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93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其包括混凝土主梁、至少一个竖向布置在混凝土主梁中央的桥塔、连接混凝土主梁与桥塔的斜拉索构件以及支承桥塔下部的基础结构,混凝土主梁为混凝土箱型结构,其在布置桥塔位置处沿混凝土主梁宽度方向设置有实体隔墙,该实体隔墙中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竖向通道;桥塔包括位于混凝土主梁上方的上塔柱和位于混凝土主梁下方的墩身,上塔柱为人字形结构,其顶部为整体箱型结构,下部为双柱,双柱从混凝土主梁的两竖向通道中穿过,并与下方的墩身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受力均匀明确,容易设计等优点。容易设计等优点。容易设计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工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

技术介绍

[0002]中小跨度斜拉桥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单索面可以降低索塔的横向尺寸,减轻索塔自重,降低下部结构和基础的造价,具有较好的经济,因此单索面的形式在中小跨度斜拉桥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根据斜拉桥结构自身特点和梁、塔、索、墩的结合方式不同,目前斜拉桥的结构体系主要分为四种形式,飘浮体、半漂浮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和刚构体系。对于主梁采用钢结构的单索面斜拉桥,由于钢结构本身自重较轻,且钢结构设计和细节处理较为灵活,因此采用钢结构主梁的斜拉桥四种体系都能较好的实现。对于主梁为混凝土截面的单索面斜拉桥,主梁本身自重较重,桥塔只能位于主梁截面中央,一般只能采用刚构体系或者塔梁固结,这两种体系优缺点较为明显。刚构体系优点是整体刚度大,施工阶段稳定性较好,缺点是对于墩身截面要求较大和墩身较矮的情况,结构的温度变形和水平力较大,基础设计较为困难;塔梁固结体系桥塔与主梁固结,主梁与下部墩身分离通过支座连接,优点是支座体系受力明确,温度力的影响较小,下部基础设计简单,缺点是主梁与下部墩身连接的支座吨位极大,需要承受恒、活载以及桥塔自重,大吨位支座的设计、施工、加工制造以及后期养护维修极为困难,且对结构的受力影响较大。
[0003]半漂浮体系为塔墩固结、塔梁分离,主梁与桥塔之间设置竖向支承,半漂浮体系既能释放温度力,又能减小支座吨位,在双索面斜拉桥中应用极为广泛。对于索塔位于截面中央的单索面结构,索塔必须穿过桥面,如专利CN201720189989.4公开了一种独柱宽幅中央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结构,需要在主塔横梁位置开孔,对于钢主梁较为容易,但是对于混凝土主梁支点横梁被截断,构造细节处理极为复杂,且结构受力不合理,同时混凝土梁的支反力相比钢主梁大,主梁支座与桥塔连接牛腿设计困难,因此目前混凝土斜拉桥没有采用支点横梁竖向通道的单索半漂浮体系结构形式。为了实现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采用半漂浮体系构造,本领域需要进行研究,以获得一种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的斜拉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其通过桥塔的结构设计和桥面竖向通道的设计,成功获得了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的斜拉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受力均匀明确,容易设计等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其包括混凝土主梁、至少一个竖向布置在所述混凝土主梁中央的桥塔、连接所述混凝土主梁与桥塔的斜拉索构件以及支承所述桥塔下部的基础结构,其中,所述混凝土主梁为混凝土箱型结构,其在布置所述桥塔位置处沿混凝土主梁宽度方向设置有实体隔墙,该实体隔墙中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竖向通道;所述桥塔包括位于混凝土主梁上方的上塔柱和位于混凝土
主梁下方的墩身,所述上塔柱为人字形结构,其顶部为整体箱型结构,下部为双柱,所述双柱从混凝土主梁的两竖向通道中穿过,并与下方的墩身相连。
[000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墩身为十字交叉花瓣式构造,其自上而下以变截面形式曲线变化。
[0007]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塔柱和墩身连接处圆弧过渡,桥塔整体呈花瓶状。
[000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混凝土主梁包括主梁顶板、设于主梁顶板下方的主梁底板以及设置在主梁顶板与主梁底板之间的多个主梁腹板,多个主梁腹板将主梁顶板与主梁底板间的空间隔成多个腔室,每一腔室均沿混凝土主梁的长度方向分布,其中位于中间的腔室为索梁锚固箱室,用于安装所述斜拉索构件的下端。
[0009]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竖向通道贯穿所述索梁锚固箱室。
[001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用于隔出索梁锚固箱室的主梁腹板在靠近竖向通道位置处进行加厚处理。
[001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用于隔出索梁锚固箱室的两主梁腹板之间还设置有横梁。
[0012]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混凝土主梁的底部和墩身之间还设置有支座。
[0013]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塔柱采用爬模施工工艺制造,所述墩身采用劲性骨架分段现浇施工工艺制造。
[0014]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混凝土主梁的两端还设置有支撑构件。
[0015]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0016]1.本技术通过在混凝土主梁上设计竖向通道,同时将桥塔的上塔柱设计为人字形结构,既保障了主梁的连续,又实现了桥塔中穿主梁,合理的细节构造对主梁纵横向受力影响较小,同时实现了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结构功能。
[0017]2.本技术将桥塔的下塔柱即墩身设计为十字交叉花瓣式构造,不仅可以实现塔墩固结、塔梁分离的半漂浮体系结构,同时还具有足够的空间安装支座。
[0018]3.本技术的上、下塔柱圆润过渡,主塔呈浑然一体的花瓶状,结构造型美观,受力明确。
[0019]4.本技术对竖向通道周边的结构进行了加厚处理,可有效保证主梁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主梁的断面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主梁设置竖向通道位置处(去除主梁顶板)的俯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塔插入混凝土主梁内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塔与混凝土主梁的装配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塔的主视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塔的侧视图。
[0027]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0028]1:混凝土主梁,2:桥塔,3:斜拉索构件,4:支座,5:基础结构,1

