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安全的电磁加热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31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安全的电磁加热反应釜,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该节能安全的电磁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反应釜体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有釜体上法兰和釜体下法兰,反应釜体的下端设置有下釜体,且下釜体与反应釜体之间通过固定在反应釜体下端的釜体下法兰和固定在下釜体上端的第一连接法兰连接,反应釜体的上方设置有上封头,且上封头与反应釜体之间通过固定在反应釜体上端的釜体上法兰和固定在上封头下端的第二连接法兰连接,整个反应釜结构设置合理,构思巧妙,热转换效率高,加热面积可控,实用性强,且内部搅拌机构的搅拌效果好,且整个加热对物料的污染小,清洁方便。清洁方便。清洁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安全的电磁加热反应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反应釜
,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安全的电磁加热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领域,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现有的反应釜主要由釜体底壳、釜体上壳、夹套、搅拌装置及支架等构成,其加热方式大多如下:采用来自锅炉房的蒸汽作为加热源,直接或间接利用盘管、夹套等进行加热。上述方式虽然能达到反应釜所需的基本加热功能,但该加热方式却存在以下缺陷:系统惰性大、反应慢,效率低;最高加热温度通常在120℃以下,且温度不易控制;易使蒸汽冷凝水掺到物料中,对物料造成污染。
[0003]而现有技术中有些设计是将电加热棒插入反应釜中进行提高加热效率,但电热管寿命短,功率小,易结垢,而且还影响反应釜内部物料的搅拌、装卸等操作,带来多种弊端,少数采用电磁加热来对反应釜进行加热,但其温控方面设计不够全面,无法应对小面积加热或局部加热,同时针对反应釜的清洁步骤较为繁琐,因此,设计一种节能安全的电磁加热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安全的电磁加热反应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有些反应釜的加热设计是将电加热棒插入反应釜中进行提高加热效率,但电热管寿命短,功率小,易结垢,而且还影响反应釜内部物料的搅拌、装卸等操作,带来多种弊端,少数采用电磁加热来对反应釜进行加热,但其温控方面设计不够全面,无法应对小面积加热或局部加热,同时针对反应釜的清洁步骤较为繁琐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节能安全的电磁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有釜体上法兰和釜体下法兰,所述反应釜体的下端设置有下釜体,且下釜体与反应釜体之间通过固定在反应釜体下端的釜体下法兰和固定在下釜体上端的第一连接法兰连接,所述反应釜体的上方设置有上封头,且上封头与反应釜体之间通过固定在反应釜体上端的釜体上法兰和固定在上封头下端的第二连接法兰连接,所述反应釜体与下釜体的表层分别设置有与外部高频电源连接的第一电磁加热线圈和第二电磁加热线圈,所述上封头和下釜体上分别设置有入料口和排料通道,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搅拌机构,且搅拌机构向反应釜体内延伸,所述反应釜体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反应釜体与下釜体之间通过铰接机构活动铰接。
[0007]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连接件设置于上封头的上端,所述电机连接件上固定有电机固定件,且电机固定件与电机固定,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轴,且转轴贯穿电机连接件并向反应釜体内延伸,所述转轴上固定有贴壁搅拌环,且贴壁搅拌环与反应釜体的内壁贴合,所述转轴的圆周表面上固定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搅拌叶
片,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有多个搅拌棍,且多个搅拌棍均设置有与下釜体内壁贴合的弧度。
[0008]优选的,所述铰接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固定于釜体下法兰和釜体上法兰之间的右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圆周表面均通过固定板固定有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之间转动连接有铰轴,所述铰轴上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法兰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的下端固定有把手,且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套。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固定于釜体下法兰和釜体上法兰之间的左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和两个夹板之间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固定有三个支撑脚,三个所述支撑脚的下端均固定有底座。
[0011]优选的,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视镜,且视镜的表层采用防雾气材质。
[0012]优选的,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测温口,且测温口贯穿上封头并向反应釜体内延伸。
[0013]优选的,所述入料口和排料通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0014]优选的,所述反应釜体和下釜体的内壁均做镜面抛光处理,且反应釜体和下釜体的内壁分别与贴壁搅拌环和搅拌棍相匹配。
