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国和专利>正文

一种窖池及其养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683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酿酒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窖池及其养护方法,包括方形的窖池主体,所述窖池主体内的四个拐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架,所述窖池主体的内侧壁上沿窖池主体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层环形的保活托槽,所述保活托槽设置在安装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酿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上层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过渡下渗,确保窖池主体上层窖壁上的窖泥富含有益物质,从而保证了窖泥内有益菌群的活性,使得生产出的酒具有更好的风味。生产出的酒具有更好的风味。生产出的酒具有更好的风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窖池及其养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酿酒
,具体涉及一种窖池及其养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窖池是浓香型白酒酿造的主要发酵容器,同时也是白酒香味成分形成的重要场所。窖池中含有多种丰富的微生物菌群,其中含有大量的己酸菌、甲烷菌等厌氧细菌。通过窖池中的微生物生命代谢过程,形成大量的己酸、丁酸、乙酸等酸类成分,并通过与乙醇的酯化作用,生产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特征香味成分。
[0003]窖泥是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重要场所,富含营养成分和水分,为酿酒功能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然而,在长期的酿造过程中,窖泥退化现象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窖池的质量。现有技术中对窖池的养护比较粗糙,发酵完毕起窖时简单清扫窖壁,窖泥上粘着有陈年残糟,空闲期间为完全敞开,再次发酵时直接将糟醅填入窖池,进行密闭发酵,因此窖泥退化较严重。
[0004]其主要原因在于:(1)起窖时,窖壁上的残糟没有清扫干净,导致陈年残糟积累在窖泥表面,阻隔了窖泥从新鲜糟醅中吸收水分和营养成分;(2)窖池空闲期间完全敞开,使得窖泥水分流失大,变得干硬,导致窖泥中酿酒功能微生物菌群发生退化现象,导致窖泥产香味能力变弱;(3)酿造发酵过程中,在糟醅微生物的作用下,糟醅中的水分及部分营养被释放出来,但窖壁呈垂直状态,糟醅中的水分及部分营养很难附着在窖壁上,大多流落在窖底,进一步导致窖泥中水分和营养成分的欠缺。为此,申请人经过多年研究创建了一套窖池养护的方法,并于2016年提出了专利申请,该方法能够极好的防止窖泥中的微生物菌群退化,保持微生物菌群活性,进而保证产酒品质。
[0005]近几年来,申请人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对上述第(3)点由于窖池侧壁窖泥水分、营养缺失问题引起的窖泥退化进行了长期调研,理论上讲,为了保证无氧发酵环境以及产量,窖池的深度越深越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深度增加虽然能够保证无氧发酵的环境以及产量,但水分及营养成分在侧壁窖泥内的附着性越差,且与距离池底的高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这就导致窖池内上半部的发酵实际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整个窖池内的发酵均衡性具有较大的偏差,进而影响发酵的总体质量。为此,申请人经过长时间实践和研发,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窖池及其养护方法,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窖池,包括方形的窖池主体,所述窖池主体内的四个拐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架,所述窖池主体的内侧壁上沿窖池主体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层环形的保活托槽,所述保活托槽设置在安装架上;还包括池底窖泥和池壁窖泥,所述池壁窖泥以安装架和保活托槽为内骨架附着在窖池主体的内侧壁上,并将安装架和保活托槽完全覆盖。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架座、设置在架座上的立杆、以及沿高度方向均匀设置在立杆上的多个托板,所述保活托槽设置在托板上。
[0009]优选的,所述托板呈直角三角形,托板的两个直角边上设置有用于贴靠在窖池主体侧壁上的边板。
[0010]优选的,所述托板靠近直角的板面上设置有沿竖向贯穿托板的滑动孔,并通过滑动孔套设在立杆外;所述立杆外设置有外螺纹,每一个托板对应的立杆上均适配有一组上螺母和下螺母,所述托板夹设在上螺母和下螺母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保活托槽由四根截面呈U形的条形的槽板构成,所述槽板两端头的槽底的端面倾斜,且倾斜角度与托板的斜边角度相配合;所述槽板倾斜的槽底的端面上设置有三角形的榫头,所述托板的斜边上设置有两个与榫头相配合的榫槽,托板两侧的两根槽板的榫头分别插设在两个榫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托板靠近斜边中部的板面上设置有L形的拐板,所述拐板两侧边之间的托板板面上设置有竖向的插销,所述插销上套设有方形的限位帽;所述槽板远离窖池主体侧壁一侧的槽壁延伸至限位帽与拐板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槽板的底面设置有加强筋。
[0014]优选的,还包括液循环系统,所述液循环系统包括集液筒、暂存筒和驱动部件;
[0015]所述立杆的下端外套设有集液筒,每一个所述托板上方的立杆外均套设有一个暂存筒;所述集液筒和暂存筒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过滤微孔,所述暂存筒内还设置有用于持水的海绵;所述集液筒与暂存筒之间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管路上设置有驱动部件;所述立杆为空心立杆,所述管路位于空心立杆内。
[0016]优选的,所述窖池的养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A制窖:在第一次完成发酵并出池结束后,清扫窖池,放入梨子、苹果,压榨成汁液并与黄水、老酒和曲药拌合在窖泥中,封闭窖池发酵20

