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及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99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3
一种变速箱及轴承,轴承内圈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圈支撑部和内圈导油部,内圈支撑部整体呈环形结构,与轴承外圈同轴且内圈支撑部在轴线方向的尺寸与轴承外圈在轴线方向的尺寸相同,内圈导油部设置于内圈支撑部的轴向一端,内圈支撑部靠近内圈导油部的一端的外环面包括锥形环面,在沿轴向靠近内圈导油部的方向上,锥形环面的外径逐渐减小,在沿轴向靠近内圈支撑部的方向上,内圈导油部的外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加,在内圈支撑部与内圈导油部连接处,内圈支撑部的外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等于内圈导油部的外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避免轴承在高速运转时因润滑不足造成热量积聚,提高了轴承润滑及散热效果,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及轴承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及轴承。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变速箱中,轴承是核心零件,充足的润滑可以确保轴承正常工作。变速箱中的轴承润滑方式主要为油润滑。对于一般轴承都采用飞溅式润滑,通过齿轮搅油将一定量的润滑油撒入轴承内部。
[0003]然而,对于高速轴承,飞溅式润滑往往不能对轴承实现有效降温,导致轴承发热,寿命降低。
[0004]因此,如何提高轴承使用寿命,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轴承使用寿命。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包括:
[0007]轴承外圈;
[0008]轴承内圈,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圈支撑部和内圈导油部,其中,所述内圈支撑部整体呈环形结构,设置于所述轴承外圈内、与所述轴承外圈同轴,并且,所述内圈支撑部在轴线方向的尺寸与所述轴承外圈在轴线方向的尺寸相同,所述内圈导油部设置于所述内圈支撑部的轴向一端;所述内圈支撑部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一端的外环面包括锥形环面,在沿轴向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方向上,所述锥形环面的外径逐渐减小;在沿轴向靠近所述内圈支撑部的方向上,所述内圈导油部的外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加;在所述内圈支撑部与所述内圈导油部连接处,所述内圈支撑部的外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内圈导油部的外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
[0009]可选地,所述轴承还包括:
[0010]保持架,整体呈环形结构,同轴设置于所述轴承内圈和所述轴承外圈之间,所述保持架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一端的内环面包括锥形环面,在沿轴向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方向上,所述锥形环面的内径逐渐减小。
[0011]可选地,所述保持架包括:
[0012]保持架本体部,整体呈环形结构,设置于所述内圈支撑部和所述轴承外圈之间,所述保持架本体部在轴线方向的尺寸与所述轴承外圈在轴线方向的尺寸相同,所述保持架本体部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一端的内环面包括第一锥形环面;
[0013]保持架集油部,固定于所述保持架本体部的轴向一端且在径向上沿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方向上延伸,在沿轴向靠近所述保持架本体部的方向上,所述保持架集油部的内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所述保持架本体部与所述保持架集油部连接处,所述保持架本体部的内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保持架集油部的内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
[0014]可选地,所述保持架集油部整体呈环形结构,所述保持架集油部的内环面为第二锥形环面,在沿轴向靠近所述保持架本体部的方向上,所述保持架集油部的内径逐渐增加。
[0015]可选地,所述内圈导油部整体呈环形结构,所述内圈导油部的外环面为锥形环面,在沿轴向靠近所述内圈支撑部的方向上,所述内圈导油部的外径逐渐增加。
[0016]可选地,所述内圈支撑部的内径等于所述内圈导油部的内径。
[0017]可选地,所述内圈导油部的轴向尺寸范围是5mm

15mm。
[0018]可选地,所述保持架集油部的轴向尺寸小于或等于2mm。
[001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速箱,包括:
[0020]变速箱输入轴和前述的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因轴承内圈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圈支撑部和内圈导油部,且在沿轴向靠近所述内圈支撑部的方向上,所述内圈导油部的外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加,当轴承安装到变速箱输入轴后,轴承在工作过程中,轴承内圈随着变速箱输入轴旋转,变速箱齿轮搅动润滑油并将润滑油甩至内圈导油部,由于在沿轴向靠近所述内圈支撑部的方向上,所述内圈导油部的外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加,从而内圈导油部可以汇聚润滑油,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引导润滑油流动至内圈支撑部,继而沿内圈支撑部的锥形环面流入轴承内部的滚动体,使得流经滚动体处的润滑油的油量增加,润滑油的油量的增加提高了轴承润滑及散热效果,避免了轴承在高速运转时因润滑不足造成热量积聚,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因无需额外装置即可实现轴承自主润滑,轴承尺寸紧凑,机械结构的可靠性高,节约成本。
[0023]可选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还包括保持架,因所述保持架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一端的内环面包括第一锥形环面,在沿轴向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方向上,所述保持架的内径逐渐减小,从而润滑油经内圈导油部引导至保持架处时,能够保证更多的润滑油沿保持架的锥形环面流向滚动体,进一步提高了轴承的润滑及散热效果,进一步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0024]可选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所述保持架包括保持架本体部和保持架集油部,因固定于所述保持架本体部的轴向一端且在径向上沿靠近所述轴承内圈的方向上延伸,在沿轴向靠近所述保持架本体部的方向上,所述保持架集油部的内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逐渐减小,当内圈导油部表面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轴承内部时,因保持架集油部凸出于所述保持架本体部的轴向一端,保持架集油部可以起到额外收集润滑油的作用,继而润滑油沿着保持架集油部的表面流向保持架本体部,最终使得进入轴承内部的润滑油的油量进一步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轴承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轴承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0028]图3是图2中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其中:10

轴承外圈;20

轴承内圈;21

内圈支撑部;22

内圈导油部;30

保持架;31

保持架本体部;32

保持架集油部;40

滚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由
技术介绍
可知,对于高速轴承,飞溅式润滑往往不能对轴承实现有效降温,导致轴承发热,寿命降低。
[0031]为了提高轴承润滑效果,一般采用强制喷油润滑,例如在变速箱壳体上专门加工润滑油路,以确保足量润滑油流经轴承,以使得轴承充分润滑及散热。然而,上述方法需要提供额外附件,成本较高。
[0032]为了提高轴承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及轴承,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圈支撑部和内圈导油部,其中,所述内圈支撑部整体呈环形结构,设置于所述轴承外圈内、与所述轴承外圈同轴,并且,所述内圈支撑部在轴线方向的尺寸与所述轴承外圈在轴线方向的尺寸相同;所述内圈导油部设置于所述内圈支撑部的轴向一端,所述内圈支撑部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一端的外环面包括锥形环面,在沿轴向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方向上,所述锥形环面的外径逐渐减小;在沿轴向靠近所述内圈支撑部的方向上,所述内圈导油部的外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加;在所述内圈支撑部与所述内圈导油部连接处,所述内圈支撑部的外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内圈导油部的外表面至轴承轴线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持架,整体呈环形结构,同轴设置于所述轴承内圈和所述轴承外圈之间,所述保持架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一端的内环面包括锥形环面,在沿轴向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方向上,所述锥形环面的内径逐渐减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包括:保持架本体部,整体呈环形结构,设置于所述内圈支撑部和所述轴承外圈之间,所述保持架本体部在轴线方向的尺寸与所述轴承外圈在轴线方向的尺寸相同,所述保持架本体部靠近所述内圈导油部的一端的内环面包括第一锥形环面;保持架集油部,固定于所述保持架本体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达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