1:主梁顶板,1

2:主梁底板,1

3:主梁腹板,1

4:索梁锚固箱室,1

5:其它箱室,1

6:实体隔墙,1

7:横梁,1

8:竖向通道,2

1:上塔柱,2

2:墩身。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0]目前,主梁为混凝土的单索面斜拉桥一般只采用刚构体系或者塔梁固结体系,对于双塔、多塔单索面斜拉桥,两种体系都存在一定缺陷,刚构体系对于墩身截面要求较大和墩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主梁(1)、至少一个竖向布置在所述混凝土主梁(1)中央的桥塔(2)、连接所述混凝土主梁(1)与桥塔(2)的斜拉索构件(3)以及支承所述桥塔(2)下部的基础结构(5),其中,所述混凝土主梁(1)为混凝土箱型结构,其在布置所述桥塔(2)位置处沿混凝土主梁宽度方向设置有实体隔墙(1

6),该实体隔墙(1

6)中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竖向通道(1

8);所述桥塔(2)包括位于混凝土主梁上方的上塔柱(2

1)和位于混凝土主梁下方的墩身(2

2),所述上塔柱(2

1)为人字形结构,其顶部为整体箱型结构,下部为双柱,所述双柱从混凝土主梁(1)的两竖向通道(1

8)中穿过,并与下方的墩身(2

2)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墩身(2

2)为十字交叉花瓣式构造,其自上而下以变截面形式曲线变化。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塔柱(2

1)和墩身(2

2)连接处圆弧过渡,桥塔(2)整体呈花瓶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索面混凝土半漂体系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梁(1)包括主梁顶板(1

1)、设于主梁顶板(1

1)下方的主梁底板(1

2)以及设置在主梁顶板(1

1)与主梁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勇战王冰郭波黄庭森李方柯葛恒岩马文娟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