28h,控制窖池内温度为35

37℃,即制得成熟窖泥;
[0018]B封泥:根据窖池的高度,选择适宜高度的安装架,并在安装架上安装适宜层数的保活托槽;在窖池主体的侧壁上封盖一层成熟窖泥,以成熟窖泥完全包覆安装架和保活托槽为准;封泥完成后,即可进行正常窖池的正常使用;
[0019]C护窖:每次出糟后,使用刷子将窖壁上多余的酒糟和渣子洗刷干净,随后在窖池四周涂抹梨子、苹果、黄水、老酒和曲药拌成的汁,涂抹两次后进行喷淋,喷淋的量为每个窖使用15

20kg;
[0020]D入窖:入窖前向窖壁四周均匀喷洒梨子、苹果、黄水、老酒和曲药拌成的汁,随后并填入酒糟,设置窖池的酿酒工艺参数;
[0021]E发窖:密封窖池,随后进行发窖90

120天才可出窖。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在酿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上层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过渡下渗,确保窖池主体上层窖壁上的窖泥富含有益物质,从而保证了窖泥内有益菌群的活性,使得生产出的酒具有更好的风味。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由于设置有保活托槽,多层保活托槽实质上能够将窖壁上的池壁窖泥分隔为多层区域,由于多层区域的池壁窖泥下部均有保活托槽,保活托槽能够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分和营养物质过渡下渗至窖池主体的底部,从而确保了上层的池壁窖泥中富含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进而使得上下层的菌群环
境更加的均衡,减少了窖池内上层和下层的发酵环境的差异,使得产出的酒质量统一,香味均衡,尤其适合在深度较大的窖池内进行推广。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25]图3为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托板的主视图;
[0027]图5为托板的俯视图;
[0028]图6为槽板的主视图;
[0029]图7为槽板的俯视图;
[0030]图8为一种优选的液循环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结合图1

8所示的一种窖池,尤其是针对现有窖池的池壁窖泥在纵向上持水保活能力较差,导致窖池上下层存在发酵差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进行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窖池,包括方形的窖池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窖池主体(1)内的四个拐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架(2),所述窖池主体(1)的内侧壁上沿窖池主体(1)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层环形的保活托槽(3),所述保活托槽(3)设置在安装架(2)上;还包括池底窖泥和池壁窖泥,所述池壁窖泥以安装架(2)和保活托槽(3)为内骨架附着在窖池主体(1)的内侧壁上,并将安装架(2)和保活托槽(3)完全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包括架座(4)、设置在架座(4)上的立杆(5)、以及沿高度方向均匀设置在立杆(5)上的多个托板(6),所述保活托槽(3)设置在托板(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6)呈直角三角形,托板(6)的两个直角边上设置有用于贴靠在窖池主体(1)侧壁上的边板(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6)靠近直角的板面上设置有沿竖向贯穿托板(6)的滑动孔(8),并通过滑动孔(8)套设在立杆(5)外;所述立杆(5)外设置有外螺纹,每一个托板(6)对应的立杆(5)上均适配有一组上螺母和下螺母,所述托板(6)夹设在上螺母和下螺母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活托槽(3)由四根截面呈U形的条形的槽板(9)构成,所述槽板(9)两端头的槽底的端面倾斜,且倾斜角度与托板(6)的斜边角度相配合;所述槽板(9)倾斜的槽底的端面上设置有三角形的榫头(10),所述托板(6)的斜边上设置有两个与榫头(10)相配合的榫槽(11),托板(6)两侧的两根槽板(9)的榫头(10)分别插设在两个榫槽(11)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6)靠近斜边中部的板面上设置有L形的拐板(14),所述拐板(14)两侧边之间的托板(6)板面上设置有竖向的插销(12),所述插销(12)上套设有方形的限位帽(13);所述槽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和
申请(专利权)人:刘国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