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流量的平衡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38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调节流量的平衡阀,其包括阀体、控制盒、单片机、电池、电机减速箱和电机,所述阀体的上部固定设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内部固定设有单片机,所述控制盒的上部固定设有电池,所述控制盒的底部固定设有电机,且所述控制盒的内部位于电机的上端固定设有电机减速箱,所述阀体的底部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端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处限位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端部端面外侧开设有若干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吸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端部端面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调节阀体阀门的当前开度,从而实现流速的自动平衡。现流速的自动平衡。现流速的自动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节流量的平衡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体
,尤其是涉及调节流量的平衡阀。

技术介绍

[0002]在集中供热的水循环系统运行过程中,水力失调是常见的问题,由于水力失调导致系统流量分配不合理,区域流量过剩或流量不足,造成某些区域过热或过冷的现象,由于系统输送热量如此的不合理,造成能量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使用效率,并且不会造成热不均和更大的效能浪费,因此,必须采用调节阀对整个区域的系统流量进行合理的分配调节,虽然现有的一些的阀门,比如球阀、截止阀等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是由于阀门不好获得流速,所以阀门无法精准的调节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调节流量的平衡阀,具有可自动调节流量,实现管网自动平衡的效果。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调节流量的平衡阀,包括阀体、控制盒、单片机、电池、电机减速箱和电机,所述阀体的上部固定设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内部固定设有单片机,所述控制盒的上部固定设有电池,所述控制盒的底部固定设有电机,且所述控制盒的内部位于电机的上端固定设有电机减速箱,所述阀体的底部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端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处限位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端部端面外侧开设有若干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吸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端部端面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调节阀体阀门的当前开度,从而实现流速的自动平衡。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卡设有三处,所述限位卡为金属构件且环形等距分布。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外部管道之间连接时的居中对位,从而便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外部管道之间后续的固定连接。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凹槽和磁吸条均设有三处,所述第二凹槽和磁吸条均呈环形等距分布且磁吸条为磁性构件。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外部管道居中对位后的初步限位,从而便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外部管道之间后续的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凹槽和密封圈均为圆环形结构且密封圈为橡胶材质。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对进液管和出液管端面与外部管道端面之间缝隙的弹性密封,从而提高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外部管道之间连接的密封效果。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呈对称分布
且上下高度一致。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阀体内部液体的进出。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调节流量的平衡阀有益技术效果:
[0016]1.本技术主要由阀体、控制盒、单片机、电池、电机减速箱和电机组成,本技术通过MBUS总线或RS485总线采集楼栋热表的数据,例如流速和流量数据,通过设定的流速与楼栋热表采集的当前流速比较,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机调节阀体阀门的当前开度,实现流速的自动平衡,本技术通过电池的设置,便于现场进行施工。
[0017]2.本技术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上若干处限位卡的设置,便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外部管道之间连接时的居中对位,并通过设于第二凹槽内部若干处磁吸条的设置,便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外部管道居中对位后的初步限位,从而便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外部管道之间后续的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凹槽的开设便于磁吸条的内设,使得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端面无较大凸起,从而便于进液管和出液管端面与外部管道端面之间的贴合,所产生的缝隙相对较小,通过设于第一凹槽内部的密封圈可对进液管和出液管端面与外部管道端面之间缝隙的弹性密封,从而提高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外部管道之间连接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的进液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与楼栋热表连接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框图。
[0022]附图标记:1、阀体;2、控制盒;3、单片机;4、电池;5、电机减速箱;6、电机;7、进液管;8、出液管;9、第一凹槽;10、密封圈;11、第二凹槽;12、磁吸条;13、限位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调节流量的平衡阀,包括阀体1、控制盒2、单片机3、电池4、电机减速箱5和电机6,阀体1的上部固定设有控制盒2,控制盒2的内部固定设有单片机3,控制盒2的上部固定设有电池4,控制盒2的底部固定设有电机6,且控制盒2的内部位于电机6的上端固定设有电机减速箱5,阀体1的底部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进液管7和出液管8,进液管7和出液管8的端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处限位卡13,进液管7和出液管8的端部端面外侧开设有若干处第二凹槽11,且第二凹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吸条12,进液管7和出液管8的端部端面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9,且第一凹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0,本实施方案中,本技术安装在楼前,通过NB_IOT上传流量,流速等数据到现有技术中的节能系统中,节能系统通过大数据计算分析并下发本技术的设定流速,本技术通过设定流速与当前流速进行比较,通过单片机3控制电机6自动调节开度,实现自我平衡,同时,本技术通过MBUS总线或RS485总线采集楼栋热表的数据,例如流速,流量,同时,本实施方案中:
[0025]单片机3使用的是RL78系列的R7F0C004;
[0026]电池4驱动是将电池4供电3.6V换为3V,电池4用于单片机3及外围供电;
[0027]电源检测用于检测电池电压状态,一旦电池4欠压立即上传预警;
[0028]数据存储采用E2PROM, 用于保存单片机3的参数;
[0029]通过按键切换液晶界面,可查看产品的主控板的状态等信息,方便现场维护;
[0030]电机6驱动用于控制电机减速箱5,而电机减速箱5连接阀体1,电机6驱动控制阀体1阀门的调节;
[0031]开度检测用于检测阀体1阀门的开度检测,线路板上安装了一个线性电位器,可检测电机6的开度位置;
[0032]进回水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管网的进回水压力情况;
[0033]NB_IOT 无线通讯模组是将平衡阀及热表数据上传到系统平台,实现数据交互;
[0034]时钟驱动采用高精度32.768kHz晶振,用于统计阀门开启时间,保证时钟的准确性;
[0035]短距离红外是通过红外掌机与阀通讯,查询阀门状态,设置参数,方便现场维护;
[0036]蓝牙模组是通过手机蓝牙功能,与阀通讯,方便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调节流量的平衡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控制盒(2)、单片机(3)、电池(4)、电机减速箱(5)和电机(6),所述阀体(1)的上部固定设有控制盒(2),所述控制盒(2)的内部固定设有单片机(3),所述控制盒(2)的上部固定设有电池(4),所述控制盒(2)的底部固定设有电机(6),且所述控制盒(2)的内部位于电机(6)的上端固定设有电机减速箱(5),所述阀体(1)的底部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进液管(7)和出液管(8),所述进液管(7)和出液管(8)的端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处限位卡(13),所述进液管(7)和出液管(8)的端部端面外侧开设有若干处第二凹槽(11),且所述第二凹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吸条(12),所述进液管(7)和出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万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