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287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包括:导向装置,有预定长度,垂直穿透托盘后端而形成;导螺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托盘接收部分后侧的底板上表面,一端与送进电机的轴齿轮相啮合,在一由送进电机所确定的方向被驱动,导螺杆沿其左和右侧的外周有绕其中心线对中的方向相反的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托盘送进装置,有与导向装置配合的前端,和与所述导螺杆的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配合的后端,前端和后端分别向所述导向装置和导螺杆的中点靠近或离开,以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播放机主体前后线性运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更具体地说,是能在一采用前装载系统的光盘播放机中稳地进行送进操作的托盘送进装置。光盘播放机用于在能进行光学记录的光盘上记录信息,或从其上读取信息。有几种从光盘播放机中装卸光盘的方法。其中,如Sasaki的美国专利NO.4,862,445和Choi的美国专利中所公开的,已广泛地采用了前装载系统的光盘装载装置,其中,在载有光盘的托盘水平移动进入播放机之后,光盘被垂直地装在一转盘上。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前装载系统的光盘播放机的托盘移动到播放机主体18前面,以在其上装上光盘,然后移动到播放机主体18的内部,由此使光盘能装在一转盘上。在托盘20上表面前部形成有光盘装载部分12,其相对于托盘20上表面呈台阶状,可选择地安装不同尺寸的光盘。在光盘装载部分12的中央形成一转台导孔。沿转台导孔14的后部形成一拾取导槽16。一齿条沿长度方向形成于托盘20一底边,以与一送进齿轮形成啮合,送进齿轮是设置于播放机主体18中底板上的装载机构的一个元件,使托盘能前后装卸。图2是一剖视图,显示了普通的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在上述前装载系统的光盘播放机中,是通过图2的元件进行光盘的前后送进操作。首先,在底板10的预定位置,有一送进电机13,其根据所提供的信号而被时针或反时针方向驱动。一减速齿轮组15与送进电机13机械连接,以将送进电机13的转速(rpm)减至一理想的转速(rpm)。一送进齿轮19装在转轴17上,其与减速齿轮组15中任一齿轮相啮合,能在其原始位置上以所减的转速(rpm)转动。一齿条22形成于与底板10上部相连的托盘20一底边的长度方向,当送进齿轮19在原始位置进行定位转动时,齿条22在与送进齿轮19啮合的状态下可线性前后运动。一导肋26以前后预定高度形成于底板10两侧24a和24b。并且,导槽28形成于托盘20两侧,与导肋26相对应。于是,底板10与托盘20被装在一起。所以,与送进电机13的转动一起,与其相连的送进齿轮19进行定位转动。于是,整体形成于托盘20一侧并与送进齿轮19啮合的齿条22能前后移动。所以,托盘20前后移动进行装卸操作。在如上所述的普通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中,因为运动能量是在托盘20上的齿条22和送进齿轮19仅在一个方向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进行传递,所以一个力被不适当地施加。所以,即使在底板10和托盘之间形成连接的导向结构,因为在导向装置中不可避免地形成有间隙,所以在托盘的前后送进操作时,就会引起左右浮动。另外,在普通的托盘送进装置中,送进齿轮19和托盘20上的齿条22仅在一侧进行啮合,所以,当从外界施加一侧向冲击时,齿条22很可能与送进齿轮19脱离啮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其能稳定地前后操作托盘而不会出现摆动,托盘上的齿条不会与送进齿轮脱离啮合,就避免了前装载系统光盘播放机中的外部侧向冲击,增加了工作稳定性和产品寿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包括一对导向装置,其有预定长度,通过垂直穿透托盘后端而形成;一导螺杆,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播放机主体中托盘接收部分后侧的底板上表面,所述导螺杆的一端与送进电机的轴齿轮相啮合,在一由送进电机的转动方向所确定的方向被驱动,所述导螺杆沿其左和右侧的外周边有绕其中心线对中的方向相反的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一托盘送进装置,有一与所述托盘中的导向装置配合的前端,和一与所述导螺杆的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配合的后端,所述前端和后端分别根据所提供的运动动力向所述导向装置和导螺杆的中点靠近或离开,以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播放机主体前后线性运动。所述导向装置是一长导孔。所述导螺杆通过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上。所述托盘送进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圆柱螺旋件,它们与所述导螺杆的左和右侧螺纹连接,根据所述导螺杆的定位转动方向,两圆柱螺旋件同时地向所述导螺杆的中点靠近或分离;一交叉连杆,其两个后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螺旋件的外周铰接,两个前端具有中间有孔的上下连接板,并能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螺旋件的左右位移操作而左右位移,从而前后打开和折叠;送进辊,在其插入所述托盘的长导孔的情况下,其上端和下端与所述交叉连杆的连接板相配合,根据所述交叉连杆的折叠和打开操作,在送进辊沿所述导向装置左右位移时,其推或拉所述托盘。所述交叉连杆由一组重复的单元组成。所述长导孔的长度与所述托盘的送进距离相等。所述螺旋部分的长度与所述托盘的送进距离相等。所述上下连接板从所述交叉连杆的体上弯曲而成。还包括一定向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托盘的两侧,和与托盘两侧相对应的所述托盘接收部分的两侧壁上,用于稳定地进行所述托盘的前后送进操作。