: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开挖循环稳定率的计算公式为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支护方案控制率的计算公式为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下穿采空区的隧道的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锐刘洋叶中豹程桦曹广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