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式应变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3149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式应变梁结构,包括六分力传感器本体,所述的六分力传感器本体包括传感器底盘和传感器套环,所述的传感器底盘底部直接与固定盘连接,所述的传感器底盘上表面与传感器套环之间通过用于六种方向应力采集的立体式应变梁装置,双层数据采集,以有效的提高传感器采集的精度,能够有效的避免单层应变压力不足的问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使用效果。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使用效果。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式应变梁结构


[0001]本实用涉及六分力传感器技术方面领域,主要涉及到一种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式应变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机械行业的快速进步发展的同时,当前对于机械行业的生产和使用,机械的使用基本都是需要传感器对机械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采集,并且进行有效的监控作用,现阶段所采用的主要是传感器来对机械臂进行传感器应力采集,但是一般所采用的有单维力、二维力传感器进行测量,但是在实际设计制造时,由于应用要求的不同,需要对多个不同坐标分力进行单独采集,因此就需要六分力传感器进行测量,但是现阶段所采用的六分力传感器主要是通过多个应变片和电桥线路的配合实现,应变片主要是存在于单层、单个平面上的多个角度进行测量,以测量水平径向、垂直径向和轴向三个方向的受力,但是测量数据单一,难以有效的实现测量数据的自校,导致测量精度较低,数据采集不准确,以及应变片平稳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应变片的使用周期,增加使用和后期维护成本。
[0003]因此,提供一种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式应变梁结构,通过对六分力传感器的应变梁结构进行有效的改进,将原有的单层应变梁组合优益化为双层应变梁联动式连接,并且与对应的应变横梁组合构成双层田字形应变梁结构,双层数据采集,以有效的提高传感器采集的精度,能够有效的避免单层应变压力不足的问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使用效果,同时,在应变横梁的配合下,能够有效的提高应变采集时的稳定程度,有效的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周期,且本申请采用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加工,数据采集精准,误差小,使用范围广,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式应变梁结构,通过对六分力传感器的应变梁结构进行有效的改进,将原有的单层应变梁组合优益化为双层应变梁联动式连接,并且与对应的应变横梁组合构成双层田字形应变梁结构,双层数据采集,以有效的提高传感器采集的精度,能够有效的避免单层应变压力不足的问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使用效果,同时,在应变横梁的配合下,能够有效的提高应变采集时的稳定程度,有效的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周期,且本申请采用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加工,数据采集精准,误差小,使用范围广。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式应变梁结构,包括六分力传感器本体,所述的六分力传感器本体包括传感器底盘和传感器套环,所述的传感器底盘底部直接与固定盘连接,所述的传感器底盘上表面与传感器套环之间通过用于六种方向应力采集的立体式应变梁装置。
[0007]优选地,所述的立体式应变梁装置包括中心传感柱、应变横梁和应变梁,应变横梁
和应变梁组合构成立体式双层田字形应变梁结构,所述的应变梁包括上应变梁和下应变梁,应变横梁包括上应变横梁和下应变横梁,所述的中心传感柱垂直固定在传感器底盘的中心处,所述的下应变梁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中心传感柱下端的侧壁上,所述的下应变梁另一端垂直固定在下应变横梁的中间处,所述的上应变梁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中心传感柱上端的侧壁上,所述的上应变梁另一端垂直固定在上应变横梁的中间处,每个所述的下应变横梁两端分别与上应变横梁两端之间通过应力竖杆连接,采用应变梁与对应的应变横梁组合构成双层田字形应变梁结构,双层数据采集,以有效的提高传感器采集的精度,能够有效的避免单层应变压力不足的问题。
[0008]优选地,所述的上应变横梁与传感器环套内侧壁之间通过用于横梁稳定的加强角钢连接,能够有效的提高上应变横梁与传感器环套之间连接时的稳定程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应变承受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传感器的使用范围,提高应力采集效果。
[0009]优选地,所述的下应变梁与下应变横梁的下表面均贴合固定在传感器底盘上表面上。
[0010]优选地,所述的应变横梁和应变梁的连接角处均设有R倒角,能够有效的避免直角应力对应变横梁和应变梁的连接角处的损伤,能够有效的避免连接处断裂,有效的延长使用周期。
[0011]优选地,所述的传感器套环和固定盘的外侧壁上分别均匀设有用于传感器固定的固定螺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将原有的单层应变梁组合优益化为双层应变梁联动式连接,并且与对应的应变横梁组合构成双层田字形应变梁结构,双层数据采集,以有效的提高传感器采集的精度,能够有效的避免单层应变压力不足的问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使用效果。
[0014]2)、同时,在应变横梁的配合下,能够有效的提高应变采集时的稳定程度,有效的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周期。
[0015]3)、且本申请采用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加工,数据采集精准,误差小,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式应变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19]请参考图1,一种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式应变梁结构,包括六分力传感器本体,所述的六分力传感器本体包括传感器底盘2和传感器套环3,所述的传感器底盘2底部直接与固定盘1连接,所述的传感器底盘2上表面与传感器套环3之间通过用于六种方向应力采集
的立体式应变梁装置,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立体式应变梁装置包括中心传感柱6、应变横梁和应变梁,应变横梁和应变梁组合构成立体式双层田字形应变梁结构,所述的应变梁包括上应变梁4和下应变梁8,应变横梁包括上应变横梁5和下应变横梁9,所述的中心传感柱6垂直固定在传感器底盘2的中心处,所述的下应变梁8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中心传感柱6下端的侧壁上,所述的下应变梁8另一端垂直固定在下应变横梁9的中间处,所述的上应变梁4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中心传感柱6上端的侧壁上,所述的上应变梁4另一端垂直固定在上应变横梁5的中间处,每个所述的下应变横梁9两端分别与上应变横梁5两端之间通过应力竖杆10连接,采用应变梁与对应的应变横梁组合构成双层田字形应变梁结构,双层数据采集,以有效的提高传感器采集的精度,能够有效的避免单层应变压力不足的问题。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应变横梁5与传感器环套3内侧壁之间通过用于横梁稳定的加强角钢11连接,能够有效的提高上应变横梁5与传感器环套3之间连接时的稳定程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应变承受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传感器的使用范围,提高应力采集效果。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应变梁8与下应变横梁9的下表面均贴合固定在传感器底盘2上表面上。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应变横梁和应变梁的连接角处均设有R倒角,能够有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式应变梁结构,包括六分力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分力传感器本体包括传感器底盘和传感器套环,所述的传感器底盘底部直接与固定盘连接,所述的传感器底盘上表面与传感器套环之间通过用于六种方向应力采集的立体式应变梁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式应变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式应变梁装置包括中心传感柱、应变横梁和应变梁,应变横梁和应变梁组合构成立体式双层田字形应变梁结构,所述的应变梁包括上应变梁和下应变梁,应变横梁包括上应变横梁和下应变横梁,所述的中心传感柱垂直固定在传感器底盘的中心处,所述的下应变梁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中心传感柱下端的侧壁上,所述的下应变梁另一端垂直固定在下应变横梁的中间处,所述的上应变梁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中心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夏广令王涛陈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米点传感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