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工件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61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工件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大工件翻转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部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内壁面可转动地沿所述固定柱的前端至后端方向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端贯穿至所述固定柱的外部,所述转动轴的内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机架顶部后侧的两端均横向设置有第一动力气缸,所述第一动力气缸朝向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横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齿合的第一齿板,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前端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一夹板。该大工件翻转机构,实现了自动翻转的效果,自动生产中连续性高,减轻工人工作量,适用性更广,使用效果更好。使用效果更好。使用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工件翻转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工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大工件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桁架是一种由杆件彼此在两端用铰链连接而成的结构,桁架由直杆组成的一般具有三角形单元的平面或空间结构,桁架杆件主要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在跨度较大时可比实腹梁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
[0003]桁架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出现加工大工件的正面和反面,由于工件太大早期是需要人工介入翻转工件才能实现,目前大工件生产过程中人工采用起吊机上下料,效率极低,使用效果不好,浪费较多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工件翻转机构,旨在解决桁架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出现加工大工件的正面和反面,由于工件太大早期是需要人工介入翻转工件才能实现,目前大工件生产过程中人工采用起吊机上下料,效率极低,使用效果不好,浪费较多的时间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工件翻转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部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内壁面可转动地沿所述固定柱的前端至后端方向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端贯穿至所述固定柱的外部,所述转动轴的内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机架顶部后侧的两端均横向设置有第一动力气缸,所述第一动力气缸朝向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横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齿合的第一齿板,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前端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顶部的两端均设置齿条向所述第一夹板前侧的第二齿板,所述第二齿板的内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板的后侧,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后端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齿条向所述第二夹板后侧的第三齿板,所述第三齿板的内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夹板的前侧,同一端的所述第二齿板与所述第三齿板之间形成空隙,同一端所述第二齿板与所述第三齿板之间的空隙且位于所述连接板顶部可转动地设置竖向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同一端的所述第二齿板与所述第三齿板相齿合,所述连接板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动力气缸,所述第二动力气缸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夹板顶部后端的所述第二齿板外壁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三动力气缸,所述第三动力气缸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夹板顶部前端所述第三齿板的外壁面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顶部两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上可滑动地设置有连接块,同一侧两个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分别与同一端的所述第一夹板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机架顶部的前端均竖向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前端横向设置有翻转缓冲件,所述翻转缓冲件的内端贯穿至所述安装座的后端。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的后侧与所述第二夹板的前侧均为V字形。
[0009]优选的,所述机架底部两端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橡胶座。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大工件翻转机构,当需使连接板翻转时,通过第一动力气缸使第一齿板向翻转缓冲件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一齿轮正向转动,第一齿轮在转动时可以使连接板转动,从而完成翻转,当需使连接板复位时,通过第一动力气缸使第一齿板向远离翻转缓冲件的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一齿轮反向转动,当第一齿板运动至合适位置后,第一动力气缸停止驱动第一齿板运动,从而使连接板进行复位,实现了自动翻转的效果,自动生产中连续性高,减轻工人工作量,使用效果好,通过将工件放至与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通过第二动力气缸驱动第一夹板后端设置的第二齿板,向第二夹板方向运动,当第二齿板向第二夹板方向运动时,会带动连接板后侧的第二齿轮转动,通过连接板后侧的第二齿轮的转动从而使第二夹板后端的第三齿板向第一夹板方向运动,在第二动力气缸驱动第一夹板后端的第二齿板时,第三动力气缸驱动第二夹板前端第三齿板向第一夹板方向运动,通过第三齿板带动连接板前侧的第二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一夹板前端的第二齿板向第二夹板方向运动,通过不断缩小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间距,从而对工件进行夹紧,根据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间距的不断变化,可以适配不同大小的工件,从而适用性更广,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4]图中:1

机架、2

固定柱、3

转动轴、4

连接板、5

橡胶座、6

第一齿轮、7

第一动力气缸、8

第一齿板、9

第一夹板、10

第二夹板、11

第二齿板、12

第三齿板、13

第二动力气缸、14

第二齿轮、15

翻转缓冲件、16

滑槽、17

连接块、18

第三动力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工件翻转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顶部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有固定柱2,固定柱2的内壁面可转动地沿固定柱2的前端至后端方向设置有转动轴3,转动轴3的外端贯穿至固定柱2的外部,转动轴3的内端设置有第一齿轮6,机架1顶部后侧的两端均横向设置有第一动力气缸7,第一动力气缸7朝向转动轴3的一端横向设置有与第一齿轮6相齿合的第一齿板8,两个第一齿轮6之间设置有连接板4。
[001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板8的齿牙位于第一齿板8的底部,第一齿轮6与第一齿板8相齿合,当需使连接板4翻转时,通过第一动力气缸7使第一齿板8向翻转缓冲件15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一齿轮6正向转动,因第一齿轮6与第一齿板8相齿合而连接板4又与第一齿轮6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齿轮6在转动时可以使连接板4转动,从而完成翻转,当需使连接板4复位时,通过第一动力气缸7使第一齿板8向远离翻转缓冲件15的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一齿轮6反向转动,当第一齿板8运动至合适位置后,第一动力气缸7停止驱动第一齿板8运动,从而
使连接板4进行复位。
[0018]连接板4顶部的前端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一夹板9,第一夹板9顶部的两端均设置齿条向第一夹板9前侧的第二齿板11,第二齿板11的内端延伸至第一夹板9的后侧,连接板4顶部的后端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夹板10,第二夹板10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齿条向第二夹板10后侧的第三齿板12,第三齿板12的内端延伸至第二夹板10的前侧,同一端的第二齿板11与第三齿板12之间形成空隙,同一端第二齿板1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工件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顶部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的内壁面可转动地沿所述固定柱(2)的前端至后端方向设置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的外端贯穿至所述固定柱(2)的外部,所述转动轴(3)的内端设置有第一齿轮(6),所述机架(1)顶部后侧的两端均横向设置有第一动力气缸(7),所述第一动力气缸(7)朝向所述转动轴(3)的一端横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6)相齿合的第一齿板(8),两个所述第一齿轮(6)之间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顶部的前端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一夹板(9),所述第一夹板(9)顶部的两端均设置齿条向所述第一夹板(9)前侧的第二齿板(11),所述第二齿板(11)的内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板(9)的后侧,所述连接板(4)顶部的后端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夹板(10),所述第二夹板(10)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齿条向所述第二夹板(10)后侧的第三齿板(12),所述第三齿板(12)的内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夹板(10)的前侧,同一端的所述第二齿板(11)与所述第三齿板(12)之间形成空隙,同一端所述第二齿板(11)与所述第三齿板(12)之间的空隙且位于所述连接板(4)顶部可转动地设置竖向设置有第二齿轮(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秀锋叶斯珉高策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泉桁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