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使用内窥镜的手术、处置中,经由内窥镜被导入到生物体内的处置器具。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具备被供给高频电流,用于组织的切开等的导电性前端刀片。
技术介绍
[0002]在内窥镜的粘膜下层剥离术(ESD)、内窥镜的粘膜切除手术(EMR)等使用内窥镜的处置中,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是用于使用高频来切除病变部的刀等处置器具。在ESD、EMR等使用内窥镜的处置中,使内窥镜用的处置器具的突出的量恒定,将病变部逐渐剥离或切除。
[0003]在ESD等使病变部逐渐剥离的手术中,根据病变部的状态等,有时手术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在手术中,需要使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处置器具的突出的量始终恒定。以往,为了使处置器具的突出量恒定,手术者需要持续对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操作部施加力,存在由于手术者的操作失误、疲劳而导致在手术中处置器具的突出量变动、成为处置器具不突出的状态的情况。
[0004]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内窥镜用前方突出型处置器具,其构成为前端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备:筒状部件,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且具有沿长轴方向延伸的内腔;线状物,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沿长轴方向延伸,配置于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内腔;导电性前端刀片,设置于所述线状物的远位侧;以及操作部,设置于所述线状物的近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具有:操作部主体,供所述筒状部件的近位端部固定;和滑块,供所述线状物的近位端部固定,能够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沿长轴方向滑动,所述操作部具备通过所述操作部主体与所述滑块的相对移动而所述操作部主体与所述滑块接触的部位亦即第一次停止部位以及比所述第一次停止部位靠远位侧的第一次停止解除部位,通过使所述滑块从近位侧向远位侧移动,由此能够使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从所述筒状部件突出,并且满足下述的[条件1]及[条件2],[条件1]在对所述线状物没有设置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状态下,(1)通过使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朝向远位侧移动,在配置于所述滑块的可动范围内的所述第一次停止部位,所述滑块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操作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抵接,由此所述滑块向远位方向的移动停止,(2)通过对所述滑块施加规定以上的压入力,由此所述滑块从所述第一次停止部位向远位方向移动,(3)在配置于所述滑块的可动范围内的所述第一次停止解除部位,即使对所述滑块施加的压入力小于规定,所述滑块也能够向远位方向移动,[条件2]在对所述线状物设置有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状态下,在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次停止部位时、以及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次停止解除部位时,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远位端部配置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比所述筒状部件的远位端靠远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操作部还具备通过所述操作部主体与所述滑块的相对移动而所述操作部主体与所述滑块接触的部位亦即第二次停止部位,所述第二次停止部位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次停止部位靠所述滑块的可动范围内的近位侧,在对所述滑块没有设置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滑块朝向近位侧牵引,由此在所述第二次停止部位,所述滑块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操作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而所述滑块向近位方向的移动停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在对所述线状物设置有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状态下,在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次停止部位时,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远位端配置于比所述筒状部件的远位端靠近位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在对所述线状物设置有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状态下,在所述滑块位于比所述第一次
停止部位靠近位侧时,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远位端配置于比所述第一位置靠近位侧。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操作部主体在与所述滑块对置的面具有操作部主体侧突起部,所述滑块在与所述操作部主体对置的面具有滑块侧突起部,所述滑块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操作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抵接是所述操作部主体侧突起部与所述滑块侧突起部的抵接。6.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备:筒状部件,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且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