所述定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安装支架,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托盘后端的两角,并在其外端内侧整体地形成有导向杆接收凸台,用于与导向杆的两端相配合;导向杆定向夹持件,其嵌入所述托盘接收部两内侧的预定位置,在与固定设置于托盘两侧的所述导向杆配合的情况下,用于引导其前后送进动作。本专利技术的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是通过导螺杆的转动和与导螺杆连接的交叉连杆的折叠或打开而相对于播放机主体前后移动。这种结构使送进操作时的左右摆动减少了,并且作用于托盘的力始终是从托盘后面施加,就不会产生噪音。另外,即使受到一外部冲击,托盘也不会脱离送进机构,而能使操作稳定。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图1是一透视图,显示了普通光盘播放机中,托盘从播放机主体前面拉出的状态;图2是一剖视图,显示了普通光盘播放机中的托盘送进装置;图3是一分解透视图,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图4是一平面图,显示了图3中的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容纳在播放机主体中的状态;图5是一平面图,显示了图3中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移动到播放机主体前面的状态。在图3中,在托盘41的后端形成一对左右的有预定长度的第一和第二长导孔42a和42b,它们以相同的中心线垂直穿透托盘。在播放机主体的托盘接收部分后侧的底板45上表面有一导螺杆50,其一端与送进电机47的轴齿轮48啮合,通过送进电机47的转动而驱动导螺杆50,同时导螺杆通过第一和第二支架46a和46b而可转动地设置,其中,沿导螺杆50两侧的外周以相互相反的方向形成有绕中心线对中的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49a和49b。一交叉连杆57的前端与托盘41上的第一和第二长导孔42a和42b配合,后端与导螺杆50的第一和第二长导孔49a和49b配合。在托盘41两侧和对应于托盘41两侧的托盘接收部分44的两侧壁上具有第一和第二导向装置52a和52b,以稳定地进行托盘41的前后送进操作。下面将详细描述上述元件的结构和操作。一对第一和第二支架46a和46b用螺栓连接于播放机主体43托盘接收部44的后侧的底板45上平面。导螺杆50可转动地装设在第一和第二支架46a和46b上,其一端与送进电机47的轴齿轮48相啮合,能根据送进电机47的转动方向作向前和向后的移动。一与轴齿轮48啮合的传动齿轮53固定地连接于导螺杆50的一端,将送进电机47的转动传递给导螺杆50。导螺杆50有沿其左侧和右侧的方向相反的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49a和49b,它们绕导螺杆的中心线对中。交叉连杆57的后端通过第一和第二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包括:一对导向装置,其有预定长度,通过垂直穿透托盘后端而形成;一导螺杆,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播放机主体中托盘接收部分后侧的底板上表面,所述导螺杆的一端与送进电机的轴齿轮相啮合,在一由送进电机的转动方向所确定 的方向被驱动,所述导螺杆沿其左和右侧的外周边有绕其中心线对中的方向相反的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一托盘送进装置,有一与所述托盘中的导向装置配合的前端,和一与所述导螺杆的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配合的后端,所述前端和后端分别根据所提供的运动动力向所 述导向装置和导螺杆的中点靠近或离开,以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播放机主体前后线性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KR 1994-12-5 32757/941.一种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包括一对导向装置,其有预定长度,通过垂直穿透托盘后端而形成;一导螺杆,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播放机主体中托盘接收部分后侧的底板上表面,所述导螺杆的一端与送进电机的轴齿轮相啮合,在一由送进电机的转动方向所确定的方向被驱动,所述导螺杆沿其左和右侧的外周边有绕其中心线对中的方向相反的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一托盘送进装置,有一与所述托盘中的导向装置配合的前端,和一与所述导螺杆的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配合的后端,所述前端和后端分别根据所提供的运动动力向所述导向装置和导螺杆的中点靠近或离开,以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播放机主体前后线性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是一长导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螺杆通过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播放机的托盘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送进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圆柱螺旋件,它们与所述导螺杆的左和右侧螺纹连接,根据所述导螺杆的定位转动方向,两圆柱螺旋件同时地向所述导螺杆的中点靠近或分离;一交叉连杆,其两个后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螺旋件的外周铰接,两个前端具有中间有孔的上下连接板,并能根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俊炫
申请(专利权)人: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