[0015]优选的,所述釜体上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之间和釜体下法兰与第一连接法兰之间均由多个螺栓紧固连接在一起,且釜体上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之间和釜体下法兰与第一连接法兰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中,整个反应釜结构设置合理,构思巧妙,热转换效率高,加热面积可控,实用性强,且内部搅拌机构的搅拌效果好,且整个加热对物料的污染小,清洁方便,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有些反应釜的加热设计是将电加热棒插入反应釜中进行提高加热效率,但电热管寿命短,功率小,易结垢,而且还影响反应釜内部物料的搅拌、装卸等操作,带来多种弊端,少数采用电磁加热来对反应釜进行加热,但其温控方面设计不够全面,无法应对小面积加热或局部加热,同时针对反应釜的清洁步骤较为繁琐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与外部高频电源连接的反应釜体上的第一电磁加热线圈和下釜体上的第二电磁加热线圈对整个反应釜进行分部加热,当第一电磁加热线圈和第二电磁加热线圈工作时,产生高频交变磁场,通过磁场感应,在反应釜体和下釜体上产生热量,并通过反应釜体和下釜体传递给内部物料,使物料达到工艺所需温度,当加热物料较少时可以选择只控制第二电磁加热线圈加热,不仅节约电能,同时提高了装置温控的精确性,整个反应釜体通过上封头上的入料口和下釜体下的排料通道进行进出料,操作也非常便捷,反应釜体内搅拌机构的设置也让反应釜体内物料加热更加均衡,并提高加热效率。
[0018]2、本专利技术中,搅拌机构在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转轴的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固定在其上的贴壁搅拌环贴合反应釜体的内壁将反应釜体内物料的边缘处进行搅拌,多个搅拌叶片的设置也能对反应釜体内物料内部进行搅拌,多个与下釜体底部相贴合的搅拌棍的设置将置于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此种搅拌方式有效提高整个装置的搅拌效果,进而提高加热效率和加热均衡性,铰接机构的设置可以在完成物料的加热并排出物料后对整个装置进行清洁时,将整个下釜体通过连接板和与其固定的铰轴在两个夹板之间转动,转动至一定角度后对下釜体和反应釜体的内壁进行清洁,让整个装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带有隔热套的把手为安装和拆卸整个下釜体提供着力点,更加方便,支撑机构的设置通过多个支撑脚
来抬高整个反应釜的高度,让操作人员在底部操作更加方便,多个底座的设置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两个第二连接轴和两个夹板配合贯穿其中的固定环,让整个反应釜使用起来更加稳定,视镜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的观察,测温口的设置用于与外部测温装置进行连接,方便实时查看反应釜的加热温度,并及时进行调控,将入料口和排料通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不仅能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也能提高入料口和排料通道的密封效果,将反应釜体和下釜体的内壁均做镜面抛光处理让整个反应釜在使用时更加干净整洁,同时更易配合搅拌机构中的多个贴壁搅拌环和搅拌棍进行搅拌,在釜体上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之间和釜体下法兰与第一连接法兰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能有效提高整个反应釜的密封效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安全的电磁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体(1),所述反应釜体(1)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有釜体上法兰(17)和釜体下法兰(3),所述反应釜体(1)的下端设置有下釜体(5),且下釜体(5)与反应釜体(1)之间通过固定在反应釜体(1)下端的釜体下法兰(3)和固定在下釜体(5)上端的第一连接法兰(4)连接,所述反应釜体(1)的上方设置有上封头(18),且上封头(18)与反应釜体(1)之间通过固定在反应釜体(1)上端的釜体上法兰(17)和固定在上封头(18)下端的第二连接法兰(19)连接,所述反应釜体(1)与下釜体(5)的表层分别设置有与外部高频电源连接的第一电磁加热线圈(2)和第二电磁加热线圈(16),所述上封头(18)和下釜体(5)上分别设置有入料口(20)和排料通道(6),所述上封头(18)上设置有搅拌机构,且搅拌机构向反应釜体(1)内延伸,所述反应釜体(1)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反应釜体(1)与下釜体(5)之间通过铰接机构活动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安全的电磁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25),所述电机(25)通过电机连接件(23)设置于上封头(18)的上端,所述电机连接件(23)上固定有电机固定件(24),且电机固定件(24)与电机(25)固定,所述电机(25)的输出端固定有转轴(26),且转轴(26)贯穿电机连接件(23)并向反应釜体(1)内延伸,所述转轴(26)上固定有贴壁搅拌环(27),且贴壁搅拌环(27)与反应釜体(1)的内壁贴合,所述转轴(26)的圆周表面上固定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搅拌叶片(28),所述转轴(26)的下端固定有多个搅拌棍(29),且多个搅拌棍(29)均设置有与下釜体(5)内壁贴合的弧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安全的电磁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轴(1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11)固定于釜体下法兰(3)和釜体上法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建英傅紫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喆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