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盒式录象机的压轮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849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盒式录象机的压轮组件,它包括:压轮、支承轴、衬套和轴衬。支承轴有圆柱形部分和自轴突出的球形部分。衬套分为上部、下部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轴衬带有渐缩面。支承轴的球形部分与衬套的连接部分以及与轴衬的渐缩面形成松动接触并且分别在支承轴的圆柱形部分和衬套的上部之间以及在支承轴的圆柱形部分和轴衬的内表面之间留有间隙,从而使压轮能够环绕支承轴的球形部分转动调节自身与主导轴平行。(*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盒式录象机的压轮组件,特别涉及被改进的压轮组件,此组件具有较单一的结构和被降低的生产成本,并能确保载于录象机内的磁带运转平稳。盒式录象机(“VCR”),其走带机构有一压轮组件,用来维持磁带的稳定运转以便促进显象磁头断开/接通运转磁带的读出/存储机能。为了使磁带恒速运转并处于正常拉力下,作为枢轴被安装到走带机构上的压轮组件顶着邻近压轮组件的主导轴压紧运转磁带。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通用VCR的走带机构10的顶视示意图,此通用VCR带有压轮组件6。如图中所示,磁带T在供带盘1和卷带盘2之间运行,经过全消磁头3,旋转磁头磁鼓4和主导轴5。压轮6一般被设计成能够按箭头所指方向移向和移离位于走带机构10上的主导轴5。在VCR快速进带或倒带的运行过程中,压轮组件6与主导轴5保持分离,而当VCR在录象或显象状态时,压轮6移动,靠近主导轴5并顶着主导轴5压紧运转磁带T。压轮组件6位于压紧位置时,由主导轴马达(未被示出)驱动的主导轴5和压轮6一起在被插入其间的磁带T上被施加均匀的旋转摩擦力,这样,磁带T就能以稳定的方式运转而不会产生任何不希望有的运行速度的增加或降低,或产生剧烈的摆动。并且,主导轴5的旋转摩擦力将轻微的拉力施加于环绕磁头磁鼓4的磁带T,这样,位于磁头磁鼓4上的显象磁头(未被示出)就能准确地读出/存储指令断开/接通磁带T。为了保持上面所说的高水平的读出/存储性能,建议当压轮组件6压紧主导轴5时,其侧表面沿主导轴5施加相等的力。然而实际上,在它们的整个运转过程中,却很难使压轮组件6的支承轴与主导轴5之间保持完全平行的关系。即使最初支承轴以与主导轴5完全平行的关系被安装到走带机构10上,由于其自身变形或支撑支承轴的枢轴臂的弯曲,压轮支承轴可能随之变斜。当两轴之间相互不平行时,磁带T被有限部分局部压紧,例如压轮侧表面的上或下部,而不是被它的整个纵向,这就有可能导致的磁带T向上或向下运行,偏离其正常运行路线,或由于压轮组件不均匀的压力导致磁带T表面损坏。为了克服上述难题,通用的压轮组件通常在支承轴和衬套之间装有滚珠轴承。图2示出了主导轴5和通用压轮组件20,组件20带有压轮13、衬套13a、支承轴12和滚珠轴承11。由于滚珠轴承通常被设计成带有空隙,用来调节,即调节内环11a,滚珠11b和外环11c之间的间隙,因此,压轮13相对于支承轴12调节自身而达到一定范围的角度误差是可能的,正如角α°所示。角α°的大小取决于压轮组件20的结构,主要取决于上述间隙的大小。此类压轮组件20即使在主导轴5和支承轴12不完全平行时也能正常运行。然而,由于滚珠轴承11是相当昂贵的机件,它的使用将导致压轮组件20的生产成本上涨。作为另一种克服上述难题的相关压轮组件由日本技术专利(公开号89-177436)揭示,它由支承轴和圆柱形旋转体构成,支承轴带有外表面为半圆形截面的环形衬套,在旋转体的内表面有相应的环形突起。另外,日本技术专利(公开号89-177437和89-174731)揭示的压轮组件,在支承轴和旋转体之间有球状磁性结构和环状轴承。然而,上面所讨论的现有技术中的压轮组件在其半圆形截面衬套和环形突起上还存在着其他的缺点,球状磁性结构和环状轴承还可能使压轮组件的制造方法变得复杂而又困难。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压轮组件,它具有较单一的结构和被降低的生产成本并能确保载于录象机内的磁带运转平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提供的用于盒式录象机压轮组件,它包括压轮、支承轴、衬套的轴衬。支承轴有圆柱形部分和自轴突出的球形部分。轴的圆柱形部分的外直径小于轴的球形部分的外直径;衬套分为上部、下部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并且被紧紧地装入压轮内。衬套上部的内直径大于支承轴圆柱形部分的外直径,以便于在它们之间形成所需要的间隙,但衬套上部的内直径小于支承轴球形部分的外直径,而衬套下部的内直径则大于支承轴球形部分的外直径并且支承轴从下面被插入衬套;轴衬有渐缩面和内表面,内表面的直径大于支承轴圆柱形部分的外直径,轴衬被紧紧地装入衬套下部。因此,在轴衬的内表面和支承轴的圆柱形部分之间形成了所需要的间隙。本专利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目的和特点将通过下面的连同附图一起对推荐实施例的说明而变得更为明显。