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联动折弯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04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联动折弯模,包括机架、动模、顶架、定模和基板,所述机架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基板,且基板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下限位座,并且相邻下限位座之间的基板上方设有置物台,所述置物台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定模,且定模的顶部放置有工件,并且工件的上方设有动模,所述动模远离工件的一端设有顶架,且顶架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气缸,气缸的底端延伸至动模的内部,并且动模两侧的顶架底端皆安装有上限位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确保了折弯模使用时的折弯精度,降低了折弯模使用时因下压力度较高而对工件造成损坏的现象,而且提高了折弯模使用时的便捷性。提高了折弯模使用时的便捷性。提高了折弯模使用时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联动折弯模


[0001]本技术涉及折弯模
,具体为一种复合联动折弯模。

技术介绍

[0002]部分电子元器件的端子需经折弯处理后方可使用,而目前折弯模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动模与定模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力,使工件产生变形以满足产品形状的要求。
[000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折弯模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0004](1)现有的此类折弯模不便于对动模的升降幅度进行限位处理,导致其易产生偏移的现象,进而影响其折弯精度;
[0005](2)现有的此类折弯模不便于对动模进行缓冲处理,导致其易因下压力度较高而对工件造成损坏的现象,时常困扰着人们;
[0006](3)现有的此类折弯模不便于对定模进行拆卸处理,导致其检修维护时有所不便,还需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联动折弯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折弯模不便于对动模的升降幅度进行限位处理、不便于对动模进行缓冲处理以及不便于对定模进行拆卸处理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联动折弯模,包括机架、动模、顶架、定模和基板,所述机架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基板,且基板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下限位座,并且相邻下限位座之间的基板上方设有置物台,所述置物台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定模,且定模的顶部放置有工件,并且工件的上方设有动模,所述动模远离工件的一端设有顶架,且顶架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气缸,气缸的底端延伸至动模的内部,并且动模两侧的顶架底端皆安装有上限位座。
[0009]优选的,所述机架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底板,且底板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立柱,立柱的顶端依次贯穿机架以及基板并与置物台的底端固定连接,以便对定模进行安置处理。
[0010]优选的,所述机架底部的一侧设有定位筒,且定位筒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复位弹簧,以便对T型杆进行安置处理。
[0011]优选的,所述上限位座远离动模一侧的顶架底端设有定位块,且定位块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锁紧螺栓,第一锁紧螺栓的一端贯穿定位块并与上限位座的外壁螺纹连接,以便对动模的升降幅度进行限位处理。
[0012]优选的,所述底板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底座,且底座两侧的底板底部皆安装有第二锁紧螺栓,第二锁紧螺栓的顶端贯穿底板并与立柱的底端螺纹连接,以便将底板安置于机架的底端。
[0013]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安装有T型杆,且T型杆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依次贯穿机架以及置物台并固定有缓冲杆,以便对动模进行缓冲处理。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联动折弯模不仅确保了折弯模使用时的折弯精度,降低了折弯模使用时因下压力度较高而对工件造成损坏的现象,而且提高了折弯模使用时的便捷性;
[0015](1)通过设置有定位块、第一锁紧螺栓、上限位座以及下限位座,通过旋转第一锁紧螺栓,使其一端贯穿定位块并旋入至上限位座的外壁,使得上限位座安装于动模两侧的顶架底端,当顶架带动动模向下移动时,上限位座底部一侧的倾斜端则会与下限位座顶部一侧的倾斜端相契合,以达到限位的目的,进而可避免动模产生偏移的现象,从而确保了折弯模使用时的折弯精度;
[0016](2)通过设置有缓冲杆、T型杆、复位弹簧以及定位筒,通过上限位座下移时对缓冲杆进行下压处理,因复位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使其位于定位筒的内部进行收缩,并使得T型杆位于定位筒的内部进行下移,此时缓冲杆则会下移至置物台的内部,以使其经上限位座对动模进行缓冲处理,从而降低了折弯模使用时因下压力度较高而对工件造成损坏的现象;
[0017](3)通过设置有立柱、第二锁紧螺栓、底板以及底座,通过旋转第二锁紧螺栓,使其一端拧出立柱的外部,此时向下拉动底座,即可将底板拆离于机架的底端,再而向上拉动定模,即可对其进行拆卸处理,以便对其进行检修维护处理,从而提高了折弯模使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定位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闭模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机架;2、T型杆;3、缓冲杆;4、工件;5、定位块;6、上限位座;7、气缸;8、动模;9、顶架;10、第一锁紧螺栓;11、定模;12、置物台;13、下限位座;14、基板;15、定位筒;16、立柱;17、第二锁紧螺栓;18、底板;19、底座;20、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复合联动折弯模,包括机架1、动模8、顶架9、定模11和基板14,机架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基板14,机架1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底板18,且底板18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立柱16,立柱16的顶端依次贯穿机架1以及基板14并与置物台12的底端固定连接,以便对定模11进行安置处理;
[0025]底板18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底座19,且底座19两侧的底板18底部皆安装有第二
锁紧螺栓17,第二锁紧螺栓17的顶端贯穿底板18并与立柱16的底端螺纹连接,以便将底板18安置于机架1的底端;
[0026]机架1底部的一侧设有定位筒15,且定位筒15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复位弹簧20,以便对T型杆2进行安置处理;
[0027]复位弹簧20的顶端安装有T型杆2,且T型杆2远离复位弹簧20的一端依次贯穿机架1以及置物台12并固定有缓冲杆3,以便对动模8进行缓冲处理;
[0028]且基板14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下限位座13,并且相邻下限位座13之间的基板14上方设有置物台12,置物台12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定模11,且定模11的顶部放置有工件4,并且工件4的上方设有动模8,动模8远离工件4的一端设有顶架9,且顶架9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气缸7,该气缸7的型号可为SRC25,气缸7的底端延伸至动模8的内部,并且动模8两侧的顶架9底端皆安装有上限位座6,上限位座6远离动模8一侧的顶架9底端设有定位块5,且定位块5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锁紧螺栓10,第一锁紧螺栓10的一端贯穿定位块5并与上限位座6的外壁螺纹连接,以便对动模8的升降幅度进行限位处理。
[0029]工作原理:当折弯模使用时,首先通过旋转第一锁紧螺栓10,使其一端贯穿定位块5并旋入至上限位座6的外壁,使得上限位座6安装于动模8两侧的顶架9底端,当顶架9带动动模8向下移动时,上限位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联动折弯模,包括机架(1)、动模(8)、顶架(9)、定模(11)和基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基板(14),且基板(14)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下限位座(13),并且相邻下限位座(13)之间的基板(14)上方设有置物台(12),所述置物台(12)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定模(11),且定模(11)的顶部放置有工件(4),并且工件(4)的上方设有动模(8),所述动模(8)远离工件(4)的一端设有顶架(9),且顶架(9)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气缸(7),气缸(7)的底端延伸至动模(8)的内部,并且动模(8)两侧的顶架(9)底端皆安装有上限位座(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联动折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底板(18),且底板(18)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立柱(16),立柱(16)的顶端依次贯穿机架(1)以及基板(14)并与置物台(12)的底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绪光李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擎亚金属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