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加热炉冷热混装时的燃烧控制方法及紧凑型蓄热式加热炉技术

技术编号:307652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22
一种蓄热式加热炉冷热混装时的燃烧控制方法及紧凑型蓄热式加热炉,属于加热炉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随着冷热混装中红坯所占比例减少,燃烧用煤气进气量增大,分阶段开启若干关闭的燃烧单元和蓄热室,开启前进行关闭的蓄热室准备,准备方法为先开启单侧的第一蓄热室进行冷煤气或者冷空气进气操作设定第一时间后关闭,对第一蓄热室对应侧的第二蓄热室进行冷煤气或者冷空气进气操作设定第一时间,之后开启燃烧单元和蓄热室进行正常的换向燃烧。实现蓄热式加热炉冷热混装时小煤气流量下的燃烧控制,消除烟道超温闪爆、使生产紧凑,易于在停轧等情况下快速恢复生产,加热炉设备紧凑,蓄热能力显著提升,利于加热炉燃烧控制。利于加热炉燃烧控制。利于加热炉燃烧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式加热炉冷热混装时的燃烧控制方法及紧凑型蓄热式加热炉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加热炉控制
,尤其是指一种蓄热式加热炉冷热混装时的燃烧控制方法及紧凑型蓄热式加热炉。

技术介绍

[0002]钢棒三车间加热炉原设计产量130t/h,随着轧线的提速改造,产量日趋提升,轧线已经具备185t/h的生产能力,因加热炉的能力不足,经常出现待温的现象。为了满足生产,加热炉强制加热,有时仍满足不了轧线要求。同时炉压升高(高峰时达到80Pa以上),对加热炉炉体及设备侵蚀损害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以及节能减排的需要,在棒三与转炉4#连铸机之间修建了一条长度钢坯红送辊道,辊道输送过来的钢坯入炉温度在750℃以上,这一举措,基本上解决了棒三加热炉加热能力不足的问题,将棒三车间的机时产量提升至190t/h。辊道红送带来的产能提升、煤气消耗下降,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但因棒三加热炉为蓄热式加热炉,在进辊道输送过来的红坯或者红坯与温坯、红坯与冷坯混装时,在燃烧控制上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0003]1)钢坯红送或混装时,需要的煤气量较小,同时棒三车间使用的高焦混合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加热炉冷热混装时的燃烧控制方法,所述蓄热式加热炉包括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所述预热段、所述加热段和所述均热段分别对应若干燃烧单元和若干蓄热室,其特征在于,在进红坯或者冷热混装时,开启25%~40%所述燃烧单元和所述蓄热室,关闭其余所述燃烧单元和所述蓄热室;随着冷热混装中红坯所占比例减少,燃烧用煤气进气量增大,分阶段开启若干关闭的所述燃烧单元和所述蓄热室,开启前进行关闭的所述蓄热室准备,准备方法为先开启单侧的第一蓄热室进行冷煤气或者冷空气进气操作设定第一时间后关闭,对所述第一蓄热室对应侧的第二蓄热室进行冷煤气或者冷空气进气操作设定第一时间,之后开启所述燃烧单元和所述蓄热室进行正常的换向燃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第一时间为54~66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随着燃烧用煤气进气量增大,分阶段开启若干关闭的所述燃烧单元和所述蓄热室的顺序为:从加热炉的尾部到头部依次开启均热段、加热段、预热段;所述预热段、所述加热段和所述均热段分别对应的若干燃烧单元中,随着燃烧用煤气进气量增大,逐次增加开启燃烧单元的数量,直至全部开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段设置有8#燃烧单元、7#燃烧单元、6#燃烧单元;所述加热段设置有5#燃烧单元、4#燃烧单元、3#燃烧单元;所述均热段设置有2#燃烧单元、1#燃烧单元;所述均热段先投入所述1#燃烧单元,当燃烧用煤气流量大于2000m3/h后再投入2#燃烧单元;所述加热段先投入3#燃烧单元,当燃烧用煤气流量大于4000m3/h后投入4#燃烧单元,当燃烧用煤气流量大于6000m3/h后投入5#燃烧单元;所述预热段先投入6#燃烧单元,当燃烧用煤气流量大于4000m3/h,投入7#燃烧单元,当燃烧用煤气流量大于6000m3/h投入8#燃烧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红坯或者冷热混装时,加热时的煤气热值1300Kcal/m3~2000Kcal/m3,高炉煤气:焦炉煤气体积百分比2.7:1~3.3:1;优选地,加热时的煤气热值1600Kcal/m3,高炉煤气:焦炉煤气体积百分比3: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蓄热式加热炉空气侧的排烟温度160℃~17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红坯或者冷热混装时,轧线停轧时,采用如下保温措施:停轧时间T≤20min,按所述蓄热式加热炉加热温度制度规定的温度范围进行控制;停轧时间20min<T≤60min,所述加热段、所述均热段温度按2℃/min~5℃/min的速度进行先降温、后升温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纲张建辉柯燕孙晶
申请(专利权)人: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