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顶箱上边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75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开顶箱上边梁,包括边梁本体,所述边梁本体包括过渡部、承托部和第一安装部,承托部和过渡部在水平方向上内外连接,承托部的顶面低于所述过渡部的最高点,承托部的顶面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在承托部的长度方向上分布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设置于过渡部的下部。通过第一安装部可将边梁本体安装在侧边箱板的上边沿,承托部的顶面可以对顶部箱板提供支撑,同时高出承托部顶面的过渡部对顶部箱板形成限位;第二安装部为两侧边箱板之间的支撑梁提供安装固定空间;通过边梁本体为顶部箱板或支撑梁与侧边箱板提供过渡缓冲,在提高车箱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增加了对顶部箱板或支撑梁的适应。顶部箱板或支撑梁的适应。顶部箱板或支撑梁的适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顶箱上边梁


[0001]本技术属于车箱配件
,具体地说是一种开顶箱上边梁。

技术介绍

[0002]开顶箱是车载箱体的顶部为敞开式结构,由于顶部敞口,箱体长度方向上的侧边板尤其是上部缺少有效支撑,所以侧边板上部的结构强度稍弱,需要加装支撑部件来解决侧边板上部支撑问题。加装支撑部件的方式无非是根据后期的实际需要在敞口处加装硬顶板或是支撑梁之间进行灵活选择,所以无论选择哪种支撑部件均需要采用可拆卸式连接进行安装,以增加后期对实际应用的灵活性。而由于缺少过渡部件,在颠簸震动时,导致支撑部件与两侧边板之间的冲击力度较大,严重时造成箱体部件的磨损甚至是形变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开顶箱上部敞口对加装支撑部件适应性差及磨损严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开顶箱上边梁。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开顶箱上边梁,包括边梁本体,所述边梁本体包括过渡部、承托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承托部和过渡部在水平方向上内外连接,所述承托部的顶面低于所述过渡部的最高点,所述承托部的顶面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在所述承托部的长度方向上分布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过渡部的下部。通过第一安装部可将边梁本体安装在侧边箱板的上边沿,承托部的顶面可以对顶部箱板提供支撑,同时高出承托部顶面的过渡部对顶部箱板形成限位;第二安装部为两侧边箱板之间的支撑梁提供安装固定空间;通过边梁本体为顶部箱板或支撑梁与侧边箱板提供过渡缓冲,在提高车箱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增加了对顶部箱板或支撑梁的适应。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承托部的顶面呈由过渡部一侧向内向上的倾斜状。当上部放置顶部箱板时,倾斜的承托部顶面避免雨水流入车箱内部。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承托部顶面靠近过渡部的一侧设有溢流槽。通过溢流槽可以将雨水及时向外排出。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过渡部外侧面的上部呈弧形。通过弧形的过渡部外侧面提高边梁本体的结构强度。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边梁本体的内部中空,所述边梁本体内部设有竖直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边梁本体内部分隔为过渡腔和承托腔,所述过渡腔与过渡部相对应,所述承托腔与承托部相对应。内部中空的边梁本体减轻边梁本体的整体重量,同时通过分隔板对中部内部形成支撑。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承托腔内设有设置的第一加强筋板。通过第一加强筋板提高承托部的结构强度。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第一加强筋板内侧的承托腔内水平设有第二
加强筋板。通过第二加强板为开设有第二安装部的承托部提供结构支撑。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承插口,且第二承插口的外侧延伸至第一加强筋板内侧面,第二安装部的底部延伸至第二加强筋板的顶面。通过第二加强筋板的顶面为支撑梁底面提供支撑,第一加强筋板的内侧面为支撑梁端面提供支撑。
[0013]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安装部可将边梁本体安装在侧边箱板的上边沿,承托部的顶面可以对顶部箱板提供支撑,同时高出承托部顶面的过渡部对顶部箱板形成限位;第二安装部为两侧边箱板之间的支撑梁提供安装固定空间;通过边梁本体为顶部箱板或支撑梁与侧边箱板提供过渡缓冲,在提高车箱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增加了对顶部箱板或支撑梁的适应。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1、边梁本体,11、分隔板,2、过渡部,21、过渡腔,3、承托部,31、承托腔,32、第一加强筋板,33、第二加强筋板,4、第一安装部,5、第二安装部,6、溢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19]如附图所示,一种开顶箱上边梁,包括边梁本体1,所述边梁本体1包括第一安装部4、过渡部2和承托部3,所述承托部3和过渡部2在水平方向上内外连接,也就是说,所述过渡部2设置于所述边梁本体1的靠外一侧,所述过渡部2外侧面的上部为弧形。所述承托部3设置于所述边梁本体1的靠内一侧,所述承托部3的顶面低于所述过渡部2的最高点,且所述承托部3的顶面呈倾斜状,所述承托部3用于对顶板的侧边进行承托。所述第一安装部4设置于所述承托部3的下部,所述第一安装部4为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承插口,所第一承插口与侧边箱板配合安装。
[0020]所述边梁本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边梁本体1的内部通过分隔板11分隔为过渡腔21和承托腔31,所述过渡腔21与过渡部2相对应,所述承托腔31与承托部3相对应。所述承托腔31内设有竖直的第一加强筋板32。所述第一加强筋板32内侧的承托腔31内水平设有第二加强筋板33。
[0021]所述承托部3的顶面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在所述承托部3的长度方向上分布的第二安装部5,所述第二安装部5为第二承插口,所述第二承插口的外侧延伸至第一加强筋板
32内侧面,第二承插口的底部延伸至第二加强筋板33的顶面。
[0022]所述承托部3的顶面呈由过渡部2一侧向内向上的倾斜状,也就是说,所述承托部3的顶面呈向外向下的倾斜状,所述承托部3顶面的最低处设有溢流槽6,所述溢流槽6呈倾斜状。
[0023]综上所述本装置在使用时,将第一安装部4直接安装在侧边箱板的上边沿,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贯穿第一安装部4与侧边箱板进行加固安装。在第二安装部5内安装用于支撑两侧边箱板的支撑梁,支撑梁的底面和端面分别与第二加强筋板33和第一加强筋板32相接触,加强筋板增加承托部3结构强度的同时,在与支撑梁形成相互作用的同时对两个侧边箱板围合而成的框架形成加固。当开顶箱的顶部需要加装顶板时,所述承托部3的顶面用于对顶板进行承托,并可以通过紧固件贯穿顶板及承托部3顶面进行加固安装;过渡部2高出承托部3的部分对顶板的侧边形成水平方向上的限位,倾斜的承托部3顶面防止顶板上流下的雨水经承托部3顶面进入车箱内部,溢流槽6对雨水收集并形成导流的作用。边梁本体1的中空内部可对顶板或支撑梁与侧边箱板之间的挤压冲击形成缓冲吸收,进而降低支撑部件与侧边箱板之间的磨损形变发生。
[0024]本技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顶箱上边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梁本体(1),所述边梁本体(1)包括过渡部(2)、承托部(3)和第一安装部(4),所述承托部(3)和过渡部(2)在水平方向上内外连接,所述承托部(3)的顶面低于所述过渡部(2)的最高点,所述承托部(3)的顶面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在所述承托部(3)的长度方向上分布的第二安装部(5),所述第一安装部(4)设置于所述过渡部(2)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顶箱上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3)的顶面呈由过渡部(2)一侧向内向上的倾斜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顶箱上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3)顶面靠近过渡部的一侧设有溢流槽(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顶箱上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2)外侧面的上部呈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亮韩文来韩长宏赵晓旭孙恒杰杨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