图1示出了通用盒式录象机走带机构顶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压轮组件的纵剖图,压轮组件与主导轴被分开放置。图3图解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轮组件实施例纵剖图。推荐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压轮组件100的实施例纵剖图。本专利技术压轮组件100使用图1和3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压轮组件100包括压轮110、衬套111、支承轴121和轴衬130。压轮110用来顶着主导轴5面对面地压紧磁带T,它是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的。支承轴121有圆柱形部分121a,自轴突出并于轴的中间或近中间处成形的球形部分121b和下端部分121c。轴的圆柱形部分121a的外直径小于球形部分121b的外直径。更可取的是,支承轴121由金属制成并且圆柱形部分121a和球形部分121b被整体成形,即采用锻造整体成形。衬套111分为上部111a、下部111b和连接部111c。上部111a的内直径大于支承轴121的圆柱形部分121a的外直径,以便于在它们之间形成所需要的间隙,但上部111a的内直径小于球形部分121b的外直径,而下部111b的内直径则大于球形部分121b的外直径。连接部111c将上和下部111a、111b连接在一起。轴衬130有渐缩面130a和内表面130b,内表面直径大于圆柱形部分121a的外直径,以便于在它们之间形成所需要的间隙。现将本专利技术压轮组件100的装配程序描述如下。衬套111被紧紧地装入压轮110,这就使压轮110能够顶着主导轴5施加足够的压力。支承轴121从下面插入衬套111直至球形部分121b的上表面与连接部分111c松动接触,这样,防止了压轮110进一步向下移动,但又允许其枢转运动。然后,将轴衬130紧紧地装入衬套111的下部111b直至其渐缩面130a与球形部分121b的下表面松动接触,以防止压轮110进一步向上移动,但又允许其枢转运动。由于上面所说的松动接触允许压轮110的枢转运动,因此压轮110能随枢轴移动至一定范围,此范围主要分别由支承轴121的圆柱形部分121a和衬套111的上部111a之间的间隙大小和支承轴121的圆柱形部分121a和轴衬130的内表面130b之间的间隙大小来确定。采用合适的紧固方式,如铆接法,将支承轴121的下端部分121c安装到枢轴臂120的透孔120内,从而将压轮组件100固定到枢轴臂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这样的压轮组件100中,即使支承轴121未被安装成与主导轴5完全平行,但当压轮110压紧主导轴5时,它能在上述的一定范围内调节自身与主导轴5平行。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压轮组件100能达到现有技术装置相同的功能,然而比较现有技术装置它具有较单一的结构和较低的生产成本。虽然本专利技术已就推荐实施例被说明和描述,但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熟知,不同的变化和改装在不超越以下权利要求中所规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前题下是允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盒式录象机的压轮组件,它包括:压轮;支承轴,支承轴有圆柱形部分和自轴突出的球形部分,轴的圆柱形部分的外直径小于球形部分的外直径;衬套,衬套分为上部、下部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并被紧紧地装入压轮内,衬套上部的内直径大于 支承轴圆柱形部分的外直径,以便于在它们之间形成所需要的间隙,但衬套上部的内直径小于支承轴球形部分的外直长,而下部的直径则大于支承轴球形部分的外直径,并且支承轴从下面被插入衬套;和轴衬,轴衬有渐缩面和内表面,内表面的直径大于支承轴圆柱形部 分的外直径,轴衬被紧紧地装入衬套下部,这样,在轴衬的内表面和支承轴圆柱形部分之间形成了所需要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KR 1995-3-29 5847/95-U1.一种用于盒式录象机的压轮组件,它包括压轮;支承轴,支承轴有圆柱形部分和自轴突出的球形部分,轴的圆柱形部分的外直径小于球形部分的外直径;衬套,衬套分为上部、下部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并被紧紧地装入压轮内,衬套上部的内直径大于支承轴圆柱形部分的外直径,以便于在它们之间形成所需要的间隙,但衬套上部的内直径小于支承轴球形部分的外直长,而下部的直径则大于支承轴球形部分的外直径,并且支承轴从下面被插入衬套;和轴衬,轴衬有渐缩面和内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玑勋
申请(专利权)人: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